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90章 文明岔路口的殊途与分野

2021年9月29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穹顶之下,17世纪的世界地图在量子投影中缓缓铺展。李浩哲站在虚拟的时空坐标前,看着大唐联邦制与清朝的发展轨迹如同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

全息投影率先呈现出大唐联邦制的图景:1689年的长安议会厅内,身着改良唐装的议员们正在激烈辩论《权利宪章》,龙椅旁悬挂的“天下为公”匾额与议会桌上的电子表决器相映成趣。“三权分立制度在大唐的落地,本质上是对儒家‘民本’、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化诠释。”智能助手的声音响起,调出司法独立机构的运作模型,“大理寺演变为最高法庭,通过量子加密技术确保审判不受任何行政干预。”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上,大唐的工程师团队正在协助建设第一座蒸汽纺织厂。全息画面中,墨家机关术改良的纺织机械发出规律的轰鸣声,英国工人好奇地围观着能自动更换纱线的智能梭子。“我们输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君主立宪制的治理经验。”李浩哲调出历史档案,“葡萄牙、荷兰等国参考大唐宪法,建立起议会与王权相互制衡的体系。”

画面突然切换至清朝紫禁城,乾清宫内,身着龙袍的康熙皇帝正翻阅着《四库全书》,大臣们跪地启奏:“西洋奇巧淫技,不足以乱我天朝上国之根本。”宫廷画师正在绘制《万国来朝图》,将欧洲使节描绘成拱手朝拜的藩属模样。智能助手调出同期数据:“当欧洲建立皇家科学院时,清朝的知识分子还在钻研八股文;大唐已铺设第一条铁轨,而清朝的第一条铁路却被视为破坏龙脉的邪物。”

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内,学者们正在进行跨文明对比。“清朝的‘天朝上国’观念,本质是农耕文明的自我封闭。”历史系教授调出《皇舆全览图》,“这份地图将清朝疆域置于世界中心,周边国家皆用小字标注,折射出对外部世界的傲慢与无知。”而在另一侧的投影中,大唐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详细标注了全球地理、矿产资源,甚至用星图标记出适宜殖民的新大陆岛屿。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经济领域的反差。李浩哲调出1750年的全球贸易数据:“大唐的丝绸、瓷器通过蒸汽货轮远销美洲,同时进口欧洲的铁矿石用于工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全息画面中,北美唐人街的钢铁厂火光冲天,高炉里炼出的精钢被制成机械零件运往世界各地。“反观清朝,闭关锁国导致贸易顺差虚高,白银大量流入却未能转化为工业资本,反而催生奢靡之风。”画面切换至扬州盐商的宅邸,雕梁画栋间,官员们正用珐琅彩瓷器品鉴洋酒。

司法体系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在大唐的最高法庭,AI法官通过分析百万案例确保判决公正,区块链技术让审判记录永久存证;而清朝的县衙内,师爷们依据《大清律例》断案,“刑不上大夫”的特权阶层依然存在。当大唐的律师在议会辩论人权法案时,清朝的百姓还在为“告御状”动辄得咎。

“工业文明的本质是对效率与理性的追求。”李浩哲在研讨会上总结道,全息屏幕上,大唐的蒸汽机车与清朝的八抬大轿形成强烈对比,“大唐的君主立宪制让权力受到制约,为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清朝的皇权**,将整个国家困在‘祖宗之法’的牢笼里。”他调出关键历史节点: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同一年,乾隆皇帝正在举办第六次南巡,沿途耗费白银百万两。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光照亮历史研究院的外墙。李浩哲望着窗外穿梭的磁悬浮列车,想起先祖李浩澜在航海日志中的预言:“故步自封者终将被时代碾碎,唯有拥抱变革,方能立于文明潮头。”17世纪的那场分野,不仅决定了两个国家的命运,更警示着后人:开放与包容,永远是文明进步的基石,而傲慢与偏见,则是通向衰落的捷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