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商海惊龙 > 第29章 茶汤显圣

商海惊龙 第29章 茶汤显圣

作者:行道君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9:09 来源:小说旗

蒙顶山的晨雾在贡茶制成那日格外清透,天盖寺的大雄宝殿檐角挂着的铜铃,被山风撞出细碎的响,惊落了瓦当上的露水。陆九渊捧着新出的黄芽茶罐跨过门槛时,见无相禅师已在古银杏下置好茶案,三只兔毫盏并排摆在乌木盘里,盏心还凝着昨夜的月光。

“用的是今年扬子江心的水。”禅师指尖轻点茶釜,沸水中投下三枚黄芽,芽头在水面打了个旋,竟直直立住了,白毫舒展如羽,将茶汤染成温润的鹅黄。沈青禾趴在茶案边,忽见盏中雾气聚成云纹,在晨光里投下淡淡影子,像极了古籍里记载的“茶汤显圣”。

第一泡汤色初显时,柳如是忽然轻呼:“看盏心!”众人望去,见茶汤表面的水雾渐渐凝出两个人影——左首者青衫磊落,手持《茶经》,正是茶圣陆羽;右首者身披袈裟,腕间挂着串茶梗编的念珠,分明是蒙顶山高僧。二人相对而坐,面前石案上摆着团饼茶,旁边小沙弥正提着铜壶注汤,壶嘴刻着“贡茶”二字,笔画间填满了经年的茶垢。

“此茶焖黄三昼夜,得天地氤氲之气。”高僧指尖划过茶饼,饼面的黄芽纹路竟与蒙顶五峰的轮廓相合,“唐德宗年间,此茶进京时,满朝文武皆言‘黄汤似金,仙芽若羽’。”陆羽抚掌而笑,青衫袖口沾着的茶渍在雾中泛着微光:“昔年卢仝赋茶,言‘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却不知蒙顶黄芽之妙,在焖黄时收尽山川灵气,茶汤里藏着千年回甘。”

茶雾中的场景忽然一转,见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八匹骏马拉着贡茶车缓缓而行,车上的黄绫旗写着“蒙顶仙茶”,车轮碾过的车辙里,竟落着星星点点的黄芽碎末,被百姓争相拾取。无相禅师忽然合十:“贞元年间,蒙顶黄芽始为贡茶,那时节寺里的僧人每年只敢采七株仙茶,怕多了伤了茶树的魂。”

沈青禾伸手触碰盏沿,雾气中的贡茶车竟化作真的般,车辕上的雕花清晰可见——正是天盖寺山门的“五峰朝贡”纹。她忽然想起在禅房砖面显形的“甘从闷中来”,此刻茶汤里的前世今生,何尝不是时光焖出来的故事?柳如是早已提笔作画,画布上的陆羽与高僧不再是古籍中的刻板形象,而是带着蒙顶山雾霭的温润,茶圣手中的《茶经》,页脚还画着片正在焖黄的茶胚。

茶雾又转,见宋代的御茶院里,匠人正将黄芽茶压成龙团,模子上的蟠龙纹与茶汤中的芽头相互呼应。小沙弥悟真看得入神,手中的茶筅不小心碰倒了茶盏,茶汤泼在石桌上,竟在水痕里显出“贡茶”二字,笔画间流淌着千年的茶香。“原来老茶客说的‘茶汤显圣’,是茶把从前的事都记在骨子里了。”他蹲下身,用指尖描着水痕,僧袍袖口沾满了黄芽的碎屑。

陆九渊望着盏中渐渐沉定的芽头,见每根芽尖都朝着盏心微微弯曲,像在朝拜什么。茶汤入口时,初觉清润,转瞬便有股沉厚的甘香从喉底升起,竟比寻常黄芽多了份历史的重量——那是千年前扬子江的水、蒙顶山的雾、僧人的手,共同焖出来的滋味。

“陆羽当年评水,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无相禅师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五峰,“其实这茶与水的缘分,早在焖黄时就定了。茶在布里焖着,水在江里流着,等到相遇的那天,便把千年的故事都泡开了。”他的话音未落,茶釜中忽然腾起更大的雾,将陆羽与高僧的身影托向蒙顶五峰,最终化作一片舒展的黄芽,飘落在茶案上。

暮色漫进寺院时,悟真收拾茶盏,发现兔毫盏的釉面竟映着淡淡的山影——正是茶汤显圣时蒙顶五峰的轮廓。柳如是的画稿已干,题款处多了句小注:“仙茶非仙,是千年焖黄的光阴,是茶人掌心的温度。”陆九渊摸着茶罐上的“贡茶”刻纹,忽然想起在复包秘艺中守夜的情景,原来所有的传承,都藏在茶汤显形的刹那,藏在茶与时光的私语里。

就像沈从文在《长河》里写的:“历史对于他们俨然已成为过去,然而却又俨然存在。”此刻的天盖寺,茶汤里的前世今生,石案上的兔毫盏,画布上的仙茶图,都成了蒙顶山写给时光的信。那些关于贡茶的传说,关于焖黄的秘艺,终究化作杯中的回甘,让每个饮者都能在茶汤里,看见千年前的月光,看见茶人未曾言说的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