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说书人:讲述小故事 > 第16章 西汉第13位皇帝汉衰帝刘欣

说书人:讲述小故事 第16章 西汉第13位皇帝汉衰帝刘欣

作者:公孙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02 来源:小说旗

纵观古今历史,圣人是天地间芸芸众生的主宰,通过考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分辨万物,从而知道生死存亡的途径,考察各种事物的始终,洞察人们内心实情,发现万物变化的征兆把握抑或求生的关键,所以纵观古今圣人所遵循的方法,守则始终一致。

(未央宫的重重帷幕在朔风中翻涌,我倚着玉几,看董贤指尖的血顺着琴弦淌下,在焦尾琴的断纹里汇成一条暗河。十二盏朱雀灯突然同时摇曳,把他的影子投在《春秋》竹简上——那团黑影分明在啃噬“克”字的最后一笔。)

“子渊,你听这雪声像不像渐台下的水?”我摩挲着锁骨处的旧疤,三年前那柄淬毒的玉剑就抵在这里。董贤的玉簪碎在龙纹砖上时,我忽然想起王莽献《赤蛟歌》那日,他蟒袍上的金线刺得人眼疼。

他腕间的玉镯硌疼了我的掌纹,椒房殿的麝香墨开始在肺腑里烧。铜镜里两条蟒蛇正在互噬,无鳞的那条露出孝惠帝般的温润皮相,另一条的七寸处烙着“太初元将”的赤印。史官不会知道,建平四年赐死王嘉那夜,诏狱檐角的冰凌冒的是热气,董贤睫毛上的雪却是凉的。

(炭盆爆出火星,溅在撕破的中衣诏书上,血写的“汉”字蜷缩成焦黑的蛇蜕。渐台的更漏声穿透承尘,子时三刻了,三年前我掷出的玉剑正悬在未央宫梁木间,剑穗上王莽的血早凝成紫黑的枣核。)

“陛下,该进药了。”董贤捧来的青瓷碗里,汤药倒映着长乐宫的飞檐。我嗅出腐鼠味里混着高祖斩白蛇时的血腥气,突然发笑——原来从孝武皇帝烧焦尾琴那刻起,未央宫梁柱里的白蚁就已在啃噬尧舜的圣德。

(玉玺砸向宫门时,我听见定陶国的《论语》声碎了一地。火焰爬上袍角的瞬间,终于看清六岁那年未央宫丹墀的露水,原是二百年前鸿门宴上未落的剑芒。)

建平四年雪夜

朕赤足踏过未央宫的冰阶时,听见足底的血珠凝成珊瑚,坠地竟作金石声。这雪啊——(抓一把塞入口中咀嚼,血沫混着冰碴从唇角溢出)——苦得像是高祖斩白蛇时,溅在龙袍上的胆汁。

冰层下黑蟒的鳞片在游走,那些赭色黏液漫过朕的脚背,发出椒房殿药炉沸腾的嘶鸣。你们看!(突然撕开衣襟,露出心口蜈蚣状的凸起)董贤献的《赤蛟歌》里钻出的毒虫,正啃食朕二十三岁的骨头!

阶下囚车里的王嘉还在笑,霜花在他须发间排成未济卦——坎上离下,好个“火在水上,不续终也”!(指甲抠进冰阶裂缝)元狩四年的祁连雪曾淬过霍去病的箭,如今全插在汉家宗庙的梁柱上!

(踉跄扑向宫墙)那十二个红衣稚子的童谣听见了吗?“白蟒骨,化飞灰”——(狂笑中扯断冕旒)高祖斩白蛇平天下,到朕这里竟养出赤蛟!(指天怒吼)雪片里映着的列祖列宗,你们当年饮的匈奴血,可曾预兆今日王莽在长乐宫地底的笑?

冰棱中冻着的绿蛾突然振翅,碎冰划破朕的掌心。多像六岁那年,乳母用雪水煮龟甲占卜,裂纹渗出猩红写就的“莽”字……(忽然温柔)董贤啊,你眼泪滴在朕脊背时,可曾看见雪堆的未央宫在火中融化,露出王莽持玺的倒影?

(抓雪堆砌玉玺形状,血水渗透冰晶)这传国玺……(咳出带冰碴的黑血)高祖捧它时是滚烫的,孝武皇帝抚它时是温的,到朕手里……(雪玺轰然坍塌)竟冷得剜骨!

宫檐铜铃突然齐喑。雪,停了。

(凝视掌心渐化的血玺)原来建平四年的雪不是雪——是赤蛟褪下的鳞,是白蟒未干的血,是汉家二百年基业……(声音陡然尖利)在朕指缝里漏尽的沙!

