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故事三百六十五 > 第20章 爱与坚守的长歌

故事三百六十五 第20章 爱与坚守的长歌

作者:统帅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07 来源:小说旗

1994 年元旦前的那个傍晚,武汉的天空被阴霾笼罩,呼啸的北风裹挟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洒落,不多时,校园里的操场、光秃秃的树干,乃至整个世界,都被这洁白却又冰冷的雪幕所覆盖。寒冷,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驱赶着人们躲进温暖的屋内,校园的小径上很快便没了行人的踪迹。

彼时,大学生贾卫东正深陷困境之中。身患重感冒的他,一整天粒米未进,身体虚弱无力,双腿似灌了铅般沉重。饥寒交迫之下,他怀揣着饭盒,强撑着出门觅食。雪花飘落在他的肩头,他却浑然不觉,满心只想着能找点热乎的吃食,慰藉这疲惫不堪的身躯。

好不容易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到学校食堂前,一个小小的水饺摊映入眼帘。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她的眼神中透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她身旁,站着一个小女孩,小脸被冻得通红,眼中噙满泪水,双手紧紧抱着妈妈的腿,不停地抽泣着。女摊主忙着招呼生意,虽心疼女儿,却也无暇过多顾及,只能偶尔抽空将女儿搂入怀中,轻声哄上几句。可一旦有客人上门,她又不得不放下女儿,继续忙碌。昏黄的灯光下,贾卫东分明看到,女摊主的眼眶里,也早已沁满了泪花。

心地善良的贾卫东见状,心中一紧,顾不上自己还发着高烧、饥肠辘辘,急忙放下手中的饭盒,走到小女孩身边,蹲下身子,轻声问道:“小妹妹,你哪里不舒服吗?”说着,他伸手轻轻摸了摸小女孩的额头,这一摸,让他不禁失声叫了起来:“啊,好烫!”贾卫东心急如焚,站起身来,对着女摊主喊道:“阿姨,您的孩子发烧了,得马上送去医院啊!”言罢,他全然不顾自己也是个需要照顾的病人,毫不犹豫地抱起小女孩,向着学校医院狂奔而去。

在医院里,医生迅速为小女孩进行了诊断,结果是急性肺炎,需要马上输液。小女孩的母亲,也就是那位中年妇女,手拿着医生开好的处方,站在一旁,泪水止不住地流。她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却发现带的钱远远不够支付医药费。贾卫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二话没说,扭头就往寝室跑去。他心急火燎地敲开一间间寝室门,向同学们说明了情况,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很快就凑足了小女孩的医药费。

就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贾卫东结识了这对母女。通过交谈,他了解到了她们令人心酸的遭遇。中年妇女叫曹庆明,四十三岁,老家在谷城县,在这偌大的武汉城,她唯一的亲人就是年仅九岁的女儿曹静。多年前,曹静刚出生不久,丈夫便狠心地与她离了婚,仅留下四千元抚养费后便一走了之,不久后还因病离世。祸不单行,1993 年,曹庆明所在的湖北省建筑总公司二公司因效益不佳,她也无奈下岗。为了维持母女俩的生计,为了能让女儿继续上学,她只能在这学校食堂前摆起水饺摊,起早贪黑,挣着微薄的收入,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贾卫东听完她们的故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天晚上,他躺在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曹庆明母女俩那无助的眼神和窘迫的生活场景,一个坚定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要帮助这对母女走出困境。

第二天一大早,贾卫东不顾身体的疲惫,径直跑到医院,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告诉了曹庆明:“曹大阿姨,我昨晚想了一夜,准备搬到您家去住。这样一来,我可以帮您做些家务,下午还能去接放学的曹静,您就能多些时间去挣钱了。”曹庆明闻言,眼中满是惊讶与感动。这个与自己素不相识的大学生,昨天才刚为女儿垫付了医药费,今天又提出这般贴心的帮助,这让她如何是好?可贾卫东态度坚决,曹庆明拗不过他,只得答应让他帮忙照顾到曹静病愈为止。

