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故事三百六十五 > 第112章 罪与罚之沂蒙山采花盗

故事三百六十五 第112章 罪与罚之沂蒙山采花盗

作者:统帅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07 来源:小说旗

《沂蒙山的采花贼》

2010年6月3日的彭山村像块被嚼烂的柿饼,黏糊糊的暮色里飘着槐花甜腻的馊味。小张啃完婆婆塞的葱花饼,抹着嘴往家赶,裤脚扫过路边疯长的艾草,露水在鞋面洇出深色的斑点。她不知道,此刻自家西墙根的野葡萄藤正簌簌发抖,有个黑影像只偷鸡的老鸹,正把半个脑袋探进破了洞的纱窗。

木门“吱呀”一声推开时,小张还在摸裤腰上的钥匙,后颈突然撞上块硬邦邦的东西——后来她才反应过来,那是成年男人的手肘。紧接着两股铁钳似的胳膊绕过来,掐住她脖子的瞬间,葱花饼的余味在喉管里翻江倒海。她想喊,舌尖却抵着上颚打颤,只能听见自己太阳穴“咚咚”跳得像村口的老槐树在挨雷劈。黑暗里有团带着汗臭的布片子糊过来,鼻子里钻进劣质面粉的土腥味——多年后警方才发现,那竟是条印着喜洋洋图案的儿童围裙,是魏新雕从青岛废品站捡来的。

等小张在医院醒过来,最先看见的是吊瓶里晃荡的葡萄糖水,像串没拧干的眼泪。护士正给她涂紫药水,棉签碰到背上的抓痕,她才想起挣扎时指甲划过对方胳膊的触感,像在剥老树皮。隔壁床的王婶凑过来,用纳鞋底的嗓门嚷嚷:“他嫂子,那厮是不是长了翅膀?你家墙头比牛背还高!”满病房的人都往这边看,小张把被角往上扯,却遮不住耳朵根的红,比紫药水还要艳三分。

这事像灶膛里溅出的火星,“噗”地引燃了彭山村压在箱底的陈年旧事。村东头的李大姐拍着大腿说,八年前麦收时节,她在偏房打盹,迷糊中觉得有人往嘴里塞破布,那布上还有洗衣粉的怪味——后来才知道,是她男人的秋裤改的。村西头的赵寡妇更绝,有回半夜听见瓦响,爬起来看见个黑影蹲在屋脊上,月光照在蒙面布上,白花花的像块晾在房顶上的豆干。她抄起擀面杖要砸,那厮居然来了句:“别喊,我给你送化肥钱。”说完跳墙跑了,气得赵寡妇把擀面杖摔在猪圈里,惊得老母猪嗷嗷直叫。

派出所的老陈蹲在村口的磨盘旁,听着这些七零八落的故事,烟袋锅子在鞋底敲出火星子。他发现这些事都像用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受害者都是男人外出的留守妇女,作案时间全在月黑头,蒙面人从不多说一句话,连抢都不抢,纯粹是奔着人去的。最绝的是,好些人被侵害后都选择了沉默,问起来要么说“被野狗吓着了”,要么说“自己摔的”,直到小张这次差点丢了命,才像捅了马蜂窝似的,把十年前的旧账都翻了出来。

老陈带着协警挨家挨户走访,发现村里的墙近几年越砌越高,有的人家墙头还插满碎玻璃,在太阳底下闪得像座座水晶宫。有回他去敲张大爷家的门,老人家从墙头上探出半张脸,跟做贼似的小声说:“警察同志,不是我不报案,这事说出去闺女还怎么嫁人?”老陈看着大爷鬓角的白霜,突然觉得这满村的高墙,砌的不是砖,是老百姓心里的一道坎。

法医那边传来消息,二十多起案件的dNA比对上了,Y染色体显示是同一家族的人。老陈盯着彭山村的族谱,目光落在“卫”姓那一脉,突然想起村西头收废品的魏家。魏新雕,48岁,早年因为买黄碟跟人打架进过局子,最近因为儿子结婚才回村。老陈记得上次见他,是在村口小卖部,魏新雕正蹲在台阶上啃馒头,嘴角沾着馒头渣,见了警察也不躲,咧嘴一笑露出颗金牙,说:“陈警官,我这回来是办喜事的,不惹事。”

抓捕那天正赶上魏家杀猪,院子里挤满了帮忙的乡亲。老陈带着人进去时,魏新雕正攥着杀猪刀,猪身子在案板上蹬腿,血沫子溅得他袖口都是。看见警察,他手猛地抖了下,刀尖在案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新雕,跟我们走一趟。”老陈话音未落,魏新雕的老婆从灶间冲出来,举着烧火棍嚷嚷:“他犯啥法了?不就杀头猪吗!”协警眼尖,看见门后挂着条眼熟的小围裙,正是小张描述的那种布料。

