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故事三百六十五 > 第29章 汤姆慧子的逆行之路

故事三百六十五 第29章 汤姆慧子的逆行之路

作者:统帅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07 来源:小说旗

忠言逆耳难在行

在汉东那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有个叫慧子的姑娘。这名字听起来文绉绉的,可在村里,大家都喊她“疯丫头慧子”。为啥叫这名儿呢?慧子打小就跟村里的男孩子一起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没一点姑娘家的文静样儿。

慧子家条件一般,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可慧子脑袋瓜灵得很,上学的时候成绩就拔尖儿,村里的教书先生总说这丫头将来准有大出息。高考那年,慧子信心满满,可命运好像跟她开了个玩笑,差那么几分,和大学失之交臂。慧子大哭了一场,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等第四天出来的时候,眼睛里多了股子倔强的光。

她跟爹妈说:“我不复读了,我要出去闯闯,这村里困不住我。”爹妈虽然心疼,可也知道这丫头的脾气,只能抹着眼泪点头。慧子收拾了个简单的包袱,揣着家里东拼西凑的一点钱,就这么踏上了外出的路。

第一站,慧子来到了南方的一个大城市。刚下火车,看着眼前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慧子的眼睛都直了。可还没等她缓过神来,现实就给了她当头一棒。找工作四处碰壁,不是嫌她没经验,就是觉得她学历不够。慧子兜里的钱越来越少,晚上只能睡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和一群流浪的人挤在一起。有一回,一个大妈看她可怜,给了她一个馒头,慧子狼吞虎咽地吃下去,眼泪止不住地流,心里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儿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慧子在一个小饭馆找到了洗碗的活儿。虽然又累又脏,工钱还少,但她干得格外卖力。饭馆老板看她机灵,慢慢开始让她帮忙点菜、招呼客人,慧子也趁机学了不少待人接物的本事。后来,饭馆老板转行做别的生意,看慧子是个可造之材,就把饭馆低价转让给了她。慧子接手后,起早贪黑地经营,把个小饭馆打理得红红火火。

没几年,慧子听说国外电商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她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动了起来。咬咬牙,卖掉饭馆,慧子奔赴新加坡。在新加坡,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慧子就拿着个电子词典,天天跟人比划着交流。为了弄懂电商运营的门道,她报了各种培训班,没日没夜地学习。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当地市场,赔得底儿掉。但慧子哪肯认输,她仔细研究市场数据,一家一家地跑供应商,慢慢地,生意有了起色,还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后来,慧子又瞅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机遇,转战汉东的省会城市,一头扎进了直播带货的热潮中。凭借自己在国外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慧子的直播间很快就火了起来,她推荐的商品常常被抢购一空,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网名就叫“慧子”。

多年没回家,慧子心里其实一直惦记着汉东老家。每次在梦里,她都能看见村里那片熟悉的麦田,还有乡亲们憨厚的笑脸。有一次,慧子受邀回汉东参加一个电商行业的研讨会,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她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研讨会结束后,慧子回了趟老家村子。村里还是老样子,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晚上,儿时的闺蜜拉着她去喝酒,说是给她接风洗尘。酒桌上,慧子一下子就被那些繁文缛节给镇住了。主陪、副陪、二陪、三陪,敬酒的顺序那叫一个严格,鱼头鱼尾冲哪儿都有讲究,慧子差点就闹了笑话。喝着喝着,慧子发现女人们都在厨房忙活,做好饭了也不上桌,只能在旁边吃点剩菜。看着闺蜜忙里忙外,最后却只能站在角落里扒拉两口饭,慧子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回省会城市后,慧子在直播间里忍不住吐槽起老家的这些事儿。她讲汉东的民俗里那些让人头疼的“规矩”,说老家女人在传统习俗下受的委屈,还谈到家乡营商环境的问题,像办事效率低、个别干部吃拿卡要,好多好项目都被拖黄了。慧子本就是个直性子,心里有啥说啥,没想到,这番话就像一颗炸弹,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上的声音跟炸开了锅似的,有支持她的,觉得她说出了大实话,是真心盼着家乡变好;也有反对她的,骂她忘本,胳膊肘往外拐,抹黑家乡。汉东的官媒很快就发声了,一篇文章把她定性为“汉东黑子”,她的几个社交账号也被封了。

慧子当时就傻眼了,坐在自己堆满货物的办公室里,看着网上的骂战,心里那叫一个委屈。这时候,手机响了,是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柱子打来的。柱子在电话那头扯着嗓子喊:“慧子,你咋回事啊!你那些话可把咱老家捅了个大娄子,现在村里都在议论你,说你发达了就不认咱这穷地方了。”

慧子气得直跺脚:“柱子,我哪是不认啊,我是真心希望咱老家能变好。你看看咱小时候,女孩子上学都难,出去做点小生意,那些当官的刁难起来没个完,这些不该改改吗?”

柱子叹了口气:“我懂你,可你知道,老一辈人观念难改,官媒一发话,大家都跟着骂,你现在咋办?”

