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九州民间志 > 民国那些事15 川军出蜀

九州民间志 民国那些事15 川军出蜀

作者:一分零二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1:34:16 来源:小说旗

草鞋踏破山河路:三百万川军的血色长征

1937年那个秋风萧瑟的时节,成都少城公园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攥住。不足百亩的场地里,十万军民如潮水般汹涌汇聚,密密麻麻,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巴蜀方言呐喊声,如同滚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冲击着这片承载着热血与决心的土地。主席台上,一面精心用川绣工艺缝制的“死”字旗在秋风中肆意翻飞,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间宣告着川军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

来自北川的教师王建堂,身姿挺拔却又满怀敬畏地跪在青砖地上,他的双手微微颤抖着,郑重地接过父亲王者成托人送来的白布大旗。那旗上血红的“死”字,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在日光下灼灼夺目,右下角苍劲有力地写着:“赐旗一面,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寥寥数语,宛如重锤,狠狠撞击着王建堂的内心,也撞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这是川军出征前最为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它宛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三百万巴蜀男儿内心深处那熊熊燃烧的血性与斗志,成为他们觉醒的光辉缩影。

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他们的模样质朴而又坚毅。脚上穿着普普通通的草鞋,那草鞋编织的纹路里,似乎藏着巴山蜀水的岁月痕迹;腰间别着的烟杆,既是他们平日里解乏的物件,此刻也仿佛成了他们勇气的象征;肩上扛着的老套筒,尽管陈旧,却承载着他们保家卫国的希望。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群装备简陋的士兵,在接下来漫长的八年抗战岁月里,浴血奋战,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赫赫威名,让整个华夏大地都为之震撼。

“我们四川人,要拼命的时候,连草鞋带子都要多打三个结。”时光流转,87岁的抗战老兵李文福,虽然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提及1937年10月出川那天的场景,他的眼神立刻变得明亮而炽热,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在朝天门码头,那是一个充满离情别绪却又满含壮志的时刻。二十万川军将士整齐排列,他们脚上的草鞋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起初细微,却逐渐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像春蚕啃食桑叶般绵密,又似万马奔腾般震撼。每一步落下,都仿佛是在向家乡告别,又像是在向侵略者发出无声的宣战。

这支被外界戏称为“双枪兵”(烟枪加步枪)的部队,他们的装备状况,实在是简陋得让人心酸不已。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曾满脸无奈地自我解嘲道:“我们的士兵除了斗笠、草鞋和满腔热血,就剩腰间别着的叶子烟。”翻开厚重的《四川军事志》,上面清晰地记载着:首批出川的12个师,平均每个士兵只有30发子弹,那少得可怜的数量,让人揪心;重机枪数量更是不足中央军的三分之一,在武器装备的对比上,川军无疑处于巨大的劣势。

然而,就是这群被人轻视的“草鞋兵”,在台儿庄战役的滕县保卫战中,展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122师师长王铭章,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面对日军板垣师团疯狂的狂轰滥炸,毫不畏惧,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坐在指挥部里,神情凝重地给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发了最后一封电报:“决以死力拒守,以报国家。”那一字一句,都仿佛是用生命在书写。

战斗打响后,三千川军将士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他们在城墙废墟中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喊杀声、枪炮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浸透了将士们的衣衫。最终,他们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打扫战场时,人们看到那令人动容的一幕:许多士兵的草鞋深深嵌入冻土,那是他们在战斗中拼尽全力的见证,需要人们用力才能艰难地拔出,每一双草鞋,都诉说着一段悲壮的故事。

在长江三峡,那幽深险峻的峡谷间,纤夫们祖祖辈辈流传着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传说——“阴兵借道”。老船工张德贵,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每当他讲起这个传说,眼神中总会流露出一丝敬畏与感慨。他说,每逢月黑风高夜,当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巫峡峭壁间就会传来整齐的脚步声,那声音沉闷而又有节奏,仿佛有一支军队正在悄然行进。隐约间,还能看见穿着草鞋的士兵队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他们步伐坚定,向着远方奔赴而去。“那是没来得及出川就病死的川军阴魂,还在赶着去抗日呢。”张德贵的话语里,满是对川军将士的敬重与追思。

这个传说,其实源自1938年一段真实发生的悲惨事件。当时,20军杨森部浩浩荡荡地沿长江东进,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满怀热血地奔赴战场。船队行至夔门时,平静突然被打破,日军的空袭如噩梦般降临。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震耳欲聋,运兵船“民俭号”不幸中弹,瞬间沉没在滔滔江水中。船上八百壮士,就这样在一瞬间,被无情的江水吞噬,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当地县志详细记载了此事,此后,每逢农历七月十五,这个被视为鬼节的特殊日子,江面上就会漂来成串的草鞋,那些草鞋随着江水漂浮,“像蜈蚣脚似的排成长队”。渔民们怀着敬畏之心说,这是阵亡将士在寻找回家的路,他们的灵魂依然眷恋着这片土地,眷恋着家乡的亲人。

