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血之孙吴 > 第485章 各显神通(三)

血之孙吴 第485章 各显神通(三)

作者:布鲁斯老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7 21:48:53 来源:小说旗

关中,长安。

这里不仅是诸侯联军的大本营,还是粮草汇集之地,更是王猛、钟繇、徐庶、辛评四人的所在之处。

每个月都有二三百万石粮草从各州运抵长安,然后囤放在城外的一座座粮仓之内,再分批运往前线。

多达百万之数的民夫都在长安来来往往,因此,王猛、钟繇、徐庶、辛评四人也显得十分忙碌。

之所以留下四人,而不单单只有钟繇一人,是因为联军由各路诸侯军队组成。

为了保障各路大军都能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并保障公平、合理,于是才有了这一番安排。

虽然四人都是大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粮草数量,如此庞大的民夫人数,依旧是让四人操碎了心。

尤其是王猛忧心天下,更对前线的战事十分关心,因此每日都亲力亲为。

好在联军之中曹军、江东军都是沿着渭水、泾水行军,突发奇想之下,王猛便决定在渭水之畔设立造船厂,然后通过水路运输粮草。

这种事情在北方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但在王猛的努力下,偏偏还真被他给做成了。

这一切全都得益于江东军带来的工匠,其中,虽然铁匠都随军出征了,但木匠却都留了下来。

荆扬二州的木匠不乏懂得打造舰船的船匠,因此,再辅以四万辅兵,王猛建设船厂一事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仅仅是在诸侯联军主力离开长安的两个月后,一座造船厂就在渭水之畔拔地而起,速度之快令人嗔目结舌。

随即,王猛下令开始全力打造舰船,又请钟繇协助派人从各地运输来木料,然后在造船厂内开始倾力打造。

没有斗舰,没有楼船,统统按照艨艟的样式进行打造。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斗舰运力太小,楼船的建造速度又太慢。

如果只是艨艟的话,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打造出二十艘,速度不可谓不快。

王猛在安排好一切事务之后,当即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对粮草的督运之中,并开始着手解决前线运输困难等等问题。

中原地区用来运输粮草的多是四轮马车,这种车辆在平原上使用较为便利,但在高原、山地却十分不便。

这就使得在联军深入凉州之后,在粮草运输上越来越困难,所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久。

于是,王猛便与其他三人进行商议,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徐庶擅长军略,钟繇、辛评擅长治安理民,就连王猛也不懂这种奇工淫巧,那怎么办呢?

随即,王猛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贴出告示,想要从民间寻找能够解决这一困难的人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在五月底,还真被王猛找到了这样的一个人才。

此人名叫诸葛亮,并不是重名,确实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在历史上,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

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这一世,诸葛亮同样心系天下,大汉联军讨伐大秦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自然不可能不去关注。

于是,就在今年的三月初,诸葛亮从襄阳动身,出发前往长安。

巧合的是,诸葛亮仅仅才刚到长安,就在大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王猛派人贴出来的告示。

诸葛亮正愁没机会求见身在长安的几位高官,这不是机会来了吗?于是立即前往官府毛遂自荐。

这几天下来,王猛见到了很多毛遂自荐的庸才,在愁眉苦脸的情况下就见到了诸葛亮。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王猛一度以为又是个庸才,直到诸葛亮道出了他的奇思妙想。

“独轮车?”王猛听了诸葛亮之言,顿时犹如醍醐灌顶,随即就是大喜。

“正是!”诸葛亮手摇着羽扇说道。

王猛很高兴,虽然不清楚独轮车是否有用,但至少听起来挺像回事的。

当即,王猛就带着诸葛亮前往长安的工坊,然后找来几名木匠,并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让他们打造一辆出来试试。

这几名木匠全都来自荆州,和诸葛亮也算是半个老乡,在诸葛亮的解释下,他们总算是明白了。

于是,几名工匠开始按照诸葛亮的要求进行打造,花费了半天的时间终于鼓捣出来一辆。

这时,王猛闻讯赶来,看着眼前的独轮车,当即就安排人扛来几石粮草放上去试试。

一石,两石,一辆独轮车上整整装了十石粮草,而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推动!

“孔明真是大才!若是有了这独轮车,便能在山地如履平地,甚至这运量还不输马车,真是天助大汉取得胜利啊!”王猛很高兴,不禁感慨万千。

诸葛亮笑而不语,他此来正是为了帮助联军,这不刚来就帮了王猛一个大忙了吗?

王猛真的很高兴,不仅顺利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问题,还网罗到了一大才。

“不知孔明乃是何方人氏,今年贵庚?”王猛问道。

“亮乃是琅琊人士,时年二十三,家父诸葛珪曾是泰山郡丞,家叔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后随家叔迁居襄阳,亮得以拜庞德公和水镜先生为师!”诸葛亮自我介绍道。

王猛一听,顿时又是大喜,然后说道:“既然出生官宦之家,若是孔明不嫌弃,不如留下如何?”

“敢不从命!”

诸葛亮不闲官大官小,就想为联军出一把力,因此受到王猛的邀请后欣然同意。

而接下来,王猛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处理各种事务也越发得心应手。

王猛发现,年轻的诸葛亮不仅懂得奇工淫巧,还精通政务、军务,对如今的天下局势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可谓是全才。

这一重大发现也让王猛越发兴奋,便写下书信一封,并派人送往前线——也就是我所在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