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综武:剑出华山 > 第57章 以工代赈

综武:剑出华山 第57章 以工代赈

作者:Ms咖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7 07:14:28 来源:小说旗

一月十二日京师地震,有声如雷。

天寿山、密云、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城垣墩台驿堡倒裂不可胜计,人畜皆有压死者难以计数。

命拨京营军士二千人修理居庸关楼檐墩台,命工部右侍郎贾俊督修天寿山四陵。

同日自京至大国、宣府诸路俱地震,坏城郭庐舍,裂地涌沙、宣府地裂涌沙出水,永平府、辽东……

天灾**,消息的传递速度极快,中午吃饭的时候忠义武馆的食堂里面大家都对于地震的事情在议论纷纷。

施宗义听着这些讨论,忽然就想起了梁婶,她当年就是因为家乡遇到了灾害而出来逃难才流落到了陶家村。

在这个古代社会里,各种天灾带来的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经常会让许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因为这里不像是前世的那个天朝上国,每次天灾都有最可爱的人顶在了前面无惧艰辛义无反顾的抢灾救险。

下午,施宗义非常痛苦地修炼完《移魂**》之后,正在十分享受的做着广播体操——《易筋锻骨上篇》。

邓云忽然来到了忠义武馆。

两人在中院正堂坐定看茶之后,邓云就直接说明了他的来意:

“少爷你的忠义武馆这里,除了孤儿之外还能收留其他人吗?”

施宗义听着有些诧异的看向他,不知道他这话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邓云言辞恳切的继续说道:“昨夜凌晨多地突发地震,现在有数量巨大的灾民急需地方安置。”

呃……家国天下这些大事儿施宗义还真的没有仔细想过,他自己还在一心挣扎求存呢。

并且施宗义也不会让忠义武馆的人员构成弄的太过复杂,如果那样的话将来如何发展,并且管理方面也会变得非常复杂。

不过施宗义觉得还是可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邓大哥你能说一下具体是怎么回事吗?”

邓云沉默了片刻组织好了语言才说道:

“刚才收到飞鸽传书,施大人那边现在被摊派了一个棘手的任务,需要安置五千多灾民。”

“但是事发突然,现在京师那边更是一切物资都极为吃紧,所以施大人才传信过来……”

好吧,原来这是他那位大伯的事情。

虽然如此,施宗义也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他现在肩膀太小也承担不起太大的责任。

“这样吧邓大哥,我这边先和心悦姐姐他们几个商量一下,无论结果如何明天都会尽量给你答复。”

“好的少爷,那我就先回去了。”

邓云说完就直接告辞离开了,看起来脸上的表情不变,但是眼神里面透着一股失望。

施宗义这样的回答显然是没有收留灾民的打算。

他的判断也完全正确,施宗义是不可能拿忠义武馆用来收留那些灾民的。

晚上一起在食堂吃晚餐的时候,施宗义就和杜心悦以及韩雪茹他们提起了今天下午邓云过来说的那些事情。

大家的意见也都是差不多,虽然那些灾民确实比较可怜,但是和忠义武馆的关系也确实不大。

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得到的方案就是:忠义武馆可以捐赠一些救灾的银子和生活用品,但是坚决不能收留灾民。

于是施宗义就顺势把捐赠救灾物资的事情交给杜心悦负责处理,只要有心悦姐姐在身边,施宗义就浑身都轻松。

一月十三日。

太阳依然照常升起。

东跨院的五指山上施宗义也在照常修炼。

结束了一个大周天的循行之后他也顺利的炼化了2缕紫霞真气。

施宗义转头看向旁边宝箱鸟窝里面的绯红蛋蛋,它看起来暂时还没有任何的变化。

反正以后施宗义借助紫气东来修炼的时候都会把它放在身边,希望它可以早点儿孵化出来。

施宗义环视着晨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生动的东跨院,同样的晨光此时也照耀着刚买回来的那片荒地吧。

基地一号的建设到底该如何展开呢?

