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83章 阡陌新韵,安居乐土

2020年5月7日清晨,微风裹挟着槐花的清甜掠过长安城。我和婉婷早早坐上新能源自驾车,车窗自动调节成半透明模式,将春日的晨光筛成细碎的金斑。这一次,我们决定深入大唐的乡镇,去探寻这片广袤土地上最质朴的繁荣。

“听说现在不少乡镇的发展程度,都快赶上二线城市了。”婉婷滑动着车载全息投影,调出最新的乡镇经济数据,“你看这个临河镇,去年人均Gdp突破了三万,比咱们刚结婚时的长安城某些区域还高。”我轻点方向盘上的触控屏,导航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穿过环城高速,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两个小时后,汽车驶离高速公路。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乡镇的认知:双向六车道的柏油马路宽敞平坦,道路两旁矗立着太阳能路灯,每隔百米就有一个智能充电桩。道路两侧不再是低矮的土坯房,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联排小楼,白墙黛瓦间点缀着爬满蔷薇的铁艺围栏。电子路牌上实时显示着空气质量、交通状况等信息,恍惚间竟像是走进了一座微型智慧城市。

“这真的是乡镇?”婉婷忍不住惊叹。话音未落,导航提示我们已抵达临河镇。街边的智能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引导我们驶入地下停车场。走出电梯时,迎面碰上一群穿着统一工装的年轻人,听口音竟带着几分杭城韵味。

“你们是从杭城来的?”我主动搭话。为首的姑娘扎着高马尾,笑容爽朗:“是啊!我叫林晓雨,和几个老乡来这儿快两年了。这儿工作机会多,工资也高,关键房价还亲民!”她随手打开手机App,展示自己的购房合同,“喏,工作刚满一年,就在镇东边买了套三居室,首付才付了三成。”

跟着林晓雨的脚步,我们走进镇中心的商业广场。这里既有连锁品牌店,也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铺。智能购物导览屏前,几个村民正在挑选商品,屏幕自动生成个性化推荐。“以前在杭城,租房都快租不起了,哪敢想买房。”林晓雨带着我们走进一家咖啡馆,“这儿的企业待遇好,镇上还补贴安家费,连孩子上学都有优质的双语学校。”

咖啡馆的落地窗外,是大片的智慧农田。无人机编队正进行喷洒作业,地面上的履带式机器人自动除草施肥。农业物联网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几个技术员戴着智能眼镜,通过AR技术远程指导田间管理。“我们和大唐农科院合作,研发出了新型水稻品种。”正在巡查的农技员老张擦了擦汗,“现在每亩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了40%,而且全程机械化管理,省时又省力。”

漫步在镇文化广场,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与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相邻而立。戏台前,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观看全息戏曲表演,而图书馆里,孩子们戴着VR设备沉浸式学习历史知识。文化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村民们的才艺作品,从书法绘画到短视频创作,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文化气息。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镇政府的民生服务中心。大厅里人来人往,却秩序井然。智能叫号系统、自助办理终端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耐心指导几位老人使用电子医保系统。“现在所有民生事项都能在这儿一站式办理。”值班的工作人员调出数据平台,“您看,从住房补贴到创业贷款,申请流程平均缩短到三个工作日,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八倍。”

夜幕降临,镇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商业街变成了璀璨的星河,智能垃圾桶自动分类清运,无人驾驶清扫车在街道上来回穿梭。在镇郊的生态公园里,居民们或散步健身,或围坐在智能长椅上聊天,长椅内置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数据。

“大唐能在人口仅八亿、面积139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消除贫困,靠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回程的车上,婉婷感慨道,“你看这些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我握着方向盘,看着车载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乡镇发展数据,心中涌起一股自豪。

从临河镇的智慧农田到数字化商业街,从便民服务中心到文化综合体,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大唐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城乡差距,如今已悄然消弭在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发展浪潮中。而像林晓雨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正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安居故事,共同描绘着大唐乡镇的崭新画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