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瑶和王猛成功提振团队士气后,蓝星文明管理委员会意识到,面对机械生物持续不断的攻击,充足的资源储备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
赵阳和孙岚临危受命,负责组织资源储备团队,制定并实施资源战略储备计划,以确保蓝星在长期战斗中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赵阳和孙岚深知资源储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迅速召集各领域的专家和精英,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资源储备团队。
团队成员涵盖了地质学家、生态学家、工程师等多个领域,他们各自发挥专长,共同为资源战略储备出谋划策。
在首次团队会议上,赵阳神情严肃地说道:“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资源是我们战斗的生命线。
机械生物的攻击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破坏了我们的资源采集和生产设施。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确保蓝星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战斗和民众的基本生活。”
孙岚接着补充道:“没错,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性,不能只看眼前,要为蓝星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团队成员们迅速展开行动。
地质学家们利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对蓝星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勘察。
他们深入山脉、沙漠和海洋,寻找潜在的资源矿脉。
经过艰苦的探测,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稀有金属矿脉,这些金属对于制造先进的武器和机甲至关重要。
工程师们则根据这些发现,设计出高效的开采方案,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资源。
在能源资源方面,团队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他们在蓝星各地大规模建设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场和水力发电站。
为了提高能源的收集和存储效率,科研人员们日夜研发新型的能源转换和存储设备。
同时,他们还对现有的能源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减少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孙岚带领的生态团队在资源储备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一方面加大对蓝星本土植物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为食物和医药资源的供应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他们利用生态模拟技术,研究在不同环境下种植和养殖的最佳方案,以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
例如,他们在一些荒废的土地上建立了生态农场,采用无土栽培和循环养殖等先进技术,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和肉类。
在资源采集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诸多困难。
机械生物的频繁攻击使得资源采集工作充满危险,一些采集点不得不暂时停工。
而且,部分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技术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发和改进。
面对这些困难,赵阳积极协调军事力量,为资源采集工作提供保护。
同时,他组织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不断优化资源采集和加工流程。
为了合理分配资源,赵阳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资源分配制度。
根据战场需求、科研进展和民众生活的优先级别,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
例如,优先保障前线军队的武器弹药和能源供应,同时确保科研团队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也不忽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资源储备的过程中,蓝星各地的民众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加入到资源储备的行动中来。
他们自发地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一些志愿者还主动参与到资源采集和运输工作中,为资源储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极大地推动了资源战略储备计划的实施。
随着资源战略储备工作的稳步推进,蓝星的资源储备量逐渐增加。
仓库里堆满了各种矿产资源、能源储备和生活物资,为蓝星的持续抵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些充足的资源不仅让前线的战士们能够安心战斗,也让后方的科研人员和民众有了更强的信心。
然而,赵阳和孙岚并没有放松警惕。
他们知道,资源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机械生物的威胁随时可能加剧。
他们继续带领团队不断优化资源储备计划,探索新的资源来源和储备方式。
与此同时,王猛和陈宇在军事指挥中心对作战计划进行最后的完善,各地部队也进入临战状态,检查装备、调整部署。
蓝星民众全力支持前线,准备物资、提供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