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15章 长安论道,共筑华章

2020年8月16日,长安碧空如洗,巍峨的大明宫遗址旁,崭新的联合国长安会议中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融合了大唐传统建筑飞檐斗拱与现代流线型设计的建筑,承载着全球目光,见证着一场关乎世界格局与人类未来的重要会议。

清晨七点,来自193个成员国的代表陆续抵达。长安街头,智能迎宾机器人用108种语言微笑问候,无人驾驶摆渡车穿梭往来。身着传统襦裙与现代西装结合服饰的礼仪人员,引导着各国政要步入会场。东方大国代表团的车队缓缓驶入,首席代表王宏望向窗外气势恢宏的古城墙,感慨道:“长安不愧是‘万国来朝’之地,如今更添时代新韵。”

会议大厅内,360度全息投影穹顶将地球全貌投射其中,七大洲的轮廓在光影中流转。联合国秘书长敲响议事槌:“本次会议聚焦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与文明互鉴三大议题。特别感谢东道国大唐,为会议提供最先进的量子通信与同声传译系统。”话音刚落,大唐总统李浩哲起身致意,身后的屏幕随即展示大唐在新能源、芯片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东方大国的发言将现场气氛推向**。王宏展开一卷古画——《丝路山水地图》:“千年前,我们的先辈通过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如今,东方大国与大唐的兄弟盟友谊,正是新时代的‘丝路精神’延续。”他调出实时数据:“过去五年,我们联合研发的二纳米芯片已应用于全球30%的智能设备;在非洲基建项目中,大唐的高铁技术与东方大国的工程经验完美结合,让‘天堑变通途’。”

会场响起热烈掌声时,A国代表却提出质疑:“这种紧密联盟是否会形成技术垄断?”李浩哲微笑回应,全息投影切换成共享实验室的画面:“大唐与东方大国的科研成果,70%已纳入联合国技术共享平台。就像我们共同开发的‘绿色能源系统’,正帮助127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画面中,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电站、东南亚的潮汐能装置依次闪现,印证着他的话语。

午间茶歇,各国代表在唐风庭院中交流。日本首相品尝着大唐抹茶,向东方大国代表询问:“贵国与大唐的合作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王宏指着池中的锦鲤:“我们的友谊基于平等互利,就像鱼与水的共生。比如在文化领域,我们联合打造的‘数字敦煌’项目,让日本民众能通过VR体验东方艺术瑰宝。”

下午的分论坛上,关于文明互鉴的讨论尤为热烈。北美国代表展示了与大唐合作的“文明基因库”工程:“我们将罗马法典、大唐律例与北美国宪法进行数据比对,发现‘公平正义’是跨越时空的共识。”一旁的东方大国学者补充:“我们正在编写《人类文明共通词典》,用AI解析2000种语言中的‘和平’‘发展’等词汇,消除认知隔阂。”

当会议进入关键议程——全球气候协议修订时,大唐与东方大国联合提出“双轨治理方案”。李浩哲的提案引发共鸣:“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需承担80%的减排责任;另一方面,我们愿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沙漠治理技术。”他展示沙海市的实时画面:“这座从沙漠中崛起的城市,正是科技赋能生态的典范。”东方大国随即承诺,将在未来十年援建50个“沙漠绿洲”示范项目。

夜幕降临,长安会议中心举办文化晚宴。舞狮表演与现代光影秀交相辉映,各国代表身着特色服饰共舞。东方大国代表团带来的京剧《丝路长歌》,讲述了大唐与东方先民跨越山海的友谊,令全场动容。演出结束,王宏邀请李浩哲共同敲响编钟,悠远的乐声回荡在长安夜空。

会议最后一天,《长安宣言》正式签署。这份凝聚着各国智慧的文件,特别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理念。当各国代表在电子签名墙上按下手印时,全息穹顶呈现出全球地图被金色纽带相连的画面,象征着合作共赢的未来。

散场时,王宏与李浩哲并肩而行。“这次会议,让世界看到了兄弟盟的力量。”王宏说道。李浩哲望向灯火通明的长安城:“我们的友谊,不仅是两个国家的携手,更是为人类文明探索新可能。”远处,大雁塔的灯光与会议中心的科技之光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古老的东方智慧,正照亮世界的未来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