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安城师范专科学校交流
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走廊,林小华站在安城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楼前,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远处传来学生们嬉笑打闹的声音。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课程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室在三楼。拾级而上时,他的心跳莫名加快。这所学校的文学氛围一向浓厚,听说还出过不少作家,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刚走到二楼拐角,一个身着深灰色西服的中年男人迎面走来。男人约莫五十岁上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睿智。
“这位同学,请问你是来参加交流活动的吗?”男人停下脚步,声音浑厚有力。
林小华连忙点头:“是的,我是安城师范学校普通师范专业学生林小华,今天来贵校学习。”
“哦,林小华?”男人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着他,“是不是在安城日报发表了好几篇文章的西城县学生?”男人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原来你就是你啊!我在《安城日报》上读过你的文章,《十九年的爱与执着》写得真好,反映了乡村教师的真实生活和乡村教育的真实现状,很有画面感和代入感。”
林小华愣住了,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自己的读者,更没想到对方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自己文章中的句子。他的耳根微微发烫,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您……您过奖了。”
“我是孙远国,安城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男人伸出手,“说起来,我们还是同乡呢。听你的口音,应该是西城县人吧?”
“是的!”林小华激动地握住孙主席的手,“我是西城县西江镇的。”
“那真是太巧了。”孙主席拍拍他的肩膀,“我也是西江镇人,还是你的校友呢。看到家乡出了你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我很欣慰。要继续努力啊,多写作品,争取早日加入市作家协会。”
“你的爸爸是不是村支书?我就是那个村上的人,只不过搬到市区很多年了,我和你爸还是小学同学呢!”孙主席开心地说,“有机会去我家里玩,我就住在南环路的家属楼,我这会还有课,就先走了。”孙主席说完就去了教室。
林小华感觉眼眶有些发热。自从开始写作以来,他收到过不少批评和建议,但如此真诚的鼓励还是第一次。他用力点头:“我一定会努力的!”
告别孙社长后,林小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站在走廊的窗前,望着楼下盛开的樱花,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刚才的对话。阳光透过花瓣洒在他的脸上,暖洋洋的,就像孙副社长的话语一样温暖。
下午的课程结束后,林小华决定去图书馆看看。安城师范专科学校的图书馆是全市高校中藏书量最大的,他早就想来一探究竟。
推开厚重的木门,书香扑面而来。林小华深吸一口气,沿着书架慢慢走着。突然,他的目光被一本《现代诗歌精选》吸引,伸手去拿时,另一只白皙的手也同时伸了过来。
两只手在空中相触,又同时缩回。
“抱歉。”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
林小华转头,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皮肤白皙,眉眼如画,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意。
“没关系,你先看吧。”林小华往旁边让了让。
女生却没有去拿书,而是歪着头打量他:“你是...安城师范学校来交流的同学吧?”
“是的,我叫林小华,安城师范学校文学社副社长。”林小华打量着李慧。
“原来是你!”女生眼睛一亮,“我是李慧,安城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孙主席刚才跟我提起过你,说你是我们西城县的小才子呢。”
林小华这才注意到,李慧说话带着淡淡的西城县口音。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孙主席太抬举我了。”
“别谦虚了。”李慧从书架上抽出那本《现代诗歌精选》,“既然我们都想看这本书,不如找个地方一起看?正好我也想跟你聊聊文学社的事。”
两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李慧的发梢泛着淡淡的金色。她翻开书页,指着一首艾青的诗:“我最喜欢这首《我爱这土地》,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
林小华凑近看去,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茉莉花香,不知是来自窗外的花丛,还是来自身旁的李慧。他轻声念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啊,”李慧托着下巴,“我们西城县虽然是个小地方,但那里的山水、人情,都让人魂牵梦萦。你的文章里也经常写到家乡,看得出来你很爱那里。”
林小华惊讶地看着她:“你看过我写的文章?”
“当然啦!”李慧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我们文学社每期都会收集安城日报刊登的文章。你的《十九年的爱与执着》《祖父的冲锋人生》我看过好几次,还把《十九年的爱与执着》这篇文章在我们的杂志上转载了,我们的辅导员还在课上用过这个案例。”
她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林小华注意到她的眼眶有些发红。
“我的爷爷也是抗美援朝老兵,他去年冬天去世了。”李慧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看到你写的那些文字,就好像又看到了爷爷。所以今天听说你要来,我特意来找你的。”
林小华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文字能给别人带来这样的感动。他轻声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其实……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怀念的方式。”
李慧抬起头,眼里还闪着泪光,但嘴角已经扬起:“所以,要不要考虑跟我们文学社合作?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的文章可以在我们的刊物上发表,我们学校的好作品也可以推荐到你们学校去。”
“太好了!”林小华激动地说,“我正想跟你提这个建议呢。”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文学创作聊到办刊经验,从喜欢的作家聊到未来的理想。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图书馆的灯一盏盏亮起,在玻璃窗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对了,”临走时李慧突然说,“我可能大你三岁左右,今后你就叫我姐姐吧。”
“你比我大?我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林小华惊讶地打量她:“真的完全看不出来!”
“哈哈,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瘦吧。”李慧调皮地眨眨眼,“不过以后你还是叫我姐姐吧!”
“好的,姐姐。”林小华笑着应道。
走出图书馆时,夜幕已经降临。校园里的路灯陆续亮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小华回头望了望图书馆的轮廓,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交流活动不仅让他遇到了赏识自己的前辈,还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他文学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