在川北那蜿蜒曲折的米仓古道,同样流传着一个神奇而又感人至深的“草鞋换枪”故事。樵夫李大山,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他曾满脸惊愕地回忆道,自己在深山打柴时,偶然间发现一个隐秘的洞穴。当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洞穴,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洞穴里整整齐齐码放着数万双草鞋,每双鞋帮上都用朱砂写着生辰八字。那一个个鲜红的字迹,在昏暗的洞穴里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然而,在抗日胜利那年,当李大山再次来到这个洞穴时,却发现那些草鞋突然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锈迹斑斑的汉阳造步枪。民俗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这是百姓对川军将士的集体追思,那些草鞋,是百姓们对川军将士的深深祝福与牵挂;而那些步枪,则象征着川军将士们为国家、为民族立下的赫赫战功。

在风景秀丽的青城山下,建川博物馆静静地矗立着,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护者,珍藏着无数珍贵的记忆。馆内,保存着半截特殊的旗杆,它虽然破旧不堪,却承载着一段无比悲壮的历史。1943年常德会战,川军150师师长许国璋,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率领着部队死守陬市。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敌人的炮火如狂风暴雨般猛烈,许国璋身中三弹,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但他依然顽强不屈,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军旗杆插入地面,然后倚旗而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尊严与担当,最终壮烈殉国。日军在看到他如此英勇的表现后,也不禁心生敬畏,将这截沾满鲜血的旗杆送回四川。如今,当人们站在这半截旗杆前,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旗杆裂缝中那暗褐色的血渍,那是历史的痕迹,也是许国璋将军英勇事迹的见证。

在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地屹立着,它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川军将士们的丰功伟绩。碑前,常年摆放着新鲜的草鞋,这些草鞋,都是巴中老区百姓们一针一线精心编织而成的。守陵人赵大爷,他每天都会认真地擦拭着纪念碑,他说:“每双草鞋要打九百九十九道结,象征川军转战九省的战绩。”每一道结,都饱含着百姓对川军将士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2015年抗战胜利日,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位百岁老人,他步履蹒跚,却又满怀深情地颤巍巍地捧来三十双草鞋。他眼含热泪地说,这是替1937年出川未归的三十个同乡兄弟还愿。那三十双草鞋,承载着老人对同乡兄弟的思念,也承载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

重庆歌乐山,那片茂密的山林深处,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考古队在一次勘探中,意外发掘出刻满人名的石壁。当考古队员们仔细辨认后,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原来,这正是1944年远征缅甸的川军新38师官兵名录。带队教授在仔细查看名录时,含泪发现,许多名字旁刻着“已回家”三个小字。那一刻,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动,原来,这些客死异乡的将士,早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魂归故里的夙愿。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抗战期间,四川这片土地,宛如一座坚实的后盾,承担起了无比沉重的责任。它承担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为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在每五个士兵中,就有一个是川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三百万双草鞋,踏遍了黄河两岸、长江南北,在平型关那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带血的足迹,那是他们奋勇杀敌的见证;在长沙那片被战火焚烧的焦土中,烙下了不屈的印记,那是他们顽强抵抗的象征。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曾满怀感慨地写道:“川军将士用最简陋的装备,打出了最顽强的战斗,他们脚上的草鞋,踏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这句话,是对川军将士们最崇高的赞誉,也是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最好诠释。

今天,在四川大邑县的抗战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双特殊的草鞋。这双草鞋,鞋底磨穿了三个窟窿,鞋带上系着半截红头绳。它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宜宾女学生林翠娥送给未婚夫的定情信物,那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在收到信物的第二天,就毅然踏上了战场,最终战死在娘子关。八十多年过去了,草鞋上的蜀绣鸳鸯依然鲜艳夺目,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年代最柔情的坚守。那鸳鸯图案,承载着林翠娥对未婚夫的深深爱意,也承载着那个时代无数青年男女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忍痛割舍儿女情长,奔赴战场的伟大情怀。

当我们如今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轻松地穿越秦岭隧道时,或许我们该停下匆忙的思绪,静静地想一想,当年正是无数穿着草鞋的四川儿郎,用他们的双脚,一步一步艰难地丈量过这崇山峻岭。他们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了保卫祖国的山河,守护家乡的亲人。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更是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挺直的脊梁。那些浸透鲜血的草鞋,早已化作华夏大地上最坚韧的根须,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魂,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永不磨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