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千年青蛇八岁娃 > 第15章 地道战的准备

千年青蛇八岁娃 第15章 地道战的准备

作者:天山圣女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27 来源:小说旗

虎牙关隘的首次交锋虽然已经结束,但空气中那股浓烈的硝烟味和紧张感却久久不散。信陵君与苏瑶并肩站在关隘的高处,目光凝重地望向远方,那里正是秦军撤退的方向。二人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轻松,因为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秦军绝对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一场规模更大、战况更残酷的进攻已然在悄然酝酿。

“秦军此次虽暂时退去,但主力部队并未遭受实质性的损失。以他们一贯的凶悍脾性,必定会卷土重来,而且下一次的攻势必然会更加猛烈。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快谋划,增加胜算。”信陵君眉头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苏瑶微微颔首,眼神坚定而自信:“君上所言极是,我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我们可以在关隘后方挖掘地道。这地道既能作为一条隐秘的防线,又能成为我们突袭敌军的秘密通道,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信陵君听闻此言,眼前陡然一亮,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当机立断地拍板决定:“此计甚妙!就依军师所言,即刻着手准备,不得有误。”

于是,一场紧张而浩大的地道挖掘工程迅速拉开了帷幕。士兵们与当地百姓齐心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准备之中。挖掘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镐头与铁锹碰撞土石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之歌。人们的呼喊声、号子声相互呼应,在这片土地上回荡。

士兵们个个干劲十足,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小组负责挥动镐头,奋力挖掘坚硬的土石;有的小组则用铁锹将挖出的土石铲起,装入箩筐;还有的小组肩负着运送土石的重任,他们脚步匆匆,穿梭在挖掘现场与倾倒地点之间。当地百姓也纷纷加入其中,他们带来了自家的工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老人们虽然体力有限,但也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的工作,为辛苦劳作的士兵们烧水做饭,送来温暖与关怀。妇女们则帮忙整理工具、传递物资,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场战斗。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在一旁为大家加油鼓劲,稚嫩的声音给疲惫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力量。

苏瑶借鉴现代地道战的丰富经验,对地道的布局和功能进行了精心设计。地道内部结构复杂精妙,宛如一座神秘的地下迷宫。多个出入口巧妙地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山林之中,有的伪装在民居之下,既能方便士兵们灵活进出,又能让敌人难以察觉和捉摸。藏兵洞错落有致地隐藏在地道各处,大小不一,可容纳大量士兵隐蔽待命。这些藏兵洞不仅能够提供安全的藏身之所,还配备了简单的生活设施和武器储备,让士兵们在里面能够长时间坚守,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地道中还设有各式各样的陷阱,这些陷阱都是苏瑶和工匠们精心设计的杰作。尖刺陷阱隐藏在地道的地面之下,一旦敌人踏上,锋利的尖刺便会瞬间弹出,将敌人的双脚刺穿;落石陷阱则设置在地道的顶部,通过巧妙的机关控制,当敌人进入触发范围时,巨大的石块便会轰然落下,将敌人砸得粉身碎骨。此外,还有毒气陷阱,利用特制的容器储存有毒气体,一旦敌人闯入,机关触发,毒气便会弥漫整个区域,让敌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身亡。

在挖掘地道的同时,苏瑶也没忘记解决地道内的通风和照明问题。她深知,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照明是保证士兵们在地道内能够正常战斗和生活的关键。于是,她安排工匠们制作了特殊的通风设备,这些设备巧妙地利用自然风力和简单的机械装置,如风车、风箱等,将新鲜空气引入地道。风车安装在地道的通风口处,利用自然风力带动叶片旋转,从而产生强大的气流,将外界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地道。风箱则设置在地道内部,通过人工拉动,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确保地道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照明设备则采用了特制的油灯,这种油灯经过苏瑶和工匠们的多次改良,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灯芯采用了更加优质的材料,燃烧更加稳定,亮度更高;储油罐的容量更大,能够储存更多的灯油,减少了加油的频率。同时,为了确保安全,还专门设计了特殊的灯罩,灯罩采用了防火材料制作,能够有效防止油灯引发火灾。这些油灯被均匀地分布在地道的各个角落,照亮了士兵们前行的道路。

