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岛在大战后的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林半夏全身心投入到从遗迹获取的传承整理中,并在杏林盟开设传承堂。堂内陈列着古老医书、神秘典籍以及遗迹珍品,成为弟子们探索医道的核心之地。
每日,林半夏亲自授课,将遗迹领悟与行医经验相结合,生动讲解医道知识。萧煜以星图之力与医道的联系辅助教学,陆明传授实战技巧与江湖经验,让弟子们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
此时,大陆多地突发罕见疫病,消息传至蓬莱岛。林半夏果断带领一队精锐弟子奔赴疫区。他们抵达的首个城镇,一片死寂,疫病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走进一户患者家中,刺鼻药味扑面而来。床上的老人面色如纸,呼吸急促,身体滚烫似火。林半夏神色凝重,立刻展开诊断。她目光专注,仔细观察老人的面色、舌苔,而后轻轻搭上老人的手腕,手指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
“此疫病凶猛异常,侵入肺经与心经,致使气血阻滞,脏腑失调。” 林半夏向身旁弟子低语,“需先疏风散热,再调理心肺。”
说罢,她从精致的药箱中取出银针。这些银针经过特殊炼制,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光芒。林半夏手法娴熟,运针如飞。
第一针,精准刺入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林半夏以提插补泻之法,先轻提慢插,使针感直达肺部,以激发肺气,疏散肺经风热。
接着,心俞穴进针。心俞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林半夏采用捻转补泻,轻轻捻动针柄,使针感向心脏传导,以宁心安神,调理心经气血。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林半夏快速进针,施以泻法,通过提插与捻转相结合,使针下得气,以清泻肺热,通络止痛。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林半夏用轻柔的手法进针,采用平补平泻,调节心经气血,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随着银针的刺入,老人原本急促的呼吸逐渐平稳,眉头也微微舒展。
随后,林半夏根据诊断结果,开出药方:
银翘解毒汤: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竹叶15克、荆芥10克、牛蒡子15克、淡豆豉10克、薄荷10克(后下)、桔梗15克、甘草10克。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君药,用量需足,以解疫病热毒之邪。” 林半夏向弟子解释,“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协助君药疏风散热,为臣药。薄荷后下,取其轻扬之性,增强疏散风热之力。桔梗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
弟子们迅速依方抓药、煎药。在等待药汤熬制的过程中,林半夏与其他弟子继续为屋内其他患者诊断治疗。
药汤煎好,小心翼翼地喂给老人。没过多久,老人额头的汗珠渗出,体温开始缓缓下降,面色也逐渐恢复了一丝血色。他的家人见状,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跪地,向林半夏等人磕头致谢。
“这只是开始,我们肩负重任,要救助更多的人。” 林半夏鼓舞着弟子们,随后带领众人逐户走访,为每一位患者诊治。
然而,救助途中困难重重。一日,一名弟子在治疗时不幸被感染,高热不退。林半夏心急如焚,立刻将弟子隔离,亲自守护治疗。
她运用遗迹传承中的“回春续命针法”,此针法极为复杂,需深厚内力与精湛技巧。
林半夏先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根银针,在灯火上微微加热,而后迅速刺入弟子头顶的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为诸阳之会。林半夏采用烧山火手法,先浅后深,三进一退,使针下产生温热感,以激发阳气,提升人体正气。
接着,在神阙穴施针。神阙穴位于脐中央,林半夏用隔盐灸法,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于脐窝,上置艾绒点燃施灸。通过温热刺激,以温补元阳,回阳救逆。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连线的中点。林半夏进针后,采用呼吸补泻之法,在患者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以调理气机,宽胸理气。
经过数小时全神贯注的施针,弟子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体温逐渐回落。
此次事件让林半夏意识到疫病的凶险,她带领弟子日夜钻研,翻阅大量医书,结合遗迹知识,不断尝试新疗法。
经过无数次尝试与调整,林半夏终于研制出“抗疫神方”:
抗疫扶正汤: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5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山药20克、金银花25克、连翘20克、板蓝根15克、贯众10克、炙甘草10克。
“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之意,可益气固表,增强人体抵抗力。党参、茯苓、山药健脾益气,以培补后天之本。” 林半夏详细讲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清热解毒,对抗疫病之邪。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补而不滞,清而不伤正。”
在林半夏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疫区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患者们在新疗法的救治下纷纷康复,城镇重现生机。百姓们感恩戴德,以各种方式表达敬意。
林半夏与弟子们带着宝贵经验回到蓬莱岛,在盟中分享此次经历。她组织学习讨论,强调医道传承不仅在理论,更在实践中成长。
“此次疫区之行,是对我们医道的考验与磨砺。” 林半夏在盟中大会上庄重说道,“我们要将每一次救治化作进步的阶梯,不断提升医术,践行医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弟子们深受鼓舞,眼中满是坚定。在林半夏引领下,杏林盟的医道传承之路愈发坚实,他们将秉持初心,在济世之途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