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72《尸变》

九州民间志 明朝那些事72《尸变》

作者:一分零二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6 00:31:56 来源:小说旗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要讲的,是万历年间发生在湖广辰州府沅陵县的一桩诡事。这事关“尸变”,也就是人死后魂魄不散,肉身借了地气成了行尸走肉。您且放宽心,咱这故事里虽有僵尸跳梁,却也藏着人间冷暖、因果轮回。闲话少叙,咱这就开讲——

沅陵县地处武陵山脉,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自古便有“黔中咽喉”之称。当地盛行赶尸之术,相传是蚩尤战败后,为让弟兄们魂归故里,便命军师作法,让尸体自行跟随旗号返乡,这门道传了千百年,到万历年间,最有名的赶尸匠,当属辰阳镇的陈老九。

陈老九年近五旬,入行三十年,一双鹰眼能辨尸体吉凶,腰间别着十二道符,怀里揣着本《鲁班经·尸门篇》,走南闯北从未失过手。他有个徒弟叫水生,年方十八,是五年前在乱葬岗捡的。当时水生父母染疫而亡,被草草埋在义庄旁,陈老九见他缩在破庙角落,浑身爬满虱子,却死死护着父母的骨灰坛,心生怜悯,便收作徒弟。

万历四十三年秋,陈老九接了桩生意:送三具尸体回辰溪县潭湾镇。三具尸体皆是商队伙计,在贵州被山贼劫杀,商队老板花重金请赶尸匠,只求让弟兄们落叶归根。陈老九带着水生,昼伏夜出,赶了七日路,这日傍晚,行至沅水支流深溪河畔,眼见暴雨将至,便寻了处废弃的义庄落脚。

这义庄年久失修,木门吱呀作响,院内杂草丛生,靠墙摆着七八个棺木,有的棺盖半开,露出半截腐烂的衣角。水生打小怕这些,攥着师傅的袖口直发抖。陈老九斥道:“怕什么?咱们赶尸匠走的就是阴阳路,吃的就是这碗饭。去,把尸体靠墙摆好,撒上朱砂线,别让野狗叼了去。”

水生硬着头皮照做,刚把第三具尸体安顿好,外头便下起了瓢泼大雨。陈老九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筒酒,就着冷馒头啃了两口,忽然瞥见义庄角落有具新棺,棺头贴着镇尸符,却歪歪斜斜,棺缝里渗出暗红液体,在地上积成小滩。他心中一紧,低声对水生说:“去把墨斗线取来,绕着这新棺缠三圈。”

水生刚走近新棺,忽听“咔嗒”一声,棺盖竟自己滑开寸许,露出一只青紫色的手,指甲足有三寸长,指尖还滴着血水。他惊叫一声,跌倒在地。陈老九冲过去,迅速贴上三道镇尸符,那棺内才没了动静。“坏了,这是具‘血尸’,怕是刚下葬不久就变了。”他皱眉道,“今晚别睡了,守着尸体和这口棺材。”

子时三刻,义庄外的雨声渐渐小了,月光从破瓦缝里漏进来,照得满地惨白。水生靠在墙角打盹,忽然听见“簌簌”声响,抬头一看,竟见自己安顿好的三具尸体正缓缓起身,膝盖不打弯,双臂僵直,一步步朝他挪来。

“师、师傅!”水生吓得魂都没了,陈老九睁眼一看,只见三具尸体的口唇发青,瞳孔泛白,正是尸变之相。他暗骂一声,掏出桃木剑,割断尸体脚踝的“引魂绳”——赶尸匠通常会用红绳绑住尸体脚踝,以防魂不归位。可这三具尸体被割断绳子后,竟愈发凶狠,指甲变长,皮肤紧绷如鼓。

“不好,是被‘血尸’煞气冲了!”陈老九想起那具新棺,转头望去,只见棺盖已完全掀开,一个身着靛青长袍的男子站在棺旁,面色青白,颈间有道紫黑勒痕,正是白天那具血尸。血尸喉咙里发出“嗬嗬”声,抬手一指,三具行尸便加速扑来。

陈老九将桃木剑抛给水生:“刺眉心!”自己则掏出墨斗,扯出浸过黑狗血的线,直甩向血尸。墨线缠上血尸手腕,竟冒出青烟,血尸嘶吼着挥爪,指甲划破陈老九的左臂,顿时鲜血直流。水生这边却慌了神,桃木剑刺偏,只划伤行尸的脸颊,那行尸反手一抓,差点撕下水生的耳朵。

千钧一发之际,陈老九从怀里掏出《鲁班经》,咬破指尖,在黄纸上画了道“五雷符”,拍在行尸额头上。“轰”的一声,行尸应声倒地,化作一堆腐肉。血尸见同伴被毁,愈发暴怒,竟纵身跃起,直扑陈老九面门。陈老九来不及躲避,只能闭目等死,却听见“噗通”一声,血尸重重摔在地上,头顶插着半截断箭——原来是水生捡起地上的断箭,拼尽全力刺中了血尸后心。

血尸抽搐几下,不再动弹。陈老九喘着粗气,看着浑身发抖的水生,忽然注意到血尸颈间的勒痕:“这不是普通血尸,是被人勒死后埋在‘养尸地’,才成了这般凶物。”他掀开血尸衣襟,只见心口处有个朱砂写的“囚”字,“有人故意养尸害人!”