此外,为了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地道战的战术技巧,苏瑶组织他们进行了多次地道战模拟训练。训练场上,士兵们迅速进入地道,在黑暗狭窄的地道中进行快速移动。地道内空间有限,光线昏暗,地面崎岖不平,给士兵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他们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反复的训练,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他们脚步轻盈而敏捷,手中武器紧握,时刻保持警惕,仿佛真正置身于战场之中。

模拟伏击时,士兵们隐藏在藏兵洞内,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敌人”靠近。他们的心跳声清晰可闻,但每个人都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待“敌人”进入伏击圈,指挥官一声令下,他们如猛虎出山般一跃而出,迅速发动攻击。士兵们配合默契,有的负责正面冲锋,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有的则从侧翼迂回包抄,切断“敌人”的退路。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招招致命,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突围演练中,士兵们面对“敌人”的包围,冷静应对,相互配合。他们利用地道的复杂地形,寻找突破口。有的士兵负责吸引“敌人”的火力,为其他战友创造突围的机会;有的士兵则凭借着对地道的熟悉,带领大家沿着隐蔽的通道迅速撤离。在突围过程中,他们还不时地利用地道内的陷阱和障碍物,阻挡“敌人”的追击,确保整个队伍的安全。

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士兵们逐渐熟悉了地道的环境,掌握了地道战的精髓。他们学会了如何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如何利用地道的优势进行伏击和突围,如何与战友们密切配合,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首次大战结束后,苏瑶对战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她深知,现代武器虽然威力强大,但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战斗的需求。而且,由于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炸药的威力也未能达到预期,无法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古代战争往往以团战为主,兵力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局。基于这些情况,她决定对作战方案进行调整。

苏瑶让士兵们在距离关隘三里处的要道上,埋下大量地雷。这些地雷用石头制作而成,材料易于获取,制作技术也相对简单,因此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保障。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地雷埋设在地下,用泥土和杂草进行伪装,确保敌人难以察觉。同时,他们还在周围设置了一些警示标识,以便自己人能够避开。

在埋好地雷的同时,士兵们开始挖掘地道,地道的出口在距离城墙二里的地方,设置了无数个单兵射击口。这些射击口隐藏在草丛、土堆之中,不易被敌人发现。当地雷成功炸伤冲上来的敌人后,士兵们迅速从射击口现身,用手枪、冲锋枪等武器对敌人进行射击。他们的射击精准而迅速,将敌人的前头部队打得节节败退。杀伤敌人后,士兵们迅速撤回,坚守在城墙下的射击口,继续待命。

在城墙上,苏瑶精心布置了五门大炮和二十门掷弹筒。她亲自指导炮手们进行瞄准和射击训练,详细讲解了各种地形和天气条件下的射击技巧。她告诉炮手们,要根据敌人的距离、速度和方向,准确调整炮口的角度和力度。同时,还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要求炮手们与观察手密切配合,及时获取敌人的动态信息。

一旦敌军进入射击范围,掷弹筒率先发动攻击。掷弹手们动作娴熟,迅速装填炮弹,调整角度,然后果断发射。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在敌人中间炸开,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惊慌失措,队伍陷入混乱。

而大炮则专门瞄准敌军的炮车和营旗。苏瑶深知,摧毁敌人的重火力和指挥中枢,对于打乱敌人的部署、瓦解敌人的士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炮手们紧紧盯着敌人的炮车和营旗,等待着最佳的射击时机。当目标进入射程后,指挥官一声令下,炮手们迅速拉动绳索,发射炮弹。巨大的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准确命中敌军的炮车和营旗。炮车被炸得粉碎,营旗也应声倒下,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

一切准备就绪,魏国守军严阵以待,等待着秦军的再次进攻。他们身着坚固的战甲,手持锋利的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关乎着魏国的生死存亡,关乎着无数百姓的安危。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有着精心构筑的防线、巧妙的战术安排以及团结一致的决心。他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抵御秦军的进攻,保卫魏国的领土和人民,为这片土地带来和平与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