其实,贾卫东自己的家境也并不宽裕。他来自山东农村,家中父母每月省吃俭用寄来的三百元生活费,自此便都成了曹家的生活开支。为了节省开支,贾卫东每天下课,都会徒步三公里去曹静的学校接她回家。晚上,他又会主动帮着曹庆明包饺子,只为让她第二天能多卖点钱。不仅如此,贾卫东还盯上了曹庆明屋后的一块荒地。到了星期天,他不顾身体的劳累,甩开膀子,一镰刀一镰刀地割掉杂草,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垦土地。在他的辛勤劳作下,不久,那块荒地便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蔬菜园,为曹家节省了一笔买菜钱。

1995 年的寒假,贾卫东做出了一个暖心的决定——带曹静回山东老家过年,好让曹庆明能安心做生意。回到老家,贾卫东向善良淳朴的父母讲述了曹静母女的悲惨遭遇。父母听后,十分动情,不仅全力支持儿子的做法,还当场认下曹静做干女儿。平日里节衣缩食的老人,赶忙拿出积攒许久的钱,给刚认识的干女儿买了一身崭新的衣服。在干爹干妈家,曹静度过了一个无比温暖、热热闹闹的新年。开学后,曹静穿着干爹干妈送的新衣服,揣着他们给的学费,一路上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去上学。看着女儿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曹庆明心中对贾卫东满是感激。自从贾卫东走进她们的生活,仿佛一道光照进了黑暗的角落,让她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苦难的一家人。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巨大的灾难便如乌云般悄然笼罩。1996 年四月的一天,曹庆明无意间发现右臂长出了一些红色的疹子。为了省下那看病的钱,她并未在意,只当是小毛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却如影随形,肚子时常像针扎一般,到了七月份,她的肚子更是一天天膨胀起来,有时甚至一个星期都无法排便,还几次晕倒在路旁。这一幕恰好被贾卫东撞见,他心急如焚,不顾曹庆明的推辞,强行将她拉到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彼时的贾卫东,正忙于期末考试,本打算考完后带曹静回山东度假。可谁也没想到,命运的重击接踵而至。七月二十五日,医院的检查结果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恶性直肠癌晚期。这张诊断书,在众人眼中,无疑就是一张冰冷的死亡判决书。贾卫东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只觉脑袋“嗡”的一声,脑海里一片空白。年仅四十五岁的曹庆明更是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她发疯似的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双手拼命地踢打着病床上的被服,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死了,曹静怎么办?她才十岁啊!”

贾卫东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多次找医生咨询治疗方案。医生告诉他,唯有尽快手术,才能延缓癌细胞的扩散。贾卫东深吸一口气,跑到曹庆明身边,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与恳求:“曹阿姨,为了曹静,求求您配合医生尽快做手术吧!”曹庆明望着眼前这个陪伴自己两年、在困难时刻不离不弃的热心小伙子,又看了看年幼无知的女儿,泪水决堤,搂着女儿和贾卫东痛哭起来。

七月三十一日,手术如期进行。从上午七点开始,这场手术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医生走出手术室,面色凝重地告知贾卫东,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不得不割去曹庆明多半的大肠,以及从小肠到肛门处的全部直肠,子宫也被迫摘除。贾卫东听闻,双手颤抖,险些失态。

手术后,曹庆明的身体极度虚弱,生活起居全靠贾卫东悉心照料。由于失去了排便功能,排便改道,贾卫东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从刀口处为她挤出粪便。每一次操作,他的心都如同被刀割一般,可他从未有过丝毫怨言。曹庆明刚睁开双眼,看到贾卫东站在病床前默默流泪,心如刀绞,泣不成声:“卫东啊,是我拖累了你呀!你……你别管我了。”贾卫东赶忙摇头,泪水簌簌落下:“曹阿姨,您别这么说,您安心养病吧,我绝不会抛弃你们母女不管的,就算要饭,我也会先让你们吃。”说着,贾卫东“扑通”一声跪在曹庆明的病床前,放声大哭。病房里的病友们目睹这一幕,无不潸然泪下。

