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00章 京华逐梦,破茧之路

2020年7月3日,晨曦穿透东方大国京城的雾霾,故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古老而庄重的光芒。不远处的国贸大厦群中,金融从业者脚步匆匆,手中的平板电脑实时跳动着股市数据——这座城市,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核心引擎。然而,繁华背后,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挑战也如影随形,15亿人口的庞大体量下,部分偏远地区仍深陷贫困的泥沼。

在京城cbd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高层会议正在进行。全息投影将全国地图投射在会议桌中央,红色区域刺眼地标注着尚未脱贫的地区。“我们的Gdp总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数据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摊开数据报表,“15亿人口中,仍有超过2亿人生活在年人均收入不足万元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区和西北荒漠地带。”

与此同时,在京城某高校的实验室里,28岁的博士生林薇正专注地调试着一台新型农业设备。她的团队研发的“沙漠绿洲”智能滴灌系统,通过太阳能驱动和AI算法,能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至90%。“这套设备或许能改变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困境。”林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眼神坚定,“但如何让技术真正落地,仍是个难题。”

在西南的云岭山区,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卡车正驶向深处。扶贫干部陈刚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三年,他的手机里存着上百张村民的照片——从破旧的木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时刻提醒着他肩上的责任。“我们尝试过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但交通不便、缺乏技术,导致农产品难以外销。”陈刚望着远处的梯田,“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打通对外的物流通道。”

而在京城的街头巷尾,外来务工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河南籍的建筑工人老张正在烈日下捆扎钢筋,他的工资卡上每个月都会准时收到5000元,但其中3000元要寄回老家供孩子上学。“大城市赚钱机会多,但总觉得不踏实。”老张抹了把汗,“要是老家能发展起来,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面对这些挑战,东方大国政府迅速出台了“双轨并行”战略。一方面,在京城等核心城市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启动“精准扶贫2.0计划”,投入千亿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教育提升。

在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座现代化的光伏产业园正在崛起。这里不仅吸纳了当地上万名居民就业,还通过“光伏 农业”模式,在太阳能板下种植耐旱作物。“以前这里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现在每天能发 millions of 度电,还能种出西瓜!”园区负责人兴奋地介绍。同时,5G网络的全覆盖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通过在线课程,共享京城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京城的政策研究室里,专家们正在讨论“人口流动优化方案”。“我们不能单纯追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而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才回流。”社会学家李教授提出建议,“比如在贫困地区建设特色小镇,发展文旅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变化悄然发生。云岭山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了,山货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全国各地;西北的光伏产业园里,年轻的技术人员带着家人安了家;京城的高校与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对口帮扶,支教老师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知识的角落。

2020年的京城,既有陆家嘴的繁华,也承载着15亿人的脱贫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东方大国正以独特的智慧和坚韧,在经济崛起与消除贫困之间寻找平衡。当夜幕降临,京城的灯火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那些在贫困地区闪烁的微弱灯光,也在逐渐汇聚成河,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奔涌而去。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见证着一个大国的成长与担当,也书写着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