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31章 碎叶才情绽,诗韵初萌时

大唐广袤的疆域西陲,有一郡名为哈萨克斯坦郡,此地虽处边陲,却因丝绸之路的繁荣而充满生机。在这片土地上,一座名为碎叶城的城镇中,生活着一户殷实的商人家庭,他们便是李白的父母——李客与他的妻子。李客常年奔波于各地,经营着丝绸、茶叶与西域特产的贸易,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诚信的经营,积累下不菲的家业,家中宅邸宽敞,仆从众多,生活富足而安稳。

这一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屋内的床榻上,李白,这个日后将名震大唐诗坛的孩童,正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他睁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母亲轻轻哼唱着摇篮曲,那温柔的旋律,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抚慰着李白幼小的心灵。

随着李白渐渐长大,他的聪慧伶俐愈发凸显。家中往来的商旅带来各地的奇闻轶事,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对远方世界的幻想。“爹爹,您给我讲讲长安的样子吧,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繁华?”李白拽着父亲的衣角,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李客笑着将他抱起,耐心地描绘着长安的壮丽景象:宏伟的宫殿、热闹的街市、络绎不绝的行人……李白听得入神,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长安的种子。

启蒙求知,诗韵初绽

到了启蒙的年纪,李客为李白延请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先生饱读诗书,精通经史子集,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类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李白初次踏入书房,便被那满室的书香所吸引,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本诗集,虽有许多字尚不认识,但那优美的韵律和意境,却让他陶醉其中。

“先生,这些诗写得真好,我以后也要写出这样的好诗。”李白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先生微笑着点头:“你若用心学习,定能有所成就。”从此,李白每日跟随先生诵读经典,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楚辞》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些古老而优美的诗句,如清泉般滋润着他的心田。

在学习过程中,李白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记忆力超群,往往先生教过的诗词,只需诵读几遍便能牢记于心;他对诗词的理解也远超同龄人,能从诗句中领悟到深刻的情感和意境。“先生,我觉得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就像我梦中的仙境一样。”李白指着书中的一句诗,兴奋地向先生讲述着自己的感悟。先生惊叹于他的才华,对他悉心教导,期望他能在诗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游历山川,灵感泉涌

除了在书房中刻苦学习,李白还喜欢跟随父亲外出游历。碎叶城周边的山川河流,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广袤的大地,感受着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他漫步在河畔,聆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诗意。“爹爹,这山川如此美丽,我真想把它们都写进诗里。”李白对父亲说道。李客鼓励他:“孩子,用心去感受,用你的笔去描绘,诗就在你的心中。”

有一次,他们来到了一片广袤的草原。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人悠扬的歌声在空气中飘荡。李白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他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回到家中,他挥笔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草原无际碧连天,牛羊成群牧歌传。我心沉醉此景中,愿化飞鸟自在旋。”虽然诗句还略显稚嫩,但已初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白的诗作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渐渐在碎叶城传开。邻里乡亲们都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孩子赞不绝口:“这孩子将来定能成为大诗人。”李白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去追寻自己心中的诗与远方。而此时,长安的繁华、中原的文化,正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他,他期待着有一天能踏上那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在大唐的诗坛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诗意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