在守护曹庆明的日子里,贾卫东自己也饱受病痛折磨。由于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他患上了痔疮,又疼又痒。可他哪有时间顾及自己,每天天不亮,他就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抢着把病房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打来热水,轻柔地帮曹庆明擦洗伤口、手、脸和身子。夜晚,当曹庆明入睡后,他实在累得不行,才靠在借来的靠椅上打个盹。但只要曹庆明稍有动静,或是伤口出血,他便会瞬间惊醒,马上一点点地帮她擦拭干净,再把弄脏的尿布、被单拿到水池去冲洗。

124 个日日夜夜,在贾卫东的精心护理下,奇迹发生了。1996 年 11 月 17 日,曹庆明基本痊愈出院。可此时的贾卫东,却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憔悴不堪。他原本 70 公斤的健壮身躯,如今瘦到了 55 公斤,眼眶深陷,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疲惫。

出院后的曹庆明,身体慢慢恢复,贾卫东依旧包揽了所有家务,不让她干一点重活。曹庆明的健康状况逐渐稳定,偶尔还能下床走几步,一家人都以为,这场噩梦总算过去了。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中残酷。家中早已一贫如洗,经济危机如影随形。一次,家里只剩下 5 角钱,贾卫东心疼曹静,想让她买点早点吃,便把钱塞给她。曹静懂事地推了回来,说让贾卫东买个馒头。这 5 角钱在两人手中推来推去,最后落到了曹庆明手中。曹庆明手捧着这 5 角钱,泪水夺眶而出,她默默望着贾卫东和女儿出门,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她狠了狠心,没舍得用这钱买早点,而是硬撑着身子走到菜场,用这点钱买回了四块豆腐,又在自家菜地里掐了一把青菜,煮了一锅青菜豆腐汤。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前,望着那清汤寡水的晚餐,泪水再次无声地滑落,滴落在碗里。

为了给曹庆明治病,贾卫东四处借钱,能借的地方他都借遍了。他向曹庆明原来的单位求助,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开口,前前后后欠下了好几万元的债务。可曹庆明术后恢复需要营养,这需要钱;曹静的学习费用,同样不能少,处处都要用钱。万般无奈之下,贾卫东只能硬着头皮向自己的父母求援。他深知,父母在农村供养自己上大学本就不易,如今还要为大哥筹备婚事,手头早已十分拮据,还欠下了 3 万余元的外债。但即便如此,父母还是心疼儿子,更被他的善良和坚持所打动,勒紧裤腰带,每月又给儿子增加了两百元生活费,贾卫东的生活费从三百元涨到了五百元。可即便如此,面对曹家那深不见底的贫困深渊,贾卫东依旧觉得力不从心。

春节临近,曹庆明的身体稍有起色,能下地做些简单的家务活了。为了给她买药,为曹静筹备学费,农历腊月二十八,贾卫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牵着曹静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一路上,他满心忧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又能否借到足够的钱。五天后,贾卫东手牵着曹静,怀揣着从父母那里借来的两千元钱,回到了冷冷清清的曹家。开学了,贾卫东用这笔钱给曹静和自己交完学费后,口袋里还剩一千元。此时,他心里稍稍松了口气,想着这下短期内应该不会断炊了,便轻轻松松地上了开学后的第一节课。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病情刚刚有所好转的曹庆明,又因伤口发炎,于 1997 年二月十五日再次住进了医院。医生告知贾卫东,必须交七千两百元进行化疗。这天文数字般的费用,让贾卫东瞬间懵了。刚刚交完学费的他,掏空所有口袋,也仅有那准备维持今后生活的一千元,对于一个还在读大学的穷学生来说,这七千两百元简直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他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筹集这笔巨款。两天前才刚放松下来的心情,此刻顿时像灌了铅水一般,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望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曹庆明,以及躲在角落里不知所措、啼哭不止的小曹静,贾卫东的心仿佛被千万根钢针同时刺入,痛得他几乎窒息。他咬了咬牙,满心无奈与愧疚,硬着头皮再次写信向父母伸手要钱。

