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41章 乱世孤帆,星海寻梦

2021年6月16日,长安总统府的量子书房内,我轻点操作台,全息投影中时光回溯至公元907年。东方大国的中原大地正陷入五代十国的纷争泥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而在千里之外的大洋之上,一艘艘满载着希望与乡愁的大唐商船,正朝着未知的新大陆破浪前行。

“启禀总统,这是最新修复的《远洋日志》残卷。”智能助手的声音响起,一幅泛黄的古卷在空气中缓缓展开。上面的字迹虽已斑驳,但仍能辨认:“天佑四年,吾等随晋王船队离港,闻东方大国已分崩离析,战火不休。唯愿此去寻得乐土,再续大唐风华……”

那时的东方大国,唐朝覆灭,朱温称帝,中原大地陷入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之中。而在沿海港口,一群心怀壮志的贵族、商人与墨家子弟,在晋王李克用的暗中支持下,组建了远洋船队。他们带着《唐律疏议》《天工开物》等典籍,以及墨家最先进的机关术图纸,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船队中,一位年轻的墨家子弟墨铮站在船头,望着翻滚的海浪,心中充满忐忑与期待。他随身携带的墨家机关匣里,藏着改良后的航海罗盘——采用了墨家独特的磁石定位技术,比传统罗盘更加精准。“此去若能寻得新大陆,定要将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发扬光大。”墨铮在日记中写道。

经过数月的漂泊,船队终于在一片陌生的大陆登陆。这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但也充满未知的危险。登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建立据点。墨家子弟们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利用机关术搭建起简易的防御工事,用青铜齿轮与木质结构打造出汲水装置和简易农田灌溉系统。

“快看!这是墨家的‘连弩车’!”一名士兵兴奋地喊道。只见墨家工匠们将诸葛连弩进行改造,安装在四轮战车上,不仅提高了机动性,还能实现连续发射。这种武器在抵御当地土着的侵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让原住民对这群外来者既敬畏又好奇。

在建设新家园的过程中,大唐先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们将第一座城市命名为“长安镇”,仿照长安城的里坊制度规划街道;在镇中心修建孔庙与墨家学堂,一边传授儒家经典,一边钻研机关术与科学知识。墨铮在学堂中开设了“格物课”,将墨家的光学、力学知识与航海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移民从东方大国辗转而来,带来了新的技术与文化。大唐的农业专家改良了当地的作物品种,将水稻种植技术引入新大陆;商人则建立起贸易网络,用当地的特产与过往的商船交换物资。而墨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他们研发出的“水力舂米机”“风力磨坊”等设备,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墨家“兼爱”的思想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原住民,都能在墨家学堂中学习知识,在工坊中参与技术研发。墨铮提出的“技术共享”理念,让大唐在新大陆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到了公元1000年,大唐已在新大陆建立起十余个城邦,人口突破百万。

我关闭投影,思绪却久久无法平静。当年那群在乱世中出走的先民,凭借着智慧与勇气,在新大陆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而墨家子弟更是功不可没,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将墨家“兴天下之利”的精神融入了大唐的文化基因。

“总统,东方大国的历史学者发来邀请函,希望共同研究这段历史。”智能助手的提醒将我拉回现实。我微微一笑,回复道:“告诉他们,我们不仅要研究历史,更要让这段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窗外,长安的夜色璀璨,量子屏幕在夜空中闪烁。千年之前的那场漂泊,成就了今日的大唐;而那段尘封的历史,也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文明的星海中不断探索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