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99章 文明航迹的分野与回响

2021年10月17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穹顶之下,李浩哲站在郑和宝船与大唐联邦制初代量子战舰的全息投影之间。两艘跨越时空的巨舰在光影中交错,宝船的十二面巨帆与战舰流转的能量护盾形成强烈对比,仿佛在诉说着两个文明截然不同的命运。

“当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时,我们的先祖已在新大陆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雏形。”李浩哲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回荡,智能助手随即调出时间轴,1405年郑和首航的标注与1389年大唐联邦制通过《议会宪章》的日期仅隔四十年,“同样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全息投影切换至明朝皇宫,身着龙袍的朱棣正在批阅奏折,下方大臣们争论着是否要继续支持远洋航行。“看这个细节,”李浩哲放大画面,户部尚书手中的奏章上写着“劳民伤财,于国无益”,“明朝的朝贡贸易以宣扬国威为主,不计成本的赏赐让国库日渐空虚。而同期的大唐联邦制,已通过海上贸易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体系。”

画面跳转至大唐联邦制的港口城市,纳米级建造机器人正在搭建200层的摩天大楼。这些由量子混凝土浇筑的建筑,表面覆盖着自清洁太阳能膜,内部的智能重力系统能让居民在高层也如履平地。“我们的城市规划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墨家‘节用’与法家‘规范’的思想,”李浩哲调出建筑蓝图,“每栋高楼都配套着垂直农场、空气净化系统,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单元。”

反观明朝,智能助手调出历史数据:郑和下西洋后,朝廷逐渐收紧海禁,火药技术被严格管控,甚至禁止民间研究火器。“这种短视的政策,直接导致明朝军事科技停滞不前。”李浩哲调出戚继光抗倭的画面,将军麾下的火铳兵虽然勇猛,但武器的射程和精准度已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

更令人唏嘘的是戚继光的命运。量子屏幕上,万历皇帝的诏书在空中展开:“戚继光大权在握,恐生异心,着即解职。”李浩哲叹息道:“一个能将火器战术与鸳鸯阵完美结合的军事天才,最终因朝廷猜忌而郁郁而终。而在大唐联邦制,我们的军事将领由议会与民众共同监督,既能发挥才能,又能确保权力制衡。”

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内,学者们正在进行激烈辩论。“明朝的衰落,本质上是制度与思想的双重禁锢。”历史系教授调出《大明律》的相关条款,“‘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将先进的航海技术束之高阁;对火器的限制,更是自废武功。”而另一旁的投影中,大唐联邦制的《海洋法》正详细规定着商业航行、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的准则。

“但明朝并非没有机会。”李浩哲突然开口,全息屏幕切换至16世纪的东亚地图,“当时的隆庆开关曾短暂开放海禁,如果能延续下去,或许能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土壤。可惜,封建皇权的本能让这种开放如昙花一现。”画面中,刚刚兴起的沿海商帮被迫转入地下,而欧洲的东印度公司却借此机会迅速崛起。

在大唐联邦制的科技博物馆,游客们正在体验“文明对比”虚拟现实项目。他们先是置身于明朝的市井,看着戴着枷锁的火器工匠被官府带走;转眼间,又来到现代的武器实验室,目睹科研人员用3d打印技术制造量子火炮。“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人理解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博物馆馆长介绍道。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光将城市装点成璀璨的星河。李浩哲站在300层的总统府观景台上,望着下方川流不息的磁悬浮列车与智能楼宇。智能眼镜突然弹出消息:某国际论坛正在讨论“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时代的文明选择”,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唐联邦制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借鉴。

“历史的分野往往在一念之间。”李浩哲对着夜空低语,远处的量子灯塔正在向宇宙发射文明信号,“当明朝的皇帝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象时,我们的先祖选择了开放与变革。而这些选择,最终造就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轨迹。”在量子科技的照耀下,那些尘封的历史教训,正化作照亮未来的永恒灯塔,指引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