次日清晨,陈老九带着水生匆匆赶到潭湾镇,将三具尸体交予商队老板后,便四处打听那具血尸的来历。镇口茶棚里,几个老汉正闲聊,说起半月前的怪事:“李秀才家的公子暴毙,下葬没两日,义庄就传来异响,守夜的更夫说看见棺材自己动,吓得跑了。”

“可不是嘛,”另一人压低声音,“听说李公子死得蹊跷,好好的书生,突然发疯,掐死了自己的小妾,然后上吊自尽。下葬时,李老爷请了个外地的风水先生,说是要找块‘生基’让儿子安息,谁知道……”

陈老九心中一动,带着水生来到李家。李府门前挂着白幡,却冷冷清清,不见吊唁的人。门房见是赶尸匠,正要驱赶,忽听内堂传来哭喊:“老爷!少爷的棺材空了!”陈老九趁机闯入,只见李老爷年近六旬,正对着空棺痛哭,棺内残留着朱砂和墨线,正是他昨日在义庄所见。

“李老爷,你儿子是不是被埋在‘养尸地’?”陈老九直言,“胸口还被人画了‘囚魂符’,这是有人借你儿子的尸身养煞啊!”李老爷浑身一颤,老泪纵横:“先生果然是高人……半月前,有个自称‘张半仙’的风水先生,说我儿死于横祸,魂不归位,需找块‘养尸地’暂存,待七七四十九天后迁葬,便可转世投胎。我信了他的话,谁知……”

正说着,外头突然传来喧哗,几个村民抬着具尸体冲了进来:“李老爷!你家公子在乱葬岗咬死了王老汉!”众人望去,只见那尸体正是李公子,此刻面色红润,宛如活人,嘴角还沾着血污,胸口的“囚”字愈发鲜红。陈老九暗叫不好,这是“生尸”成了气候,寻常符纸根本制不住。

“快关上大门!”他喝令水生取出黑狗血,绕着李府洒了一圈,又让村民搬来桃木桌椅,堵住各个路口。李公子的尸体在院外徘徊,指甲抓挠着木门,发出刺耳的声响,忽然“砰”的一声,木门被撞开,生尸纵身跃入,直奔李老爷而去。

陈老九将李老爷推到身后,水生则举起桃木剑刺向生尸心口。谁料生尸反应极快,一把抓住桃木剑,生生掰成两段,反手掐住水生的脖子。水生脸色发紫,双脚乱蹬,陈老九急得直冒冷汗,忽然想起《鲁班经》里的“断魂咒”,咬破舌尖,对着生尸眉心喷了口血,大声念道:“魂归蒿里,魄入黄泉,阳世已了,莫再流连!”

生尸猛地一震,掐住水生的手松了松。陈老九趁机掏出怀里的骨灰坛——正是五年前捡水生时,他护着的那个,坛中装着他父母的骨灰。“水生,把你爹娘的骨灰撒在他头上!”水生虽不明白,却本能地照做,骨灰撒下的瞬间,生尸发出一声悲号,身上的“囚魂符”渐渐淡化,露出底下一道旧疤。

李老爷见状,突然跪倒在地:“儿啊,是爹对不起你!”原来,李公子本名李继祖,三年前娶了个戏子出身的小妾,李老爷嫌弃小妾身份低微,暗中买通山贼,在二人回乡途中劫杀,又伪造自杀现场。那小妾死后冤魂不散,附在风水先生身上,设下“养尸局”,让李继祖的尸体成了生尸,只为索命。

“爹,你好狠的心……”生尸口中竟发出女子的声音,正是那小妾的魂魄,“我与继祖真心相爱,你却因门第之见害我们性命,如今我便要你偿命!”生死掐住李老爷的脖子,渐渐收紧。陈老九这才明白,所谓“养尸地”,不过是冤魂借尸还魂,为的是报前世之仇。

“冤有头,债有主,你若杀了他,便永堕轮回,再难超生!”陈老九取出十二道符,摆成“北斗阵”,“水生,去把义庄那具血尸的骨灰找来,那是你师娘的骨殖!”原来,陈老九的妻子二十年前死于难产,尸体被埋在义庄,却因地势凶险成了血尸,后来被他用墨斗线和镇尸符困住,方才没闹出大祸。

水生愣住了,他从未听师傅提过师娘的事。陈老九苦笑道:“当年我为了赶尸,冷落了你师娘,她难产时我还在外地,等我回来,她已化作血尸。这二十年来,我日日守着她的棺木,就是想找机会超度她。如今看来,唯有让你们两对冤魂相认,才能解开这因果。”

水生含泪找来师娘的骨灰,陈老九将两坛骨灰混在一起,念动往生咒。李继祖的生尸和义庄的血尸同时倒地,空中浮现出两团虚影,正是李继祖夫妇和陈老九的妻子。三魂互相凝视,渐渐化作光点消散。李老爷瘫坐在地,喃喃自语:“是我错了,是我错了……”

事了之后,陈老九带着水生回到辰阳镇,将《鲁班经·尸门篇》烧了个干净。水生不解,他说:“赶尸术本是渡魂归乡,如今人心难测,总有人借术法害人,不如断了这传承,免得再生事端。”

半月后的深夜,水生梦见师娘站在床头,微笑着说:“水生啊,你师傅这些年心里苦,他总觉得对不起我,其实我从未怪过他。你要好好跟着他,莫让这行当断了,只是记住——尸变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执念。”

后来,辰州府再也没出过生尸血尸的怪事,陈老九和水生开了间棺材铺,专替穷人料理后事,分文不取。有人问起当年的义庄尸变,水生总是叹口气:“那哪是尸变啊,分明是活人心里的怨气,比僵尸还可怕三分。”

列位看官,这故事到这里便罢了。您道这世上最凶的僵尸是什么?是那含冤的尸骨,还是那放不下的恩怨?古人说“入土为安”,可这“安”字,从来不在坟头的风水,而在人心的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