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诶,这皇帝老儿还真是手起刀落啊,这一个月就解决了三个兄弟啊!”
“这果郡王是怎么惹了皇上,他们关系不是很好吗?”
“你连这都不知道,舒太妃可是先帝宠妃,据说皇上当时想把皇位传给果郡王的,后来也不知怎么就改了主意。”
“这不就对上了嘛,皇上刚即位时,可就有传言,说他这皇位来得不正!”
“嘘!你不要命了!”
整个京城流言纷纷,太后坐不住了,老八老九也就算了,皇上竟然还对十七动手,也太过激了。
太后将隆科多宣进宫,一起商讨对策,这个时候隆科多必须站在皇上这边。
虽说顾及皇上,她很少见隆科多,但现在是有正事,而且她也让竹息叫了皇上过来,也不怕皇上误会。
年世兰表示,没有误会,就是事实,老情人好久不见,怎么能让隆科多空手而归呢。
皇上这些日子被老十烦得不行,现在太后又把隆科多召来,更让他烦躁。
隆科多是臣子,本就应为君分忧,哪里需要皇额娘特意召见。
皇上一到寿康宫,就觉得怪怪的,整个宫殿静悄悄的,他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果然,他刚来到寝殿外,就听到了那不堪入耳的声音。
皇额娘都多大了,竟然还整这一出,她这是什么意思,是质疑朕的能力吗?认为朕不能掌控隆科多?
朕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朕现在是天子啊!为什么还要忍受如此屈辱之事?
他现在唯一庆幸的就是,这次皇额娘的丑事,没有像上次一样满宫皆知。
最后,皇上逼着太后,亲手毒死了隆科多,太后痛失老情人,一下就病倒了。
如此精彩之事,京城众人不知道,岂不是可惜了。
年世兰派傀儡到处宣扬,京城百姓又吃到了新鲜大瓜。
“原来这绿帽子是祖传的啊,不仅皇帝老儿有,先帝也有,还戴了这么多年!”
“那可不,先帝更惨一些,还替人养儿子呢。”
“嗯?你是说?!”
“你傻不傻,太后如此偏心小儿子,还不说明问题吗?”
“也是啊,那皇上岂不是也知道,否则他为什么要把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软禁起来。”
“那不一定,他可能只是狠毒罢了。”
这些流言自然也传到了皇上耳里,说他狠毒那些,都被他自动过滤了,他的关注重点在十四是隆科多的孩子。
没想到皇额娘胆子这么大,竟然敢混淆皇室血脉,怪不得她如此偏宠十四。
亏他还以为皇额娘是为了他,才一把年纪了还出卖色相,结果人家就是见了老情人,情不自禁而已,是他自作多情了。
难怪皇额娘会喜欢沈眉庄这种贱妇,还真是一脉相承啊。
十四既然是野种,那又如何配以皇子身份活着,反正已经死了这么多兄弟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至于外面的流言,他这些日子一直在写书澄清,现在这本书已经完成,正在刊印。
等过些日子分发出去,那些百姓自然明白朕的冤屈和苦楚。
皇上这办事速度倒是快,没几日守皇陵的十四爷就病逝了。
太后听到这消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绝对是皇上做的,也只有他这种冷漠无情、刻薄寡恩的人,才能做出这种事。
十四的死,对太后是致命打击,不过她没有一病不起,反而因心中有恨,强打起精神,要为小儿子和老情人报仇。
她已经一无所有了,皇上又凭什么稳坐高台,她要让皇上和她一样,一无所有,承受剜心之痛。
十四爷死后,年世兰又派傀儡散播新的谣言,保证京城百姓天天有瓜吃,甚至她还有意向外扩散流言范围。
“这隆科多竟然是皇帝老儿故意害死的,他竟然还反手把脏水泼太后身上。”
“谁叫隆科多知道太多秘密呢,当时先帝驾崩可没有遗诏,而是口谕,宣布口谕的就是隆科多。”
“这我也知道,遗诏是几天后拿出来的,这是真是假哪里还说得清。”
“这么大的把柄在隆科多手里握着,皇上怎么可能放心,只能让老娘背锅了呗。”
外面的流言沸沸扬扬,皇上也知道,但是得位不正的谣言,在他刚登基时就有。
而且他那本大义觉迷录,已经刊印完成,在全国各地发行,他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谣言就会消散。
太后这些日子,已经调整好心情,她作为上届宫斗冠军,不可能一上来就自己出手,而最好的人选就是宜修。
太后装作不知道十四的真实死因,将皇上叫来,一脸虚弱的劝皇上将宜修放出来,毕竟年世兰现在一家独大,不利于前朝稳定。
皇上觉得太后说得有理,见她病重之时,还不忘为自己着想,甚至有点欣慰。
皇后顺利解除禁足,毕竟她也“养病”好几个月了。
等皇后出来,太后就不着痕迹的,在她面前提起四阿哥和五阿哥,还夸这俩孩子聪明,以后有机会要让皇上接回宫。
皇后这才反应过来,那两个阿哥是养在圆明园,不是死了,以后未必没有机会翻身。
俗话说得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还是斩草除根的好。
皇后一时没有想到什么万全之策,干脆先派几个人去圆明园,伺机而动。
甄嬛本来早就想找机会重新获宠,但是前朝接连有事发生,不是这个王爷死了,就是那个王爷死了。
这次十四爷过世,她等了半个多月,眼见着没有下一个死讯传来,她觉得皇上应该是暂时停手了。
于是赶紧把争宠计划提上日程,这果郡王死前帮她抓的蝴蝶,都在碎玉轩养了两三个月了。
这次没有沈眉庄,甄嬛自然是找苏培盛帮忙,而皇后知晓了她的小动作,也暗中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