忽然。

施宗义想到了什么——以工代赈——那些灾民正好没有地方安置,那可不可以让他们来为忠义武馆建设基地?

如果那些灾民来参加基地的建设,施宗义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还会照常支付报酬给他们。

这样比直接救济可能会更好,因为施宗义知道他捐赠银子和物资的话,那些灾民可不一定就能真的收到。

极大可能是那些银子和物资被一些人经办一下就会不知不觉的神秘消失不见了,全部打了水漂……

施宗义看了看正在修炼的杜心悦,就先回到房间进行内练,直到吃中饭的时候才和杜心悦商量以工代赈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有事情要做或者需要修炼武功,所以平时聚在一起的时候就比较少了,反而是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见面最多。

“心悦姐姐,你先不用筹集捐赠物资了,因为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别的办法,咱们或许能够以工代赈……”

施宗义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杜心悦详细的说了一下。

杜心悦听了想想也觉得非常不错,于是施宗义下午的时候就把邓云叫了过来忠义武馆。

“邓云大哥,我们忠义武馆确实无法收留那些灾民,但是我现在有一个不错的法子:以工代赈。”

邓云听着施宗义把安排灾民参加基地建设如何操作的大致情况说清楚之后,也认可了这个以工代赈的计划。

于是两人又开始商议一下各种细节。

邓云的锦衣卫就负责接洽施纯那边分配到的灾民并一路护送到华阴县来,施宗义就负责接收和安置的工作。

施宗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每一个人在决定过来之前必须得有言在先,是来华阴县干活的而不是来当大爷的。

愿意踏踏实实干活的就来,拖家带口一起来也没有关系,施宗义都会负责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保证会让他们有事可做。

但是那些不愿意干活的只想混吃混喝的就别来了,因为来了也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

邓云答应对于这个方面锦衣卫那边会注意进行严格的筛选,于是双方就达成了共同操作以工代赈安置灾民的约定。

这一次的事情完全是忠义武馆方面在仗义帮忙,所以施宗义不但不用付给锦衣卫一分一毫的银子并且还额外收获了一个人情。

邓云那边一旦开始行动起来大约六、七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护送第一批灾民过来。

所以施宗义这边也得早点儿做好接收的准备工作。

施宗义送走了邓云之后,就立刻召开中高层领导干部会议把以工代赈的事情交待清楚。

然后就开始制定计划分派工作开始行动起来。

施宗义的计划是直接在陶家村的河对面那个巨大的河滩荒地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搭建大量的安置灾民的大棚。

然后在那个石桥上设置一个岗哨关卡,安排人员全天候站岗执勤,确保不让任何一个灾民越过石桥。

这样就不会打扰到陶家村的生活。

石桥上的关卡设置好了之后忠义武馆就可以控制住河流两岸人员的来往情况。

而对于参加基地建设的人员,每天早上通过岗哨过桥去基地那边干活,然后每天晚上必须再通过岗哨过桥回来安置区休息。

必须最大程度上控制好安置区的人员流动情况,不能发生任何混乱。

在建设安置大棚的时候还有食堂以及洗浴设施等等所有的配套设施也都要全面建好。

为了赶时间所以建设的简陋一些没有关系,能够让灾民有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住处就可以了。

反正施宗义只要保证让灾民们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想要住的更加舒服也没有问题——自己去建造,想怎么住自己就怎么建。

