来帮工的众人没有想到,干完活了还有兔子肉分,这对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的人来说可是个稀罕东西。
“这些日子辛苦各位叔叔伯伯了,明天就是上巳节了,正好家里养了兔子,今天宰了几只给大家添个菜。”
赵春兰将桌子上已经分好的,竹筒装着的兔肉一一分给了大家。就这竹筒还是吴巧来了之后才去山脚砍的,没办法这古代不像前世,家里还备着打包盒,而且她家也没有那么多的空碗。
“我也有一份?”陈孝武惊喜地接过一份。
“当然了,你今天帮我带了一天冬梅,有只兔子还是你猎的呢!怎么能少的了你的。”赵春兰笑道。
“还是春兰姐姐最好!”
陈孝武偷偷地朝某个小妞做了一个鬼脸。
第二天,赵春兰用篮子装了点笋干和木耳干,去了一趟陈川柏家。
挖密室的事情不好跟村里说,但是就凭她们姐妹几个根本就不可能独立完成。别人她信不过,村尾的几家人她还是信得过的。
“什么?丫头你想在家里挖暗房?你要知道,就咱们这地界雨水多,要是真挖了到时候浸水可是要塌的!”陈川柏惊得睁大了双眼。
“是啊,更何况你还想挖在房子里,这要是浸了水,连房子一起塌了那可是要压死人的!”陈黄氏也是震惊不已。
“可别到时候敌人没打过来,房子塌了先把自己给压死了!”吴巧小声嘀咕道。
“胡说什么呢!”陈黄氏呵斥道。
“我说的又没错!”
吴巧懒得在这儿讨嫌,没好脸色地回房去了。
“陈爷爷,我那也不算是挖在房子里,就屋后棚子那一块,挖小一些,有棚子挡着淋不着雨,后面的院墙再开个小门通二园那边,靠着院墙再搭个棚子,搭宽一些,也淋不着,还可以拿来堆柴火,以后去后面园子也方便些。”
见陈川柏有了些许松动,赵春兰接着说道:“到时候四周用黏土夯实,再用柴火温烧,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塌陷。”
“妙啊,爹我看这可行!”陈长平拍手叫道。
“而且这暗房平日里也可以存放粮食,若是南沧国真的打来了,能跑咱就跑,粮食带不走也有地方安置,实在跑不了也能有个藏身之处。遇上潮湿的天气,就用柴火温烧一遍。”赵春兰继续放大招诱惑道。
“成,到时候在我们家矮房也弄一个。”
陈川柏听着也可行,再说了只要不挖在屋子里,就算哪天真的塌了,也不至于连房子一起塌,就算受到影响顶多也就是房子出现裂缝,不会瞬间坍塌,人的生命安全也算有所保证。
为了避免挖的时候出现坍塌,大家打算直接挖了一个大坑,夯好了四面再封土填平。
“丫头,你确定这坑要这样挖?这下面高高低低的不把它挖平吗?”
“陈爷爷,不用,这样就行。待会儿夯土的时候再在这中间夯一面墙,墙底下离地两尺的地方,在边上留个一人过的洞口就成。”
“啊?为啥?”陈长平不解地问道。
“这高低不平的层面是为了防止躲在里面的时候万一被敌人发现了用水攻,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躲到高的地方。”
“可是底下的洞是相通的啊?水不也是相通水平的吗?他们若是把这里面灌满水,那人还不是照样得淹死在里面?”
吴巧觉得这丫头完全就是在做无用功,不过一天她也能拿十五文的工钱,随她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水涨起来之后拿东西把它堵住不就成了,到时候就算这边灌满水也淹不到那边的高层。底下夯地的时候,两边都可以留个一平尺用来渗透排水。”赵春兰解释道。
“那要是人家用火呢?”
赵春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和吴巧八字不合,怎么她就那么喜欢和自己抬杠呢?
“小火的话,这洞堵上了能阻烟。大火的话,咱们也不能在里面当烤乳猪,只能跟人拼了。所以两边都留了一人宽的进出排风口。伯母还有什么问题吗?”
“哇,春兰,你好厉害啊,你懂得好多啊!”陈香芹瞬间成为小迷妹。
吴巧本来还想呛上几句,但瞧见自家婆母投过来的目光瞬间歇菜。
赵家的地下暗房做了三天,就连两边的出入口都是用黏土夯起的,如今还没烘烤好,顶部还没填土,看着就像两个方形的烟囱。
后面二园的棚子搭的有点大,好在人手多,不过也花了大家将近一整天的功夫。因为自家的稻草之前被李家包圆了。棚子要用的稻草赵春兰只能跟陈家买了。
赵春兰家的暗房弄好之后,按照排辈本来应该是先轮到陈川柏家的,可是吴巧死活不同意做,就先排了陈远志家。
眼瞧着陈远志和陈天冬家的暗房都做好了,陈半夏家的想着总算是轮到自己家了。可是吴巧却在这时候跳出来,说要到也该是先轮到他们家。
“真搞笑,你之前……”
陈李氏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陈半夏扯了扯袖子,只能将话咽了回去。
“先老四家。”
“大哥,这……”
最后在陈川柏的一再坚持下,还是先做了陈半夏家的暗房。等陈川柏家的暗房完工,已经快四月中旬了。
等陈家人忙完后,赵春兰请陈长平帮忙把她家的粮食搬进了密室里。
因为当初留进出口的时候,只留了一人宽的通道,装稻谷的麻袋进不了那个口子,她只能在底下铺上麻布,将谷子从上面倒入,再从另一端进入重新装袋,让陈长平帮忙码在高的那一层上。
南北的战事时有传来,而且都是好消息。人们也从当初的惊慌满满地变得淡定。
端午刚过,县里传来了开城的消息。
“听说了吗?乌蒙国要停战了!”
“真的?”
“我能骗你不成,今天我进城的时候都贴了公告了,听说乌蒙还向咱们陛下求娶我们的公主来着!”
“我们的几个公主不是都还没及笄吗?”
“听说是封了晋王家的玉郡主为玉公主,许配给乌蒙国的国君,以示两国之好。我也不清楚,反正看榜的那几个书生是这么说的。”
……
从村口经过的赵春兰看着远处的青山叹了口气。
这大概就如唐代李山甫所写的“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