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故事三百六十五 > 第167章 十二年的追凶

故事三百六十五 第167章 十二年的追凶

作者:统帅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2:09:17 来源:小说旗

2000年2月的江苏仪征像块受潮的糯米糍,黏糊糊的冷雾裹着砖瓦房,连村口的大鹅都缩成毛茸茸的雪球。曹长秀老人端着搪瓷碗,碗里的菜粥还冒着热气,她搓着冻僵的手指往儿子儿媳的厢房走,边走边嘀咕:“红啊,趁热喝了,别学城里姑娘减肥……”话到门边突然卡住,木门虚掩着条缝,冷风灌进去,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像老槐树被掰断枝桠。

屋里的景象让搪瓷碗“当啷”摔在地上。周红仰面躺在床上,脖子上紫青的指印像串烂葡萄,下身**,被角拖在地上沾满泥脚印——最刺眼的是她肚子,三个月的身孕让小腹微微隆起,此刻却像被掐瘪的皮球。曹长秀盯着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七点十五,而她老伴昨晚听见鹅叫的时间,正是凌晨一点整。

“鹅叫个屁!”派出所民警老张头踩着胶鞋跨进院,鞋底碾过满地碎瓷片,“老母鸡被踩了尾巴都比这叫声响。”他盯着西侧杂物间墙上的破洞,拳头大小的洞口边缘新砖茬子还泛着白,活像被野猪拱出来的。法医小王蹲在床边,镊子夹着避孕套包装袋直皱眉:“张哥,这孙子作案还戴套,比我相亲还讲究。”

现场勘查持续到晌午,技术员小李举着银粉刷在窗框上打圈:“掌纹倒是清楚,跟咱们所长的茶杯把似的——不对,不能用‘似的’。”老张头踹他屁股:“少贫,赶紧拓下来。”墙角的咸肉油迹引起了老张的注意,那抹暗黄的油渍从杂物间一路拖到厨房,像条没头没脑的蛔虫。

“流窜作案。”老张头在案情分析会上敲着黑板,粉笔灰扑簌簌掉在他泛白的警服上,“先偷咸肉,再顺菜刀,最后见色起意。问题是,这孙子怎么绕过反锁的房门?”投影仪打出周红房间的结构图,东间老两口,西间杂物间,中间厨房客厅,像串糖葫芦。曹长秀的证词突然在耳边响起:“每晚都拿木杠子顶门,比银行金库还严实。”

排查从村东头的小卖部开始。老张头叼着圆珠笔,看年轻民警小吴跟村口李大爷唠嗑:“大爷,最近见着生面孔没?扛着蛇皮袋收废品的?”李大爷吧嗒旱烟:“收废品的?上个月有个戴蓝帽子的,偷了我家半筐山芋,追出去二里地,鞋都跑飞了。”小吴在笔记本上画下“蓝帽子”,旁边标个问号——这月排查了5000多人,笔记本写满三大本,全是“戴帽子的”“扛蛇皮袋的”。

案情转机出现在四年后。2004年夏天,邗江县的强奸案dNA比对成功,老张头盯着电脑屏幕,血压蹭蹭往上窜:“狗日的,跨区作案!”受害者是个14岁女孩,口供里提到凶手喝了她家的菜粥,作案工具是美工刀。小吴摸着下巴:“瓦工常用美工刀,说不定是个手艺人?”老张头翻白眼:“手艺人?手艺人能把人掐成茄子?”

2007年的案子像根锋利的针,扎破了平静的水面。小兰在亲戚家借住,半夜被爬水管的凶手惊醒,那根生锈的水管就在后窗下,距地面三米高,管壁上还留着半个带泥的鞋印。老张头亲自爬了趟水管,下来时裤腿全是铁锈:“这孙子属壁虎的,爬得比我儿子打游戏还溜。”现场提取的精斑让dNA库再次震动——和前两起一模一样。