而会议上对于基地一号的布局规划也商议妥当:一共分为三个建筑部分。

中轴线上分别为:演武殿、议事殿、藏经阁、总库房。

左边分别为:天医阁、神武殿、政务殿、情报殿。

右边分别为:铸造殿、战务殿、杀务殿、暗务殿。

忠义武馆有好几个长期合作的专业的建筑施工队伍,有这么多专业人士的指导再加上还有大量的灾民干活,基地一号的建设速度应该也会很快。

这些各个功能大殿修建好了之后,那些兴趣小组也都可以直接入驻相应的殿堂楼阁,相当于就是七个部门的雏形了。

情报殿相当于是第九个部门:信部。信鸽驯养和情报的整理分类、往来传递等等都归信部管理。

会议上大家群策群力很快就制定好了各个方面的大致计划。

至于具体的执行,施宗义自己要修炼所以就不去了,交由杜心悦和邓勇贵组织武馆人员去处理安置事项以及主持基地建造。

基地一号虽然只是一个小基地,但是它的建设也算是忠义武馆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个事情了,所以凡是积极参与本次大型活动的人也都有丰厚的积分奖励。

……

一月二十一日。

第一批灾民在锦衣卫的护送下顺利到达了华阴县,锦衣卫把那些灾民直接送到了忠义武馆已经搭建好的第一安置小区。

没错,为了方便管理和加快建设速度,忠义武馆把灾民安置的大棚进行了分批次的修建。

每一个安置小区只分配五百左右的人居住,这样也比较方便管理。

现在锦衣卫送来的第一批灾民只有三百多人,正好可以全部分配在第一安置小区。

施宗义计划先修建十个安置小区,后面要不要增加修建就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施宗义虽然不怎么管事儿,但是也去安置小区探视了几次灾民,那些受灾民众确实都是比较悲惨。

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的,携带的生活物资也极少,不过他们既然已经来到了忠义武馆的安置小区,那施宗义至少能够保证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了。

而且这些灾民们只要勤快一点,相信很快也就可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施宗义在安置小区转了一圈之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注意加强管理。

因为他发现这些灾民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包含了各个年龄层次,男女老少都有人员成分十分复杂。

如果不加强管理就很容易出问题。

天灾**,天灾之后往往就会伴随着**,因为许多人遭受巨变之后可能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滋生暴乱。

其实**通常比天灾更可怕,因为**的破坏力更加强大且难以预防。

天灾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虽然破坏力巨大,但也有规律可循能够进行一定的预测和防范。

相比之下,**往往是由人类自身的行为导致的,所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

**带来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影响也更为深远,因为它们往往涉及人为因素,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所以施宗义在管理方面总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不厌其烦的设置了三套督查体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

直到三月十九日,锦衣卫那边才停止了护送灾民的行动。

这个时候施宗义安排建设的十个安置小区也基本上都已经入住了灾民。

这一轮安置行动施宗义一共接收安置了三千七百八十一人,每个安置小区平均下来就是三百多人。

每个安置小区的大棚都是按照五百人的安置规模修筑搭建的,所以现在每个大棚里的灾民基本上住的还算比较宽松。

而施宗义的基地建设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安置区的三千多个灾民能够干活的几乎都去了工地。

除去不能干活的老人和小孩子,现在一共有两千九百多人正在为施宗义建设基地。

按照现在的这个建设速度估计,大约再过五六个月就可以完成整个基地的建设了。

这个建设速度还是相当迅速的,施宗义也觉得非常满意,不过他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问题:银子快要花完了。

因为是以工代赈全盘承担了灾民的各项开支,施宗义开出的工钱也比较高,所以花销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算。

并且施宗义自己也错误的估算了基建的成本,这个时代没有多少先进的工具所以就大大增加了建筑的成本。

在这个情况下,忠义武馆赚钱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施宗义花钱的脚步,施宗义也只好打算自己再去一趟古墓,去把那些堆积如山的财宝拿出一部分来花销花销了。

三月二十六日。

施宗义和杜心悦私下里说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去华山派库房取一些银子回来花花。

杜心悦也知道武馆这边剩下的银子只有一万七千多两了,所以她又新开设了三个香水工坊,不过资金回笼也需要一些时间。

现在施宗义能够去华山派拿银子的话也是一个好办法,所以她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于是施宗义整装待发,准备去古墓搬运宝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