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商海惊龙 > 第4章 火功辨伪

商海惊龙 第4章 火功辨伪

作者:行道君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21 15:02:09 来源:小说旗

谷雨前一日,狮峰半腰的“听涛茶寮”悬起七盏羊角灯。竹篱外新抽的竹枝在晨露里轻颤,将山雾滤成碎玉般的光斑,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庭院中。陆九渊亲手搬来七方松木茶台,台上白瓷盖碗与乌泥茶盂错落有致,茶寮中央的泥灶里,松炭正吐着淡青的烟,混着茶香在梁柱间萦绕。

“诸位且看这三炉炭火。”陆九渊执起长柄铜筷,拨弄灶中炭堆,火星子溅在陶制炒锅里,“左手炉用狮峰老松,火性刚猛如奔雷;右手炉取竹垅新枝,火势柔缓似流泉;中炉则是陈年桑木,火韵绵长若松涛——此乃炒青三火,全在炒茶人腕底功夫。”话落时,沈青禾已托着漆盘行至席间,盘中十二只素白盏里,分盛着机器茶与手工茶的干茶。

首辨形。陆九渊捏起一撮手工茶,青芽在晨光中舒展如雀舌,“观其形,当扁平挺直似剑,尖削如峰,若机器揉压,则叶缘多碎,身骨懈软。”指尖轻拨,茶叶在盏中弹跳有声,竟似带着山野的筋骨。转而拈起机器茶,只见叶边微卷如残蝶,触之即碎,落盏时竟无清响。茶商陈老三盯着自家茶叶,喉结滚动,袖口下的手指不自觉绞紧了汗巾。

次察色。柳如是早已支起画案,羊毫在砚台里浸着松烟墨,目光却凝在陆九渊手中的白瓷碗上。“手工炒青,色如嫩荷初展,绿中透黄似糙米,此乃‘糙米色’,因掌心摩挲、铁锅缓焙所致。”陆九渊将碗举至檐下,阳光穿过叶片,竟在瓷面投下细碎的金斑,“若机器急炒,高温逼出青气,色如化工颜料,青中泛贼光,了无生气。”说罢推开窗扇,山风卷着雾霭涌进茶寮,机器茶的汤色在雾中愈发青白,恍若死水。

三闻香。沈青禾捧起温过的茶盏,依次请众人闻香。当手工茶的盏递到王有财鼻端时,他忽然怔住——那香气初如炒豆爆锅,转瞬化作幽兰穿谷,尾韵里竟藏着晨露沾苔的清润。而机器茶的香却似被钉在盏口,只有单薄的青草气,带着焦铁味,如匠人失手打翻了漆桶。“火功之妙,在‘杀熟不杀过,留青不留生’,”陆九渊指尖划过温热的盏沿,“机器虽能控温,却不知茶青在锅中翻转时,需随火势变化而‘凤凰三点头’,掌心温度与锅气相搏,方能逼出这层叠七香。”

末尝味。柳如是搁下画笔,亲自执壶注水。滚水冲激下,手工茶在盏中舒展如舞者,汤色渐次转为鹅黄,而机器茶则蜷在盏底,汤色青灰如浊酒。陆九渊示意众人含汤漱齿:“初啜若甘泉润喉,转瞬鲜爽如咬春芽,回甘似山溪漫过舌底——此乃‘三口不忍咽’之味。”他望着陈老三皱眉咽下机器茶汤,续道:“尔等茶汤,初觉寡淡,再品生涩,喉间如塞棉絮,正是火功不到,青气未散,内质未出。”

茶寮外,不知何时聚了十余茶农。李师傅扶着竹杖站在最前,见陆九渊演示“翻、抖、捺、拓”炒茶四手势,苍老的眼中泛起泪光——这些险些失传的手法,此刻正被墨笔一一记录在柳如是的《炒青十二时辰图》上。画卷从寅时采茶起笔,卯时摊青、辰时生火、巳时炒青……每一幅都细绘炒茶人腕间红绳(防烫标记)、锅中茶青的卷曲度、炭火的明暗变化。当画到申时“起锅摊晾”时,柳如是忽然搁笔,在机器炒茶的画面旁添了注脚:“铁轮飞转,茶青如囚,火无老嫩,味同嚼蜡。”

暮色漫进茶寮时,陈老三忽然扑通跪下,从怀中掏出半块残缺的《茶经》残页——那是他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页角“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八字已模糊不清。陆九渊接过残页,就着茶寮灯火细看,发现纸背竟隐着炒茶手势的朱砂图谱。“古人言‘炒青如炼丹’,”他将残页还给茶商,指尖划过泥灶上的焦痕,“火有文武,功在人心,机器能算出温度,却算不出炒茶人候着炭火时,眼里映着的星辉与晨露。”

是夜,茶寮的炭火渐熄,柳如是的画卷却在龙井村传开。当月光漫过“老龙井”泉眼,新修的石渠里,活水正带着灵韵流向茶田,那些被机器茶伤了元气的茶农,望着案头《炒青十二时辰图》上的朱砂手诀,忽然想起父亲曾说:“炒茶时掌心的烫疤,才是最好的‘控温程序’。”

次日,有人在茶寮外墙发现新刻的碑记,正是陆九渊手书的“火功四要”:“观火如观人,察色如察心,闻香知火候,尝味见真章。”落款处,柳如是的画稿拓片里,炒茶人腕间的红绳正与炭火相映,恍若星火相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