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突破机械母舰的外围防线后,突袭小队踏入了母舰的中层区域,可迎接他们的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刚进入中层,密集的机械生物防线便如潮水般向突袭小队涌来。
这些机械生物不仅体型更为庞大,武装也更加精良,部分还能释放电磁屏障,干扰小队的行动。
突袭小队指挥官李明眼神坚毅,迅速指挥队员寻找掩体。
他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贸然行动只会陷入绝境。
队员们凭借着精湛的战斗技巧和顽强的意志,利用特制武器不断射击机械生物的关节等薄弱部位。
然而,机械生物的攻击一波接着一波,小队的推进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与此同时,外部战场的局势也不容乐观。
机甲部队在指挥官李炎的带领下,持续与机械生物缠斗,为突袭小队牵制火力。
但长时间的战斗使得部分机甲能源告急,行动受限。
李炎心急如焚,他一边指挥机甲相互掩护,边战边退至星舰附近补充能源,一边迅速调整战术。
他发现,机械生物在攻击时存在一定的集群规律,于是当机立断,采用机甲群战术,集中多台机甲的火力,对部分机械生物进行包围和攻击。
这一战术果然奏效,成功困住了部分机械生物,暂时减轻了突袭小队的压力。
无人机部队在林悦的操控下,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穿梭于机械母舰的通风管道等隐蔽路径,深入侦察内部关键设施的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部队遭遇了机械生物的干扰攻击,部分无人机不幸被摧毁。
但林悦冷静应对,迅速启用备用机群,继续执行侦察任务。
她凭借着出色的操控技术和敏锐的判断力,将收集到的实时情报源源不断地传至蓝星指挥中心,为后续的作战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蓝星指挥中心内,王猛和陈宇紧盯着屏幕,神情凝重。
根据无人机传回的情报,他们商讨着后续的支援计划。
陈宇分析着战场局势,指出机械母舰中层区域的电磁干扰较强,常规的火力支援可能会受到影响,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应对方法。
王猛沉思片刻后,决定协调星舰火力,对机械母舰的特定区域进行精准打击,以分散机械生物对突袭小队的注意力。
同时,他要求科研团队尽快研发能够破解电磁屏障的技术,为突袭小队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在蓝星科研实验室里,林晓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地分析之前采集的机械生物样本。
他们日夜奋战,试图找出破解电磁屏障的方法。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
林晓团队发现,通过调整能量频率,可以短暂地干扰电磁屏障的运作。
他们迅速将这一成果传送给突袭小队,并指导队员们如何操作。
突袭小队收到消息后,士气大振。
李明带领队员们按照林晓团队的指导,调整武器的能量频率,成功突破了部分电磁屏障。
他们趁着机械生物出现短暂混乱的时机,加快推进速度。
然而,机械生物很快便重新组织起防御,更加猛烈地向小队发起攻击。
此时,后勤保障团队也在后方全力运作。
孙岚在物资储备区忙碌地调配着各种物资,确保前线所需的武器、能源、医疗物资按时足量补给。
她深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物资的供应至关重要,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战局。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伤员潮,她还紧急调配了更多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准备为受伤的队员提供及时的救治。
在各方的紧密配合下,突袭小队逐渐适应了中层区域的战斗节奏。
他们充分利用机械生物的弱点,灵活运用战术,一步一步地突破机械生物的防线。
虽然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巨大的危险,但队员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摧毁机械母舰,拯救蓝星。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突袭小队终于在重重困难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逐渐接近了机械母舰的核心区域。
然而,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挑战只会更加艰巨,机械母舰的内层区域必定部署着更为强大的防御力量。
但此刻,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心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为了蓝星的未来,他们将勇往直前,直至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