渐台血火录:

我立在渐台最高处时,暮色正顺着渭水爬上来。赤足下的朱砂早被青苔吞了,脚踝那道铁链勒痕却愈发刺目——三年前亲手锁的孽,如今倒成了我刘欣最体面的绶带。王莽跪在阶下,食盒里的红枣红得蹊跷,像昨日腰斩太史令时溅在龙椅上的血珠子。

“陛下圣德感天……”他声音黏得能糊窗纸,却让我想起董贤咽气前喉头那串血泡。屏风上高祖斩蛇的剑尖在滴血,落地竟凝成董卿的玉扳指,内圈还刻着“元寿二年元日,共酌断肠酒”——可那日分明是我亲手喂他喝的鸩!

河灯漂近了才看清,全是我朱批过的奏折折的船。建平四年春旱求雨的折子,此刻正被渭水泡成浮尸的脸。王莽突然扯开锦袍,心口那个“忠”字刺青扎得我眼疼——当年他跪接这御笔时,袖中可藏着今日毒枣的种子?

“忠字拆开是‘中心’!”他手指按上我胸膛的疤,那处新肉还在渗脓。三年前渐台掷剑问天,剑痕里竟钻出食字虫,啃得《尧典》只剩“其命维新”四字。此刻他白发缠上阑干,转眼化成铁链勒我脖颈,另一端直通长陵地宫——原来高祖早在地下备好了绞索!

河灯忽地翻面,千千万万“莽”字聚成黑蛟。董贤的翡翠耳珰从枣核里蹦出来,被我踩碎的刹那,渭水倒灌上玉阶。水纹里浮出未央宫大火的倒影,火中凤凰雏鸟衔着“太初元将”诏书,竟与王莽袖中滑落的《代汉策》字迹一模一样!

屏风上的吕后突然眨了眨眼,人彘陶罐坠地时,我听见自己脊梁折断的脆响。王莽捡碎片的手在抖,可那幼蟒从他袖管钻出时,额间两点朱砂痣亮如危宿——原来二十三年前我出生那夜,太史令说的“双星犯紫微”,从来就不是什么天象!

渐台在坍,渭水在笑。最后一眼看见高祖斩蛇剑插进自己丹田,剑穗上太史令的断指,正指着二十八宿中最暗的危宿。而王莽的新蟒已盘上渐台残柱,蛇信舔着“汉”字匾额,像极了我六岁在定陶国,舔舐母后赐的毒蜜时的模样。

(元寿二年夏夜,未央宫最后一盏人灯即将燃尽)

青烟在藻井间盘成垂死的龙形时,朕正在和影子下棋。案头玉玺压着三卷空简——一卷该写罪己诏,一卷要录王莽辅政之功,还有一卷……(突然攥碎笔杆)哈!该是董贤的追封谥号!

铜镜裂了。

裂纹从朕左眼贯穿右颊,像那年骊山秋猎时射偏的箭痕。碎镜片里忽然涌出定陶国的雨——六岁生辰那夜,太傅逼朕默写《洪范》第九畴,烛泪烫穿竹简时,母后说这是吉兆:\"我儿注定要烧穿腐坏的世道。\"

可朕烧得太狠了。

(扯开中衣露出心口赤蛟纹)这朱砂刺的蛟龙……鳞片是用王嘉的血点的睛……董贤说蛟遇火则腾空,可如今连未央宫的梧桐都作了焦炭!(蘸墨却滴出血)原来砚底沉着碎玉杯——是了,断袖那夜打翻的合卺杯,渣滓竟在墨里腌了三年…

雷声碾过椒房殿的瞬间,朕看见二十三个自己在梁上游荡:六岁那个抱着《论语》发抖,十三岁那个数着未央宫台阶上的露水,二十一岁那个在董贤锁骨间烙下玉玺印……(突然以头撞柱)列祖列宗看好了!这才是真正的罪己诏!(血顺着蟠龙柱淌成竖写的诏文)

王莽破门时,朕正把玉玺塞进董贤的旧药囊。多可笑,当年装续命丹的锦囊,如今裹着传国玉玺,鼓囊囊像怀胎十月的死胎。(咬断舌根前,朕终于嚼出西域贡枣的谜底——枣核里藏着高祖斩白蛇的剑尖铁锈,难怪甜得发腥)

他们撬朕手掌时,梧桐叶碎成了雪。

建平四年的雪终究还是冷的,只是落在史书上……(血沫呛出笑声)总该有些东西是烫的,比如塞在玉枕下的《赤蛟歌》残篇,比如朕刻在肋骨的八个字:

“汉火未熄”

“焚我成燧”

(暴雨扑灭最后一缕青烟时,未央宫地砖缝里钻出赤色小蛟,衔着血诏游向长陵。而朕的魂魄悬在藻井,看见十二年后王莽的头颅被漆成酒器——他啜饮的,正是今夜这场蓄了二十三年的雷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