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星沉浸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带来的精神振奋之际,军事指挥中心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陈宇、王猛等一众军事将领深知,随着对机械生物的了解逐步加深,以及蓝星自身形势的变化,原有的军事战略已不足以应对愈发复杂的战局,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军事战略调整迫在眉睫。
陈宇站在巨大的全息战场沙盘前,目光如炬,手中的指挥棒轻点着沙盘上代表机械生物集群的红色标识。
“诸位,从之前的战斗来看,机械生物的攻击模式越发多变,它们不仅强化了弱点防护,还频繁变更战术,试图打乱我们的部署。
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制定全新的战略方针。”
陈宇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在指挥中心内回响,让每一位将领都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基于林晓科研团队对机械生物关节弱点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王猛侦察小队带回的关于敌人指挥调度间隙的关键情报,将领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建议,我们采用‘诱敌深入,精准打击’的策略。”王猛率先发言,他眼中闪烁着久经沙场的锐利光芒,
“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引诱机械生物进入我们预先设伏的区域,那里布满了针对它们关节弱点的攻击装置,一旦它们踏入,立即发动全方位的精准打击,打它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提议立刻引发了将领们的热议,有人点头表示赞同,认为此计能够有效利用机械生物的攻击性,化被动为主动;
也有人提出担忧,害怕诱敌过程中出现意外,导致部队损失惨重。陈宇沉思片刻,开口道:
“王猛的提议有可取之处,但风险确实不小。
我们可以在诱敌部队的配置和支援上做足文章,确保他们的安全。
同时,结合我们之前探索到的敌人在集结时的信号交互弱点,我们还可以在战场上设置电磁干扰区域,进一步打乱它们的指挥系统。”
经过反复商讨,新的军事战略逐渐成型。
一方面,蓝星军队将组建多支精锐的诱敌小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配备高机动性的飞行器和灵活的单兵武器,以便在诱敌过程中快速穿梭、躲避攻击。
这些小队将在不同区域佯装发动小规模攻击,然后佯装溃败,吸引机械生物向预设的伏击圈靠近。
另一方面,在伏击圈内,科研团队紧急研发的新型能量武器将严阵以待。
这些武器根据机械生物关节弱点的能量频率进行了精准调校,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高强度的破坏性能量,直击要害。
同时,为了应对机械生物可能的增援和突围,周边还部署了重型火力支援部队,包括搭载大口径能量炮的战车和能够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导弹发射阵地。
在战略实施前夕,蓝星军队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战前演练。
士兵们在模拟战场上反复磨合战术,熟悉新武器的操作。
“注意,诱敌小队在撤退时要保持队形,不要慌乱,给机械生物造成我们真的不堪一击的假象!”
教官在一旁大声提醒着,士兵们则全神贯注地执行着每一个指令,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军装,但眼神中却透着坚毅与决绝。
然而,军事战略调整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演练中,诱敌小队与主力部队的协同配合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信号沟通不畅,导致诱敌行动与伏击计划脱节;
新型能量武器在长时间连续射击后,也出现了过热故障,影响了作战效能。
面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迅速投入到改进工作中,争分夺秒地优化武器性能、调试通讯设备。
与此同时,机械生物似乎察觉到了蓝星军队的异动,它们的攻击频率陡然增加,并且开始对一些疑似伏击区域进行试探性轰炸,给蓝星军队的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陈宇见状,果断调整部署,命令部队提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加强对关键区域的防空和预警。
在这紧张的备战时刻,蓝星的民众也给予了军队极大的支持。
各地的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为士兵们送上亲手制作的慰问品,鼓舞他们的士气。
“战士们,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们蓝星全靠你们了!”一位老奶奶眼含热泪,将一篮热气腾腾的食物递给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步就绪,蓝星军队即将迎来一场全新的、生死攸关的战斗。
他们能否凭借调整后的军事战略成功击退机械生物?
在实战中又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战?
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又将对蓝星后续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