慧子咬咬牙:“我不会就这么算了,我要写篇文章,把我心里真正的想法、我这些年在外面看到的、学到的,还有对家乡未来的建议都写出来,发给能管事的人看看,哪怕被骂,我也得试试。”

就在慧子埋头写文章的时候,汉东本地一位年轻的基层干部小辉,正为这事儿发愁。小辉刚大学毕业没几年,满怀热情回到家乡,想为这片土地做点实事。看到慧子引发的舆论风波,他心里清楚,那些被曝光的问题确实存在。他私下收集了很多资料,走访了不少企业和民众,准备写一份详实的报告递交给上级,希望能借这个契机推动改革。

小辉通过朋友联系上了慧子,两人在电话里一聊,发现彼此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决定联手,一个从内部推动政策调整,一个从外部持续发声,为汉东的改变而努力。

而在村子里,慧子的父母可愁坏了。老两口不明白,女儿在外头说了几句心里话,咋就惹出这么大的麻烦。村里人的指指点点让他们抬不起头,可看着女儿寄回来的照片,又知道她在外打拼不容易。

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年轻人,是小辉组织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来宣传新的创业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发展,也给村民们讲解男女平等、文明新风的理念。一开始,大家都半信半疑,可慢慢地,被他们的热情和真诚打动。

慧子的文章在网上发布后,再次引发热议,不过这一次,有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大家开始讨论如何真正改善汉东的营商环境、革除陋习。汉东官媒也意识到之前的做法有些仓促,重新组织调研,准备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慧子再次回到家乡。村口的路已经修成了水泥路,村里多了几家新办的小工厂,孩子们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嬉笑玩耍,女人们也能大大方方地坐在饭桌前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着这一幕,慧子眼眶湿润了,她知道,自己这一路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而在这片土地上,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序幕……

慧子刚进村口,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慧子姐姐,你回来啦!”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喊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慧子笑着从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孩子们,眼睛却不停地打量着村子的变化。

“慧子,你可算回来了。”柱子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拍了拍慧子的肩膀。慧子抬头一看,柱子比以前结实了不少,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柱子,咱村这变化可真大啊!”慧子感慨道。

“可不是嘛,自从你上次在网上说了那些话,村里就开始慢慢变了。小辉他们来了好几趟,又是宣传政策,又是帮忙找项目,咱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柱子一边说,一边带着慧子往村里走。

慧子来到自家门口,父母早已站在门口等候。看到女儿,母亲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上前一把抱住慧子:“闺女,你可回来了,你在外面受苦了。”父亲在一旁也笑着点头,虽然没说话,但眼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慧子走进屋里,发现家里也有了不少变化。墙壁重新粉刷过了,添了几件新家具,电视也换成了大屏幕的。“爸妈,咱家这条件也改善了不少啊。”慧子开心地说。

“是啊,这都多亏了村里的政策好,还有你在外面为咱村说话。”父亲说道。

晚上,村里摆了一场盛大的宴席,说是为慧子接风,也是庆祝村里的新变化。这次,酒桌上的气氛和以往大不一样。没有了那些繁琐的规矩,大家随意地聊着天,女人们也都坐在桌前,和男人一起欢声笑语。

慧子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她站起来,举起酒杯说:“乡亲们,我慧子今天特别高兴能看到咱村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前我说了那些话,可能有些难听,但我是真心希望咱村能越来越好。现在看到这一切,我知道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来,大家一起干一杯,祝咱们村的明天更美好!”

“干杯!”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宴席结束后,慧子和小辉坐在村头的大树下,聊起了未来的规划。“小辉,虽然咱村现在有了些变化,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村里的教育,孩子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得有更好的学校和师资。”慧子忧心忡忡地说。

“我知道,慧子。我已经向上级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取明年能引进一些优秀的教师,改善村里的教学条件。”小辉回答道。

“还有农产品的销售,咱们村有这么好的农产品,不能光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得利用互联网,把咱村的特产推向全国。”慧子接着说。

“这个我也想到了,咱们可以组织村民学习电商知识,开网店,让大家都能增收致富。”小辉兴奋地说。

两人聊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慧子望着夜空,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汉东一定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过了年,慧子又回到了省会城市。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一方面继续在直播间为汉东的特产带货,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家乡的发展筹集资金。小辉在村里也没闲着,他忙着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组织村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东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村里的学校焕然一新,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着的提高。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全国,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营商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到汉东投资兴业。

慧子再次回到家乡时,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她的名字也成了汉东的骄傲,人们不再骂她是“汉东黑子”,而是亲切地称她为“家乡的引路人”。

这一天,慧子站在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看着眼前的一切,泪水模糊了双眼。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想起了那些在外打拼的艰辛岁月,也想起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她只是其中的一个推动者。

“慧子,你又回来了。”小辉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小辉,我回来了。看到咱村现在这么好,我真的很开心。”慧子擦了擦眼泪说。

“这都多亏了你啊,要是没有你当初的勇敢发声,咱们可能还在原地踏步呢。”小辉感激地说。

“不,这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说了几句心里话,真正让家乡改变的,是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慧子坚定地说。

两人相视而笑,望着远方的田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汉东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而慧子的传奇也将永远流传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