父母收到信后,尽管自身已是债务缠身,可为了儿子,更为了救曹庆明的命,他们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又给曹庆明寄来了 3000 元,解了燃眉之急。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 1998 年,贾卫东即将面临毕业分配。校园里,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为了进入知名企业而四处奔波参加面试,或是为了能继续深造而埋头苦学备考。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都渴望能在这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迈出坚实而华丽的一步。而贾卫东呢?他同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的表哥心疼他,费尽周折在南京为他找到了一份待遇优厚、前景广阔的好工作。当表哥满心欢喜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并极力劝说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时,贾卫东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的脑海中,像电影回放一般,浮现出与曹家母女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抱着发烧的曹静在雪地里狂奔;无数个日夜,他陪着曹庆明在医院的走廊里焦急等待检查结果;还有家中那一次次为了几毛钱而互相推让的温馨又心酸的场景……这一切,早已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他无法割舍。

许久之后,贾卫东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对表哥说:“我已经同这对母女走过了 4 个风风雨雨的苦难历程,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我和她们之间有了一种生死与共的情谊。如果说当初帮助她们是出于良知,那么现在,我留下来,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和爱。我不敢想象,假如我一走了之,曹庆明怎么办?曹静上学怎么办?我一定要留在武汉。”表哥听了他的话,虽深感惋惜,却也被他的执着所打动,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贾卫东毅然放弃了这个旁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再次将自己逼上了一条充满艰险与未知的道路。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我现在已经放不下这对母女了。如果抛开她们,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纵然以后过得再好,挣的钱再多,我的良心也会一辈子不安。所以,为了让曹阿姨多活一天,为了让曹静不失去妈妈,哪怕找不到工作,我去做临时工,也要留在武汉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在我心里,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家的一员,我把曹静看成了我的亲妹妹,把曹庆明看成了我的又一个妈妈。”

毕业后的武汉,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可贾卫东的内心却如坠冰窖。他四处投递简历,却屡屡碰壁。那些曾经在校园里意气风发、怀揣梦想的日子,仿佛已经远去,如今的他,为了生计,为了曹家母女,不得不放下身段,去从事一些最底层、最辛苦的工作。

他去工地搬砖、扛水泥,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直射在他身上,后背被烤得火辣辣地疼,汗水如雨水般不停地从额头、脸颊滑落,湿透了衣衫。粗糙的砖石一次次摩擦着他的双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血泡破了又起,疼得他钻心。可他从未喊过一声累,从未有过一丝退缩。晚上回到那狭小昏暗的出租屋,他还要强打起精神,帮曹静辅导功课。看着曹静日渐消瘦的小脸,他心疼不已,总是想尽办法,用那为数不多的钱,给她买些有营养的食物,把仅有的一点好东西都留给她。

在工地劳作的日子里,贾卫东结识了一群同样朴实憨厚的工友。大家得知他的故事后,无不被他的善良和坚韧所打动,纷纷向他伸出援手。有人给他介绍稍微轻松一点、报酬也稍高一些的活儿;有人自家种了蔬菜,会时不时送一些过来,让他们能改善改善伙食。其中一位年长的工友,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虽然现在日子苦,但你要坚持住,老天爷不会亏待你的。”贾卫东听着这些暖心的话,眼眶泛红,心中满是感激。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他在这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光辉。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卫东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执着,慢慢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积攒起了一些微薄的力量。他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那点可怜积蓄,租下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摊位,开始卖起早餐。

每天凌晨,当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梦乡之中,贾卫东就已经悄悄起身。窗外夜色正浓,万籁俱寂,只有他那间狭小出租屋的灯孤独地亮着。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曹静,然后便一头扎进厨房,开始为新一天的生意忙碌准备。和面、调馅、烧水,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一丝不苟,满心想着怎样才能让顾客吃得满意,多挣几个钱。

曹静也渐渐懂事,只要放学有空,就会赶来帮忙。小小的身影在摊位间穿梭忙碌,手脚麻利地帮着摆放桌椅、递餐具。清晨的寒风凛冽刺骨,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可两人的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希望,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哪怕双手被冻得通红,也没有丝毫抱怨。渐渐地,早餐摊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老顾客越来越多,口碑也在邻里间传播开来。

曹静在贾卫东的悉心照料与鼓励下茁壮成长。学校里,她是众人眼中勤奋刻苦的好学生,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她用来学习。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未来,更是贾卫东的期望,所以她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家中那面斑驳的墙壁。

不仅如此,曹静还格外热心助人,课余时间总是帮着老师处理班级事务,为同学答疑解惑。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一起学习、玩耍,老师也对她赞誉有加。在她心中,一直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报答贾卫东的养育之恩。

