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大国师 > 第七十二章 麒麟牌母牌

红楼大国师 第七十二章 麒麟牌母牌

作者:地铺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14:36:13 来源:小说旗

酒菜上来,刘桂生问道:“你既是教主,因何权柄旁落,专务修行?”

红莲一脸茫然,努力回忆:“弟子是教主,弟子自小便是白莲教主……嗯,也无人……无人让弟子接掌教务……”

刘桂生想了想,莫非是如黄教一般的转世灵童?自小便通过宗教仪轨确定为新教主,却难以掌握实权?

“可记得你是何方人士?”

“小时候爹爹卖肉,是个屠户,门前有苦槠树,村子在大湖旁,湖中鲤鱼、鲫鱼多……”

红莲只有一些记忆碎片,大部分丢失了,不过刘桂生也无所谓,他也没打算帮她恢复记忆,只想了解白莲教,看看今后能否利用。

到沂河县,传教之白莲执事已经不见,想来教中巨变已传出,他们已隐蔽起来,继续蛰伏,等待下次时机。

进了齐河地界,却见齐河干流经过的邵庄镇正在大修水渠,饥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但精神倒还健旺,挑一担土方可向河堤上守候的衙役领一根筹条,二十根筹条可盛一碗稀粥。

有那妇人,气力不足,挑一担倒要摔倒数次,一身污泥,却也咬牙起来坚持,只为哺育饥饿幼儿。

河堤尽头站着一员文官,头戴乌纱帽,身穿青色圆领衫,胸前鸂鶒纹补子。

此人额头宽大,粗眉大眼,高颧骨高鼻梁,带着一股傲气,他便是齐河县令文泰。

此时他一脸忧色,县衙库房粮食已施放殆尽,即将断粮,水渠停工事小,若民不得食,啸聚为盗,则必致生灵涂炭。这几日邻县已有白莲踪迹,暗流涌动之下,齐河亦难独善其身。

有心向济宁府请粮,却知太仓早被掏空,数次请粮均石沉大海。

陛下推考成法,有振作之意,御史巡粮却一拖再拖,各方推诿塞责,实乃积重难返,一团乱麻,估计届时不过抓几个替罪羊了事。

文泰主政齐河十余年,未得寸进,早已看透官场,断了高爵显位之念,不过求个心安罢了。

这时,快班班头牛二蛋急匆匆跑来,禀告道:“大人,有一华服少年,自称是……是国师钦差……想见您一面……”

旁边钱粮师爷丁壬萱问道:“在何处?为何不见钦差仪仗?”

丁师爷觉得不可思议,钦差出巡多大的架势,怎么可能到面前了自己都不知?何况依例都是提前通知接驾的,哪有突然冒出来的道理?还是这般静悄悄。

若说有人冒充,却也不该如此潦草寒酸。

疑惑之下,却听文知县问道:“可是穿着道袍?”

牛二蛋努力回忆一下:“俺看着是像道袍,华贵道袍。”

文知县立即道:“让他来见本官,不,我过去见他。”

丁师爷正要劝阻,却听文知县道:“国师向来特立独行,不可以常理度之,且去看看便知。”

文泰曾从赴京鲁商手中看到过朝报,详阅其中社论、格物版块,只觉振聋发聩,惊为天语纶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有机会,便要搜求阅览,对国师与审计署颇为认同,可谓神交已久。如今听说济南府亦要发行,更是翘首以盼。

此时刘桂生正站在河堤上看那些衙役分派粥饭,按筹领粥,秩序井然,倒无人敢盘剥凌虐。

见文泰上前,他上下打量一番问道:“你便是文知县?”

“正是文某,阁下自称钦差,可有凭证?”

刘桂生从袖子中(其实是空间中)抽出印信与腰牌,递与文泰。

文泰见如此重要之信物,此人居然随手从袖中抽出,实属儿戏,他就不怕丢失?

