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检查与升级工作圆满收官,让飞船如虎添翼,而接下来的生态模拟测试则关乎着队员们能否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拥有一个稳定且适宜的生存环境。
孙岚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她带领生态团队在飞船特制的生态模拟舱内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生态模拟舱宛如一个微缩的宇宙家园,舱内模拟了太阳系中不同星球的生态环境,从酷热干旱的类金星环境到寒冷冰封的类冥王星环境,一应俱全。
各类传感器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舱壁四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大气成分、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数据传输线如同密密麻麻的血管,汇聚到中央的主控电脑上。
孙岚站在主控电脑前,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向团队成员们叮嘱道:
“这次生态模拟测试至关重要,我们要尽可能模拟出各种极端与复杂的环境,检验飞船生态循环系统的极限承受能力,确保它在真正的星际航行中万无一失。”
测试伊始,模拟舱首先切换到火星环境模式。
舱内温度骤降,空气变得稀薄干燥,尘土在模拟的微风中肆意飞舞。
孙岚密切关注着舱内种植的模拟火星植物,这些植物经过基因改造,具备更强的耐旱耐寒能力,是未来火星基地食物供应的希望。
然而,没过多久,问题便接踵而至。
部分植物的叶片开始发黄枯萎,检测数据显示土壤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养分也出现了失衡。
孙岚迅速召集团队成员进行会诊。
“土壤保湿层可能出现了漏洞,水分过快蒸发,导致植物缺水。”一位成员分析道。
孙岚点头表示赞同,立刻安排人员对土壤保湿层进行修补,并调整了灌溉系统的参数,增加了水分的精准供给。
同时,他们向土壤中补充了特制的微生物菌群,以优化土壤养分结构,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紧接着,模拟舱又切换到木卫二的冰下海洋环境模拟模式。
舱内温度急剧降低,四周的舱壁开始凝结冰层,昏暗的蓝光模拟着木卫二冰层下那神秘的海洋光线。
在这种极端寒冷且高水压的环境下,生态团队要测试飞船的抗压与保暖系统,以及水生生物养殖舱的运行状况。
水生生物养殖舱内,一些耐寒的鱼类和藻类在特制的水缸中艰难游动。
但很快,水缸的温度控制系统出现了故障,水温急剧下降,部分鱼类出现了应激反应,开始翻肚漂浮。
孙岚心急如焚,她一边指挥技术人员抢修温控系统,一边亲自调配应急的保暖药剂加入水缸,稳定鱼类的生存环境。
“快,检查温控线路,看看是不是哪里短路了!”孙岚大声喊道。
技术人员们迅速打开温控系统的外壳,用检测仪逐一排查线路。
经过一番紧张的抢修,温控系统终于恢复正常,水温逐渐回升,鱼类也慢慢恢复了活力。
在后续的测试中,生态模拟舱还模拟了小行星带微重力、高辐射的环境。
这对飞船内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辐射防护设施提出了严峻挑战。
辐射监测仪的数据一度飙升,超出了安全范围,空气净化系统的滤网也在高强度辐射下出现了堵塞迹象。
孙岚带领团队紧急启动备用辐射防护装置,更换了高效的空气净化滤网,并优化了净化系统的运行流程。
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在一次次故障排查与修复中,不断完善着飞船的生态系统。
经过数轮艰苦卓绝的模拟测试,飞船的生态循环系统逐渐趋于稳定。
无论是酷热、严寒、高辐射还是微重力环境,各个子系统都能相互协作,维持着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孙岚看着主控电脑上最终稳定下来的各项数据,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次生态模拟测试虽然历经波折,但成果显着。
我们的生态系统经受住了考验,为接下来的星际航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岚向团队成员们宣布道。
队员们听闻,纷纷欢呼雀跃,他们付出的辛勤汗水终于换来了令人安心的成果。
此刻,他们距离启航又近了一步,怀揣着对未知的憧憬与信心,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向着浩瀚星空勇敢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