审讯室的灯泡忽明忽暗,魏新雕盯着桌面上的反光,喉结像只受惊的田鼠来回窜动。老陈把围裙拍在桌上,他身子猛地一缩,像被烫着了似的。“这玩意儿挺别致啊,”老陈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喜洋洋的图案,你孙子的?”魏新雕没吭声,指甲却深深掐进掌心。直到dNA比对结果出来,他才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椅子上,开始絮絮叨叨说起那些藏在废品站里的黄色录像带。

“第一次看见那片子,我觉得自己骨头缝里都长了蚂蚁,”魏新雕盯着天花板,仿佛又看见青岛郊区那个漏雨的小屋,“老婆跟我分床睡,说我身上有废品味。那天喝了二两散酒,路过村东头的玉米地,看见小芳在浇水——她男人在山西挖煤,胸脯子在汗衫底下晃啊晃的……”他说第一次作案时,手抖得系不住裤腰带,用围裙蒙着脸,生怕被认出来,结果翻墙的时候被枣刺划了道口子,回家老婆问起,他说是被收废品的铁丝刮的。

“后来发现没人报案,胆子就大了,”魏新雕的声音越来越低,“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大侠,飞檐走壁的,那些女人看见我就发抖——其实我心里怕得要命,每次作案前都要喝半斤酒,完了还得在野地里躲半宿,怕被人撞见。”老陈听着这些话,突然觉得眼前这人不是什么“大侠”,不过是个被**和怯懦腌入味的可怜虫。

指认现场那天,魏新雕站在小张家门口,看着新砌的三尺高墙,突然笑了一声:“当初我还纳闷,这墙怎么越砌越高,敢情都是给我修的路啊。”话没说完,旁边围观的赵寡妇冲上来,抄起手里的笤帚就打:“你个挨千刀的,当年还说给我送化肥钱!我等了三年,化肥影子都没见着!”人群里响起一阵哄笑,可笑着笑着,有人抹起了眼泪——这些年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到头了。

法庭上,魏新雕的辩护律师说他是“受不良影像影响,心理扭曲”,可坐在旁听席的小张看着这个头发花白的男人,突然想起被掐住脖子时,闻到的那股劣质面粉味。她知道,有些伤疤永远不会愈合,就像村口那棵被雷劈了一半的老槐树,虽然还活着,可每道年轮里都刻着那年夏天的噩梦。

判决下来那天,彭山村放了整整一挂五千响的鞭炮,红纸碎像落英似的铺满青石板路。有人看见魏新雕的儿子蹲在村口,手里攥着没发出去的喜糖,糖纸在风里哗啦哗啦响。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

魏新雕被押上警车那天,他老婆蹲在院角的老槐树下,拿把生锈的剪刀狠命铰着围裙带子。那是条蓝底白花的粗布围裙,还是儿子结婚时她特意扯的新布,如今被铰得七零八落,像堆被踩烂的扁豆花。“你说他脑子是不是被废品站的破电视给腌坏了?”她逢人就唠叨,手里的剪刀咔嚓咔嚓响,“当年在青岛,他捡回来台带色儿的破录像带,非说能学做生意——呸,学的全是男盗女娼的勾当!”

看守所的铁皮窗棂上结着冰花,魏新雕裹着灰扑扑的棉袄,盯着墙面上晃动的树影。管教给他送来上诉材料时,他正用馒头渣在水泥地上画喜洋洋——那是他蒙面时用的围裙图案,画到第三只羊角时,笔尖的馒头渣突然碎成粉末,像他荒唐的前半生,风一吹就散了。“我就是想看看,判轻点能不能早点回家种地。”他对着铁窗喃喃自语,呵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水珠,顺着喜洋洋的笑脸往下淌,像在替他掉眼泪。

村里的晒谷场成了新的 gossip 集散地。赵寡妇端着笸箩纳鞋底,针尖戳着鞋底“咚咚”响:“你们说那老魏,当年在我房顶上说送化肥钱,是不是想学着电视剧里的侠客劫富济贫?结果劫了个寂寞,连袋尿素都没留下!”李大姐正在晾玉米,听见这话笑得直不起腰,玉米棒子“噼里啪啦”掉在地上:“拉倒吧,他那是色胆包天,还侠客呢,分明是个偷鸡摸狗的黄鼠狼精!”晒谷场上的婆娘全笑开了,笑声惊飞了檐角的麻雀,也把压在心里十年的憋屈都抖落了。

小张出院那天,婆婆特意杀了只老母鸡,鸡汤在土灶上咕嘟咕嘟冒泡。公公蹲在门槛上磨镰刀,刀刃在青石板上拉出“滋滋”的响:“他娘,等新麦下来,咱把东墙拆了吧,砌那么高,连个日头都见不着。”小张捧着粗瓷碗喝汤,热气熏得眼睛发潮——原来拆墙的不止是砖头,还有心里那道横了十年的坎。夜里她摸着床头的手电筒,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害怕窗外的黑影,因为她知道,村里的狗如今都拴在村口,听见动静就会狂吠,像支忠诚的巡逻队。