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曹静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高考。那段日子,贾卫东比曹静还要紧张,他放下早餐摊的生意,全心全意陪在曹静身边,为她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帮她舒缓考前的压力。每天晚上,他都会坐在曹静身旁,看着她埋头复习,时不时递上一杯热茶,轻声叮嘱她注意休息。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曹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飞奔到贾卫东面前,手中紧紧握着那封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信件,声音颤抖地喊道:“哥哥,我考上了!”贾卫东接过通知书,双手也不禁微微颤抖,眼眶泛红,多年来的艰辛与付出,在这一刻仿佛都化作了无尽的欣慰与喜悦。他紧紧地抱住曹静,声音哽咽:“静儿,你真棒!你妈妈要是知道了,一定也会很高兴的。”

然而,喜悦过后,现实的难题又一次摆在面前——学费。那高昂的数字,让贾卫东再次陷入了焦虑。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凑齐曹静的学费,他更加拼命地工作。他不仅将早餐摊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利用每天清晨出摊前和夜晚收摊后的时间,兼职做起了送外卖的工作。

白天,他在摊位前忙得脚不沾地,既要招呼顾客,又要准备食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夜晚,城市的灯火阑珊,他骑着那辆破旧的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争分夺秒地送餐。有时遇到恶劣天气,狂风呼啸,暴雨倾盆,雨水模糊了视线,道路湿滑难行,他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耽误曹静的未来。

大学期间,曹静也没有辜负贾卫东的期望。她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成绩在班级里始终独占鳌头;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发传单、做家教、在餐厅打工,想尽办法减轻贾卫东的负担。她多次获得奖学金,成为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每次放假回家,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早餐摊,帮着贾卫东打理生意,看着贾卫东日渐增多的白发和愈发沧桑的面容,她心疼不已:“哥哥,你辛苦了,以后我来照顾你。”贾卫东总是笑着摸摸她的头,眼中满是宠溺:“傻丫头,只要你过得好,我做什么都值得。”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曹静大学毕业了。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在校期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她顺利进入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初入职场的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华,很快便在公司崭露头角。她积极参与项目,提出的创新性建议多次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同事们都对她钦佩有加,领导也对她赏识备至,升职加薪自然不在话下。

拿到第一笔丰厚薪水后,曹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贾卫东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房子。她亲自带着贾卫东去看房,当房门打开的那一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光洁的地板上,屋内温馨而舒适。曹静眼眶湿润,走到贾卫东身边,挽着他的胳膊,轻声说:“哥哥,这是我们的家,以后我们再也不用受苦了。”贾卫东环顾四周,眼中满是感慨与欣慰,多年的艰辛仿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他用力地点点头:“静儿,看到你有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在后来的日子里,曹静一直陪伴在贾卫东身边,悉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工作再忙,她也会每天抽出时间给贾卫东打电话,关心他的身体,询问他的日常。周末的时候,她会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那温馨的场景,如同当年贾卫东守护她们母女时一样。

而曹静也遇到了一个真心爱她的人,在结婚前夕,曹静拉着未婚夫的手,来到贾卫东面前,郑重地说:“哥哥,这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两个人,你是我的亲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是我未来的伴侣,将陪伴我走过余生。我希望我们能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未婚夫也真诚地看着贾卫东说:“大哥,我知道您为静儿付出了太多,您放心,以后我会和静儿一起孝顺您的。”贾卫东看着眼前这对幸福的年轻人,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知道,这么多年的坚守与付出,终于迎来了最美好的回报。

岁月悠悠,贾卫东和曹静一家的故事在邻里间、在这座城市里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他们用爱与坚守,诠释了人性的光辉,让每一个听闻者都为之动容。这座城市依旧车水马龙,而他们的故事,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成为永恒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困境中坚守善良,传递爱与希望。

每当夜幕降临,贾卫东总会站在自家阳台上,俯瞰着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城市的灯光闪烁,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他的心中满是感慨,回首往昔,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但如今,他们已经走过风雨,迎来了彩虹。他深知,是爱与善良支撑着他们一路走来,也希望这份力量能够永远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感受到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