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娱乐圈大主宰 > 第186章 乡村建筑里的新生与传承

重生之娱乐圈大主宰 第186章 乡村建筑里的新生与传承

作者:李丁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8 14:35:50 来源:小说旗

工作室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堆满资料的会议桌上。苏然站在窗前,手中捏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错落有致的乡村屋舍,袅袅炊烟在屋顶升腾,四周是金黄的稻田与葱郁的山峦。他的目光中满是期待,脑海里已经勾勒出即将奔赴乡村拍摄的画面。

“夏晴,城市的智能与绿色建筑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对生活的重塑,而乡村建筑则是另一番天地,那里有传承千年的智慧,也有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这次的拍摄一定意义非凡。”苏然转过身,看向正整理拍摄计划的夏晴。

夏晴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没错,乡村是文化的根脉所在,每一座老房子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处新建筑又蕴含着发展的希望,这一期节目肯定能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感动。”

这时,阿宇哼着小曲走进来,背上的摄影包鼓鼓囊囊,装着他视若珍宝的拍摄设备:“苏导、夏导,这次去乡村拍摄,我准备了超广角镜头,绝对能把乡村的壮美风光和建筑完美融合,还有无人机,能从高空展现乡村的全貌。”

嘉豪紧随其后,手中挥舞着一叠资料:“我收集了好多乡村建筑的案例,从传统的徽派建筑到现代的乡村民宿,各具特色。而且我还联系上了几位乡村建筑师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都特别乐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经过一番讨论,拍摄团队踏上了前往第一个拍摄地——皖南某古村的旅程。一进村口,古老的牌坊矗立在眼前,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远处,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分布,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水墨画。

“这景色太美了,简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阿宇一边惊叹,一边迅速架起相机,捕捉这如诗如画的场景。

苏然和夏晴走进村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门口晒太阳。夏晴走上前,微笑着问道:“大爷,您好呀!我们是做建筑节目的,能和您聊聊这村子里的老房子吗?”

老人缓缓抬起头,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当然可以,这些房子可有年头了,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这儿。以前村里的房子都是长辈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可结实了。”

苏然蹲下身,好奇地问:“大爷,这些老房子在建造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吗?”

老人指了指屋顶的马头墙:“你看这马头墙,不仅好看,还能防火、防风,邻里之间的房子挨得近,一家着火,马头墙就能挡住火势。而且,房子的朝向也有说法,要讲究采光和通风,住起来才舒服。”

在老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宅。屋内,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随处可见,花鸟鱼虫、历史典故,栩栩如生。

“这些雕刻都是祖辈们的手艺,以前的工匠们可讲究了,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老人抚摸着木雕,眼中满是自豪。

夏晴感慨道:“这些老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结束古宅的拍摄后,他们来到了村子里的一处新建筑前——一座由废弃仓库改造而成的乡村图书馆。年轻的设计师小吴正在里面整理书籍,看到拍摄团队,热情地迎了出来。

“欢迎你们来参观,这座图书馆是我和团队一起改造的,保留了仓库的原有结构,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小吴介绍道。

走进图书馆,开阔的空间、充足的采光让人眼前一亮。书架由旧木板和钢梁搭建而成,地面铺设着当地的石板,既保留了乡村特色,又充满了时尚感。

苏然好奇地问:“小吴,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改造这座仓库呢?”

小吴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小时候村里没有图书馆,读书是件很困难的事。现在我学了设计,就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把这座废弃仓库改造成图书馆,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个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嘉豪在一旁记录着,点头称赞:“这不仅是建筑的改造,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老建筑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功能和价值。”

在图书馆里,团队采访了几位正在看书的孩子。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抬起头说:“以前村里没有这样的地方,现在我们放学后都喜欢来这儿看书,这里可有意思啦。”

离开图书馆后,拍摄团队来到了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小李的民宿。民宿是由自家的老房子改造而成,保留了传统的外观,内部却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舒适的床铺、智能的卫浴设施,一应俱全。

小李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笑着说:“这几年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我就想着把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既能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又能增加收入。”

夏晴问:“在改造过程中,你是怎么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呢?”

小李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和传统农具装饰说:“外观和一些特色元素肯定要保留,这是乡村的记忆。但内部设施得跟上现代人的需求,像网络、舒适的住宿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而且,我还会给游客介绍村里的历史文化,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乡村。”

苏然环顾四周,感慨道:“你这不仅是在经营民宿,更是在传播乡村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到乡村的魅力。”

一天的拍摄结束后,团队回到临时住处,围坐在一起分享当天的收获。阿宇兴奋地展示着拍摄的照片:“今天的素材太棒了,每一张都能感受到乡村建筑的独特韵味。”

嘉豪则整理着采访记录:“这些故事太感人了,从老人对传统建筑的坚守,到年轻人对乡村的创新改造,都展现了乡村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夏晴总结道:“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和情感融入到节目中,让观众看到乡村建筑的多元价值。”

接下来的几天,拍摄团队又走访了周边的几个乡村,拍摄了不同风格的乡村建筑,采访了更多的村民、建筑师和创业者。在拍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天气突变影响拍摄进度,部分拍摄场地空间狭窄不利于设备施展,但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一一克服了困难。

回到工作室后,团队开始了紧张的后期制作。剪辑师反复筛选镜头,力求将最精彩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特效师为节目添加了生动的动画,展示传统建筑的建造工艺和新建筑的设计理念;配音员用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为节目解说。

苏然和夏晴时刻关注着制作进度,不断提出修改意见。“这个地方可以增加一些村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乡村的烟火气。”苏然指着剪辑软件上的时间轴说道。

夏晴则对特效提出建议:“动画部分要突出建筑的特色,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经过精心打磨,第三期节目终于制作完成。播出当晚,团队成员们再次聚在一起,紧张地盯着屏幕,等待观众的反馈。

节目播出后,社交媒体上好评如潮。“原来乡村建筑有这么多故事,每一座都承载着历史和希望,太感人了。”一位观众留言道。

“这节目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村,那些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太有创意了,期待下一期。”另一位观众评论说。

看到观众的热情回应,团队成员们都激动不已。苏然感慨地说:“这一期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建筑的无限可能,下一期,我们可以关注特殊人群与建筑的关系,比如无障碍建筑如何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老年公寓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夏晴点头表示赞同:“没错,建筑应该是包容的,关注特殊人群的建筑需求,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建筑与生活的关系。”

阿宇兴奋地说:“我已经开始期待拍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建筑了,一定能拍出很多温暖的画面。”

嘉豪也开始构思新的节目内容:“我们可以采访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听听他们对建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让节目更有温度。”

在热烈的讨论中,团队为下一期节目制定了初步的计划。他们深知,每一次节目制作都是一次对建筑与生活关系的深度探索,每一个故事都能引发观众对生活空间的思考。带着对特殊人群建筑的关注和责任,他们即将开启新的拍摄之旅,继续书写《建筑与生活:万象共生》的精彩篇章,为观众呈现更多关于建筑与生活的动人故事和深刻思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