二审开庭前,老陈特意去了趟青岛。废品站的铁皮棚子还在,墙角堆着几箱发了霉的录像带,封面上的女郎穿着比基尼,在青岛的海风里笑得格外刺眼。“当年他就蹲在这儿看这些玩意儿,”废品站老板用脚踢了踢锈迹斑斑的放映机,“有回我撞见他对着录像带打哆嗦,还以为他犯了疟疾,闹了半天是中了邪。”老陈捡起一盒掉在地上的录像带,封皮上“风流大侠”四个红字已经褪成粉色,像道永远结不了痂的伤疤。

法庭上,魏新雕盯着旁听席上的儿子。小伙子穿着笔挺的西装,领口却歪着,像只折了翅膀的鸽子。“爸,”他突然开口,声音比蚊子还细,“你当年爬墙的时候,就没想过我娶媳妇要脸面吗?”魏新雕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他想起儿子婚礼前,自己蹲在墙头看见小张的背影,那瞬间脑子里炸开的不是羞耻,而是录像带里那些晃动的画面。此刻阳光从法庭的高窗斜射进来,照见儿子眼角的泪,他突然觉得,自己爬过的那些墙头,其实都是给儿子砌的坟。

改判12年的判决下来后,魏新雕被送往德州某监狱。入狱第一天,同监室的犯人指着他的光头笑:“哟,新来了个‘蒙面大侠’?”他没吭声,低头铺床时看见被子角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月季花,突然想起老婆年轻时绣的枕头套,也是这样的针脚。夜里他梦见自己又回到彭山村,翻墙时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低头一看,墙根下堆着村民们送来的锦旗——“除暴安良”“正义之光”,红通通的像团火,把他的影子烧得干干净净。

村里的流言像深秋的爬山虎,慢慢褪去了刺眼的红。小张开始跟着村妇联主任学广场舞,傍晚的晒谷场上,音响里的《最炫民族风》盖过了狗吠。有回她跳错了步子,不小心撞在赵寡妇身上,两人笑作一团,赵寡妇突然凑近她耳边:“他嫂子,你说那老魏在牢里,会不会也对着铁窗跳大神?”小张笑得直不起腰,突然发现,原来恐惧真的会被笑声打败,就像春天的阳光会融化冬天的冰。

魏新雕的老婆开始挨家挨户赔不是,挎着竹篮送自家种的冬瓜南瓜。走到李大姐家时,李大姐正在喂猪,看见她转身就走:“别来这套,当年我男人从山西回来,看见我背上的伤,还以为我跟野汉子跑了!”魏家媳妇蹲在猪圈旁,看老母猪拱食的样子,突然说:“他大姐,那回老魏作案后,回家直打摆子,我还以为他中了邪,现在才知道,是被自己的胆子给吓的。”李大姐手里的猪食勺顿了顿,突然叹了口气:“算了,人都进去了,就当被疯狗咬了一口吧。”

监狱的探监日,魏新雕的儿子第一次来看他。隔着玻璃窗,小伙子掏出张照片:“爸,我结婚了,媳妇是邻村的。”照片上的新娘穿着红棉袄,笑得像朵绽放的石榴花。魏新雕盯着照片上的红盖头,突然想起自己作案时用的围裙,也是这样刺目的颜色。“爸,”儿子突然说,“村里的墙都拆了,现在晚上出门不用带手电筒了。”魏新雕点点头,喉咙里堵着的棉花突然变成了蜜——原来他毁掉的那些夜晚,终于有人替他重新点亮了。

又是一年槐花盛开时,老陈在村口遇见小张。她怀里抱着个胖娃娃,奶水把衣襟洇出个圆斑:“陈叔,你说怪不怪,现在看见爬墙的猫,我都想追上去看看是不是戴了围裙。”老陈哈哈大笑,抬头看见村头的老槐树又发了新芽,那些被雷劈过的枝桠上,正冒出鲜嫩的绿叶。微风拂过,槐花纷纷扬扬落下来,像场迟到十年的雪,终于洗净了所有的不堪。

魏新雕在监狱里学会了种菜,他种的西红柿特别甜,红通通的像挂满枝头的小灯笼。管教问他为啥种这个,他摸着粗糙的泥土说:“老家的菜园子,老婆以前总说我种的西红柿像青核桃。”阳光穿过温室的玻璃,照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那些曾经被**扭曲的线条,如今终于被岁月磨出了温和的弧度。他不知道,此刻的彭山村,女人们正坐在新砌的矮墙下,一边择菜一边闲聊,说起当年的“蒙面大侠”,语气里已经没有了恐惧,只有像说起陈年旧账般的唏嘘。

故事的最后,老陈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阴影,就像每棵大树都有年轮。重要的不是阴影有多深,而是阳光总会穿透枝叶,在地上画出新的图案。”他合上本子,看见远处的沂蒙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山脚下的彭山村飘起袅袅炊烟,那是人间最温暖的烟火,比任何侠士的传说都更有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