“串并案!”市局会议室里,投影仪亮如白昼,老张头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出仪征、邗江、扬州开发区,三点连成歪歪扭扭的三角,“12年,4起案子,全是夜间入户,目标都是独居女性,手段从掐颈到持刀威胁,越来越狠。”屏幕切换到2012年小玉的笔录:“他开灯了!我看见他左眉有颗痣,像沾了粒黑芝麻。”

模拟画像专家老陈来了。60岁的老爷子戴着老花镜,铅笔在画纸上沙沙响:“姑娘,你说他鼻子像蒜臼子,是蒜头鼻还是鹰钩鼻?”小玉绞着手指:“就、就那种,宽宽的,鼻尖有点往下耷拉。”老陈突然顿悟:“马鞍鼻!”三小时后,画像贴满大街小巷——国字脸,左眉黑痣,马鞍鼻,穿蓝色工装服。

比对工作像大海捞针,直到社区民警在开发区工地发现个眼熟的身影。陈珠华,45岁,瓦工,左眉黑痣在安全帽阴影里若隐若现。老张头带着人冲进工棚时,他正蹲在床边啃馒头,工具包里露出半截美工刀,刀柄缠着红布条,跟2004年受害者描述的一模一样。

审讯室的灯光惨白。陈珠华的指甲缝里嵌着水泥灰,说话时总盯着地板:“第一次看见周红,她在河边洗衣服,头发甩起来像瀑布……”老张头拍桌子:“少他妈抒情!2000年2月25号夜里,你怎么进的屋?”陈珠华肩膀猛地缩起:“喝了酒,胆儿壮,看见杂物间的砖松,就扒拉了个洞,没想到她家鹅叫得厉害……”

细节逐渐清晰:那晚他扒开砖墙,踩过厨房的咸肉架,刀柄上的油迹就是这么来的。周红惊醒时的尖叫让他慌了神,双手不受控制地掐上去,直到那双眼睛闭上。“我害怕啊!”他突然抬头,眼里布满血丝,“可她长得太好看了,跟画里的人似的——不对,不能用‘似的’。”老张头冷笑:“知道怕还敢接着干?2004年那姑娘才14岁!”

陈珠华的声音越来越低:“每次作案后都想躲远点,可看见独居的女人,心里就跟猫抓似的……”他扯着工装服领口,仿佛那领口突然变紧,“在邗江看见那小姑娘家亮着灯,想着偷点吃的,结果她床头上摆着卡通贴纸,跟我闺女的房间一样……”老张头突然插话:“你还有闺女?”这句话像颗炸弹,陈珠华瞬间浑身发僵,冷汗顺着下巴滴在桌面上。

12年的追凶路,在指纹和dNA的双重铁证下终于画上句号。老张头站在档案室,看着墙上贴满的勘查照片、笔录纸、模拟画像,突然发现陈珠华每次作案路线都沿着省道打转,像只被无形的线牵着的陀螺。最讽刺的是,2000年第一次作案时,他扒开的那堵砖墙,后来被曹长秀老人用水泥封得严严实实,却封不住一个家庭永远的裂痕。

结案那天,仪征下着毛毛雨。曹长秀老人在儿媳坟前摆了碗菜粥,热气混着雨雾升起。远处传来鹅叫,她突然想起案发前三天,周红摸着肚子说:“妈,等孩子生下来,让他跟着爷爷学养鹅吧。”坟头的青草在风中摇晃,像极了那年河边甩动的长发,只是再也没有人,能把生活酿成甜美的米酒。

而在看守所里,陈珠华盯着铁窗上的雨滴,想起最后一次作案时,小玉的尖叫让他手抖得握不住剪刀。他终于明白,自己以为的“迷藏”游戏,早就在警方的卷宗里画好了终点线——那些留在现场的掌纹、精斑、甚至鞋印,都是命运埋下的伏笔,终将在某个潮湿的清晨,化作冰凉的手铐,扣住那双沾满罪恶的手。

这起横跨12年的案件,最终定格在泛黄的卷宗里。老张头常对新人说:“别信什么完美犯罪,每个凶手都带着自己的胎记——可能是掌纹,可能是习惯,甚至可能是对某碗菜粥的执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胎记,变成锁死恶魔的铁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