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95章 雪域新篇,智灌绿洲

2020年6月13日,朝阳刺破云层,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唐吐蕃自治区广袤的草原。在海拔3000米的玛曲县,12层的生态公寓住宅区在雪山脚下拔地而起,洁白的楼体与远处的皑皑雪峰相映成趣。公寓楼的外墙上,藏式彩绘与光伏板交错分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此刻和谐共生。

\"欢迎来到我们的新家!\"藏族姑娘卓玛热情地向一群来自欧洲的新移民介绍着小区。她轻点手机上的智能管家App,公寓楼的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身份,玻璃门缓缓打开。踏入大厅,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藏香,墙壁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室内外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数据。\"每栋楼都配备了地源热泵系统,即使在零下30度的冬天,家里也温暖如春。\"卓玛说着,带众人走进电梯。

在10楼的一户人家,落地窗将草原的美景尽收眼底。屋内,智能家居设备一应俱全,茶几上的语音助手正在播报当天的新闻。\"这套系统可以连接到我们的牧场。\"房主次仁指着窗外远处的绿色良田,\"走,我带你们看看我们怎么用无人机灌溉。\"

众人跟随次仁来到小区的智能农业控制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数百亩良田的3d模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不断跳动。次仁戴上VR眼镜,双手在空中轻轻比划,几公里外的农田上空,六架无人机立刻编队升空。\"以前灌溉全靠人工,费时费力,现在只要在控制中心操作,就能精准灌溉。\"次仁说着,通过手势调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喷洒范围。

在农田上空,无人机按照预设的路线飞行,搭载的多光谱相机实时扫描作物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某片区域土壤缺水,系统会自动规划最优灌溉路径。\"这些无人机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工作,晚上就停在田边的充电桩充电。\"技术员达瓦介绍道,\"而且我们的灌溉系统采用了滴灌技术,比传统灌溉节水70%。\"

来自美国的农业专家约翰看得目瞪口呆:\"这简直是现代农业的典范!没想到在高原地区,也能实现如此精准的农业管理。\"达瓦笑着打开手机,展示了一个名为\"智慧牧场\"的App:\"不仅是灌溉,我们的牛羊养殖也实现了智能化。每只牛羊都佩戴了智能项圈,可以实时监测它们的健康状况、活动轨迹,甚至连发情期都能提前预测。\"

中午时分,众人回到公寓区的社区食堂。这里的食材都来自本地的智慧农场,新鲜的青稞、牦牛肉、高原蔬菜摆满了餐桌。\"我们的食堂也采用了智能点餐系统。\"卓玛介绍道,\"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数据,系统会推荐合适的菜品。比如高血压患者,系统就不会推荐过咸的食物。\"

用餐结束后,社区组织了一场文化交流活动。藏族老人在广场上表演传统的锅庄舞,而一旁的科技展区,孩子们正在体验用VR技术重现的吐蕃历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新移民既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社区主任格桑说道。

在公寓楼的屋顶,太阳能储能电站正在高效运转。多余的电能不仅供应小区使用,还能并入国家电网。\"我们这里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工程师多吉指着远处的储能装置,\"这些储能设备可以保证在连续阴雨天,小区也能正常供电。\"

夜幕降临,草原上亮起点点灯光。智能路灯根据行人的活动自动调节亮度,无人机归巢充电,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在社区活动中心,一场关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分享会正在进行。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以前总觉得高原地区条件艰苦,现在看来,这里的生活比很多大城市都要智能、舒适。\"来自澳大利亚的移民艾米丽感慨道,\"而且这里的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传承,让我深受触动。\"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科技与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人机在蓝天中翱翔,智能系统在幕后运转,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吐蕃自治区的村民们,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也向世界展示着高原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