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其实我并非生活主角而属于旁观者 > 第246章 往事如风,不是不报!

爷爷奶奶都是非常实诚大方,那时风气就是穷大方。可他们年轻时可不穷,还很富足呢!那时他俩在街(镇)上染布,大伯小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吃上一个兔腿,和当时比较,他小时候基本没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罪,可以说是在福窝里长大的。

听说,那时乡下的老乡老邻居去镇上赶集,只要上门都会管一顿中午饭。后来爷爷死活要回乡下老宅种地,奶奶当然不敢不听。

回乡下种地不行,爷爷奶奶以前大手大脚惯了,每年在粮食下来之前,家里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就在村里借粮,新粮下来一还,又所剩无几,只得再借再还,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解放前我爷爷还用钱买出了一个即将被国民党枪毙的本村人。可见爷爷为人仗义疏财,对人大方实在。

我爷爷留恋家乡几亩地,绝对不在镇上染布,非要回乡下种地。他虽然古道热肠,乐于助人,但脾气暴躁,对小孩非常亲,从来不打小孩,要是听说外村有电影,无论多远,哪怕几十里路,也要把小孩驮在脖上背上,一来一回近百里路。他有一样非常不好,就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我奶。不能听小孩哭,小孩一哭他就拿我奶撒气,打的非常狠,听说有的时候来板凳腿都打断了。

在我爸六岁时(1960年),爷爷饿死了,奶奶说他死了,也不想他。因为爷爷根本就没把奶奶当人看,更别说尊重二字了。

(我奶奶一生任劳任怨与人无争,从没有把钱放在心上,死得时候没有一分钱存款,我爸给的钱都给了二伯

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了

也不能说我爸孝顺,只不过他还有良心罢了。)

看着家里穷了,大伯十七岁就和老乡外出谋生。第二年,爷爷就饿死了。大伯接到电报带了五十块钱回来,那时姑饿得在床上爬不起来,我爸坐在堂屋地上哭。大伯要买口棺材,乡亲们都劝:“快别管死的了,先顾活的吧!”这样一家都得救了,爷爷则只能用凉席裹裹,草草下葬。

那时没什么吃的,感谢乡亲们帮忙,只有红薯就酒。又请小队干部河,在合作社吃了顿米饭,那河本就贪杯,可劲造。后来村里说,你咋请他吃饭,他的坑,你可填不满!原来河最不是东西了,他整天没事干,就瞅着谁家冒烟,谁家冒烟,他就砸谁家锅。一次我奶在地里挖了一个月的猫爪(一种中药材),看看晒干,河早就留上了心,抢了,拿街上卖了两块钱,买酒喝。

94年我在老家的时候,听奶奶说起河的恶行,义愤填膺,就要找上门去动手再骂他个狗血喷头,本家的堂兄金哥说:“他都70多了,你还找他干啥?”料不到,没过俩月,河竟自己上吊死了,还好,幸亏我没去骂他,自有吊死鬼抓了他做替身!听说他儿子儿媳对他也不好,这样的人,能对他才怪呢?他儿子埋怨,他爹死了,前村后村竟没一个人去!

好像河没有杀人放火,

现在老了,他所有的罪孽就可以一笔勾销了似的。

虽然他没有杀人放火

但砸人家饭锅,就是不想让人一家老小活啦,其心何其毒也,简直罪大恶极!

前文说过上吊自杀死了,可不能一了百了,死后也有他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