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血之孙吴 > 第252章 各方反应

血之孙吴 第252章 各方反应

作者:布鲁斯老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7 21:48:53 来源:小说旗

被陈庆、吴才放走的曹军俘虏,他们将回到家乡,或者跑到有曹军驻守的城池通风报信。

很快,附近城池就收到了曹仁、羊侃全军覆没,江东军已经攻占宛城的消息。

这在曹操核心统治区的内部引起了恐慌。

毕竟南阳的东北方向便是颍川郡,而许都就在颍川郡的正北方向。

虽然曹操在去年安排了萧衍作为豫州刺史,并组建防御军团,用于防备江东军。但是萧衍的防御重点是在汝南和谯郡,颍川境内因为许都的存在,萧衍并没有布置太多的防御力量,仅仅只有一些郡兵而已。再加上距离宛城较近的,还有位于汝南的驻军——李通部。

自淮南之战后,汝南位于淮水以南的几座城池就成了扬州的地盘,然后被我划分为了蕲春郡。

于是,驻扎在汝南平舆的李通所部,就成了防备蕲春陈到部的最前沿,除非陈到率部进犯,李通所部是轻易不会动的。

但如今这个情况,若是李通不出兵,万一被江东军到达了许都,并且一战而下,那李通就算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啊!

所以李通慌了,在得知消息后,立马向宛城派出了斥候,打探白袍军的动向。然后又分别往谯县萧衍处,以及许都派出了信使,通知消息。

也因此,白袍军攻占宛城的消息,在曹军内部以最快的速度被传播了出去。

谯县。

萧衍距离最近,所以也是第一个收到消息的大员。当他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整个人都亚麻呆住了。

曹仁自刎,羊侃被俘,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这是自曹操酸枣起兵以来,近十年来遭受到的最大败仗。

哪怕是当初兖州士族勾结吕布,倾覆兖州;哪怕是曹操因为好色,遭到张绣的反叛;哪怕是曹操三打徐州而不下,都没有这么惨过。

几次败仗,顶多是损兵折将,而这次却是成建制的曹军被歼灭!

何况曹仁、羊侃的身份又是如此地重量级,一个是曹操的宗族第一大将,一个是曹军五大猛将之一。

所以这一消息无异于一场地震,一场在曹军内部引发的大规模地震。

不仅如此,宛城已经被攻下,许都又近在咫尺,这是江东军的兵锋离曹操大本营最近的一次!何况来的江东军竟然还是一支骑兵,这意味着什么,根本不需要解释。

萧衍在震惊过后,便需要作出决断了,宛城的江东军和淮南的江东军之间,他只能选择一个,然后对另一个放任不管。

如果不管淮南的江东军,大半个豫州可能都要丢,到时候同样会威胁到许都的安危。

如果不管宛城的江东军,那许都直接就要没了,所以萧衍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而且压力山大。

兖州,昌邑。

谢安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同样很震惊。曹仁、羊侃的三万大军,战斗力有多猛,他一清二楚,结果全军覆没了!

关键这三万大军的作用乃是防守南阳,但他们偏偏南下主动进攻江东军,这意味什么同样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曹仁、羊侃成了脑残,那就一定是中了孙策的计谋。

孙策、江东军,实在太厉害了!厉害到超乎了谢安的想象。

谢安是天子的人,现在天子被曹操掌控,但很快,天子就可能会被孙策掌控。所以是帮曹操,还是帮孙策,谢安必须做出选择了。

许都。

这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选择的天子都城,同时也是曹操的大本营,这里也已经收到了消息。

百姓们都很恐慌,害怕江东军会破坏他们现在的生活。

守军也很恐慌,曹仁、羊侃的三万大军都被灭了,等到兵临城下之时,他们能拿什么来抵挡?

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很慌,头铁的早就死了,剩下的都是软骨头,许都已经不安全了,所以他们慌得一批。

所有人都在慌,唯独只有三人,镇定自若。

一个是荀彧,作为曹操麾下唯一的战略家,又是堪比萧何的大才。在得到消息后,荀彧立马就清楚了江东军的目的——逼迫丞相主力南下是真,其他都是假的。但如果丞相主力不南下,江东军搞不好真的会来攻打许都!

所以无论如何,丞相都要退兵了。因为曹仁、羊侃的三万大军已经覆灭,刘裕的荆州军也被重创,整个南方再无孙策和江东军的对手!这个烂摊子,也只能靠曹丞相率领主力返回,才能够解决了。

第二个人是荀攸,作为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之一,荀彧想到的他也已经想到了,所以根本不慌。

而第三个人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对孙策,对江东军给予了厚望的当今天子!

小皇帝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激动得不能自已,简直就是狂喜!

他闻到了自由的味道。

曹操是个“逆贼”,孙策是个“忠臣”。

现在忠臣打败了逆贼的军队,“勤王之军”就要来了,就要来解救他脱离苦海,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

小皇帝在激动过后,在狂喜过后,便是热泪盈眶,在曹操的控制下,他已经过了六年憋屈的生活。若是再加上在董卓、李榷等人手里过的几年,那他自登基以后,就没过一天快乐的生活。

现在,他一直以来都期盼的生活就要到来了。

然而,由荀彧、荀攸联名书写的八百里加急信件,也从许都被送出,以飞快的速度送往邺城——如今曹操的所在之处。

注: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

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后投奔曹操,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