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全民参与战斗的热潮汹涌澎湃,各条战线都在为守护家园奋力拼搏。
然而,机械生物也绝非善类,它们察觉到蓝星的变化后,迅速调整战术,攻势愈发猛烈,给蓝星军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严峻的局势下,王猛、陈宇等将领深知,必须尽快研讨优化战术,才能在这场激战中站稳脚跟,寻得胜利的契机。
蓝星军事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闪烁着前线的实时战报、机械生物的行动轨迹以及蓝星军队的兵力部署。
王猛紧蹙双眉,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些信息,心中暗自思忖:“机械生物改变了战术,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必须拿出全新的应对之策。”
他转身面向围坐在会议桌旁的一众将领和参谋,声音低沉却坚定有力:
“同志们,如今战况危急,大家畅所欲言,一起研讨出能克敌制胜的战术。”
陈宇微微点头,率先开口:
“从近期的战斗来看,机械生物似乎加强了集群攻击的协调性,它们的进攻节奏更快,火力配合也更加紧密。
我们之前的分散防御战术有些被动,或许可以尝试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打破它们的攻击节奏。”
说罢,他站起身来,走到全息屏幕前,用手指着机械生物的主攻方向,详细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一位参谋紧接着补充道:
“将军所言极是,而且我们现在有了量产的机甲,这是我们的一张王牌。
可以组建机甲突击队,利用机甲的高机动性和强大火力,直插机械生物的核心区域,打乱它们的指挥系统。”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讨论逐渐热烈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负责情报分析的周悦也加入了讨论,她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根据侦察,机械生物在能量补给方面似乎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发动突袭,切断它们的能量补给线,削弱它们的持续作战能力。”
王猛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在脑海中快速梳理着这些建议。
他深知,战术的制定不能只看局部,必须统筹全局。
“这些想法都很不错,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比如,机甲突击队深入敌阵,如何确保他们的通讯畅通和后方支援及时到位?
切断能量补给线,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机械生物的反扑?”
他抛出一个个关键问题,引导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
于是,众人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技术人员提出,可以利用东联盟提供的量子加密通讯技术,为机甲突击队配备专用通讯设备,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与安全;
后勤保障部队则表示,会提前在关键区域部署支援力量,随时为突击队提供弹药、维修等全方位保障。
经过数小时的深入研讨,一套全新的作战战术逐渐成型。
蓝星军队将采取“主动出击、多点突破、切断补给”的战术方针。
一方面,由机甲突击队作为先锋,在主力部队的掩护下,迅猛插入机械生物集群,对其核心指挥系统和关键武器装备展开攻击,打乱它们的进攻部署;
另一方面,派出多支精锐小分队,趁着机械生物进行能量补给的间隙,突袭它们的补给线,破坏能量采集装置和运输通道。
同时,主力部队在正面战场佯装进攻,牵制住大部分机械生物,为突击队和小分队创造有利条件。
战术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紧张的模拟演练和优化环节。
蓝星军队在模拟战场上按照新战术进行反复演练,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战场情况,查找漏洞、弥补不足。
在一次演练中,发现机甲突击队在突破机械生物防线时,容易受到侧翼火力的攻击。
王猛立即组织大家分析原因,原来是突击队的阵型过于集中,导致侧翼暴露。
于是,他们对突击队的阵型进行了优化,采用“菱形突击阵型”,既能保证正面的冲击力,又能有效防御侧翼攻击。
随着演练的深入,新战术愈发完善。
蓝星军队的将士们对这套战术也逐渐熟悉,信心倍增。
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在实战中检验新战术的威力。
而此时,在蓝星的各个角落,民众们依旧在为战争全力付出。
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武器装备,科研人员不断优化机甲性能,志愿者们忙碌于后勤保障。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蓝星军队用新战术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扭转战局。
蓝星文明能否凭借新战术成功应对机械生物的挑战?他们又将在战斗中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