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血之孙吴 > 第958章 名存实亡

血之孙吴 第958章 名存实亡

作者:布鲁斯老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7 21:48:53 来源:小说旗

荀彧举目四望,赫然发现在场众人一个个都在抬头看着天花板,对于曹孙互王一事居然漠不关心!

天呐?这些人是怎么了?难道都不管大汉的存亡了吗?

荀彧不禁心里一阵难受,再看看天子,居然也对此显得毫不在乎!

这一刻,荀彧终于明白了,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了!

自从大秦建立,再到两部鲜卑相继攻陷长安和晋阳之后,大汉也几乎是不复存在了!

昔日大汉的天下,如今就连异族也纷纷建国,那就更别提这些汉家诸侯了!

曹操、高欢、孙策、刘裕、陈烈、萧道成,他们一个个的不是汉室功臣之后,就干脆是汉室宗亲。

既然连异族都能建国,那么这些功臣之后,大汉的诸侯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早在河北大战后期,曹军打败并州军之后,曹丞相便已经无敌于天下!

那时候的曹丞相没有称王,没有称帝就已经很不错了,汉室还能延续至今也已经不错了!

这一刻,荀彧悟了,大汉气数已尽!

既然如此,曹孙互王也就不算什么了,只要天子还能活着喘口气就已经不错了。

之后,曹操见无人反对此事,心里却也是极为欢喜的!

虽然他在渭北决战中实力大损,但至少现在的满朝文武都还是他的人,这个许都朝堂也依旧是他的一言堂!

于是乎,曹操便准备作最后的总结,并为重臣安排下接下来的工作。

“安石,由你负责与孙策续盟,并互王一事!

文若,你联系各州郡,在继续推行屯田制度的前提下,并为我重新召集兵马!吾要尽快将军力恢复到二十万的规模!

公达,由你负责出面联系萧道成和韦孝宽,加封萧道成为青州牧、镇北大将军!为吾防高欢、御徐州!此外,再命韦孝宽紧紧盯住并州的晋国(由中部鲜卑建立)和石勒、冉闵、刘曜的一举一动!

文和,由你出面构筑洛阳—荥阳—虎牢关防线,全权处理对大秦的防务!”曹操下令道。

“我等谨遵丞相之令!”四大谋臣说道。

很快,朝议结束,重臣退朝,天子也有如僵尸一般被一群太监给扶了下去。

众人在散去后,唯独只有司马懿一人被曹操招呼了一声,然后给叫走了。

……

另一边,荀彧、荀攸在下朝后都很郁闷,只为了曹操要与孙策互王一事!

“叔父,对于此事您怎么看?”荀攸问道。

二荀并非是兄弟而是叔侄,荀彧为叔,荀攸为侄。

但事实上,荀攸却要比荀彧年长几岁,只因为荀家太大了!

作为中原顶级大族之一,荀家人才辈出,这一代更是出了荀彧、荀攸这两位大才。

尤其是在曹操起兵之初,二荀对曹操的帮助不可谓不小,否则如何能够稳坐五谋士之二?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

永汉元年(189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

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后料袁绍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任司马。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东征,袭占兖州,荀彧领导保卫兖州三城。

后建议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使其收复兖州,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地。

建安元年(196年),劝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县,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曹操征战期间,主持后方事务,助他战胜张绣、吕布、袁术、刘备等,使之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势力。

官渡之战中,他劝阻曹操退军的企图,使曹军反败为胜。

战后又建议曹操暂缓南征,乘胜追击袁氏,迅速平定冀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向曹操献计奇袭荆州。

荀彧虽助曹操成就大业,但内心忠于汉室。

建安十七年(212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中枢,在随征孙权途中,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

荀彧居中持重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他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同时,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因其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汉末颍阴人,是荀彧的堂侄,曹操的重要谋士。

荀攸自幼机灵敏捷,汉献帝时,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董卓被杀后,荀彧把其推荐给曹操,担任汝南的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随曹操出征张绣。

临战前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曹操未采纳,导致战事极为不利。

后来,荀攸又帮曹操重设奇兵,最终击败了敌军。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又为其献计活捉了吕布。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平复冀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荀攸升任为中军师。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跟随曹操南征孙权时,病死途中。

荀攸不仅才智过人,谋略超众,而且为人忠厚谦让,受人敬重,为曹操统一北方大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曹操对荀攸极为器重,评价很高,曹操下令论功封赏时曾说:“忠正密谋,抚安内外,文若(荀彧)是也,公达(荀攸)其次也。”

………

“能怎么看?哎,眼下大汉已经名存实亡咯!”荀彧不禁叹了一口气。

“哎,谁又说不是呢?”荀攸却也跟着叹了口气道。

“叔父,或许咱们叔侄两该重新考虑下站队问题咯!”荀攸紧接着说道。

叔侄两都是聪明人,荀彧哪里不明白荀攸所说之言是指什么?无非是在问天子、曹操亦或者其他诸侯之间到底该站哪边的问题!

“站哪边?”荀彧不露声色,估计装傻充愣道。

“叔父,您觉得孙策怎么样?”荀攸突然问道。

“不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