待接过印信,核查钤盖的位置、内容、印风、印色等,又摩挲材质,体验冷峻华贵的质感,又看腰牌上的形貌描述,知道必是真人无疑。

于是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叩首道:“下官齐河县知县文泰,参见钦差。”

“文知县不必多礼,齐鲁水患,唯齐河县生民尚可得活,无饿殍之惨,文知县居功至伟。”

文泰苦笑一声,张张嘴,却说不出口。

刘桂生见其神情有异,正色道:“县尹有何难处?不妨直说便是。”

“实不相瞒,如今府库空虚,济南府又迟迟无赈灾钱粮下发,过两日,灾民便要断炊了。”

刘桂生冷笑道:“这帮蠹虫想是已搬空太仓,哪还找得到粮食。”

文泰冷汗直冒,一声不敢吭。

“明日与本座同去济南,本座帮你调粮。”

“国师能调到粮草?”文泰一脸惊喜。

“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刘桂生已经想到了两个方案。

晚上先在邵庄镇一个缙绅别院下榻,次日与文泰和师爷丁壬萱,还有几个壮班衙役一起前往济南府。

到了府城,刘桂生从袖中拿出一块非金非玉,如九幽玄铁一般的令牌,让文泰带着去竹竿巷拜访鲁商领袖孔德仁,让他到悦来客栈见自己。

文泰是知道孔德仁的,此人乃本地望族,虽从商,家族却有几个举人,本人也有秀才功名。可以说往来无白丁。

文泰不知国师为何让自己拜访此人,莫非是劝捐,这些都是铁公鸡,恐怕榨不出几两油,无非是撑个场面意思意思。

竹竿巷,明德轩斗拱重檐,回廊亭轩,中为悬山顶,两侧为硬山顶屋瓦,更有彩色琉璃装饰。

孔德仁正在翠云亭喝着黄山毛峰消暑,凉风吹过水池,泛起粼粼微光,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不管外头饿殍遍野,还是洪水滔天,都不能打扰这一方安稳。

此时他突然“腾”地坐起来,盯着眼前的玄铁令牌,牌头隐现兽首,似为“建马”。他知道这个令牌——仁兽牌,麒麟牌的母牌,莫非国师到了?

“快请人进来,不,我亲自去迎。”孔德仁慌忙站起。

待见到文泰,得知国师就在悦来客栈,孔德仁立即穿戴整齐,与文知县一同前往拜访。

到了客栈,他只敢在楼下厅堂候着,先让管家齐奴与店掌柜商量,出三倍价格包了这家客栈,这些平头百姓咋咋呼呼的,扰了国师清梦怎么行?

又吩咐齐奴这几天就在客栈伺候着,本还想送几个歌姬,但想到国师一向不收滕妾,又畏于昭月雌威,只得作罢。

做完这些,刘桂生打着哈欠施施然下楼,见到孔德仁,打招呼道:“德仁有心了,幸好有你在济南。”

孔德仁见国师心情不错,赔笑道:“孔某每年夏日便躲在明德轩消夏,生意都交给侄儿明仁打理,年龄大了,耐不得繁剧。”

刘桂生点点头道:“是该养生,路子对了,钱还怕挣不到?你的水泥厂如何?”

“回国师的话,厂子建好了,第一批货产出来,却遇到水灾,只得缓一缓。”

“你的货,朝廷打算征收去修河堤,平价结算,另外,筹集粮食赈灾,越多越好,到时太仓自会还你粮食。”

“太仓有粮?”孔德仁出于商人的本能问了一下。

“那些借出去的还回来就有了。”刘桂生温和地笑笑,他是很守规矩的,不会强取豪夺,找孔德仁也是商量着办,不让人家吃亏。

但孔朝奉却看出了国师笑容背后的冰冷,太仓钱粮牵连太大了,不知将有多少人头落地,而且他知道,国师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他立即坚决表态:“国师何必说借,如今水患肆虐,黎民有倒悬之苦,缙绅本就应捐资助饷,共度时艰……”

刘桂生一挥手道:“子贡赎人的道理本座还是懂的,去吧,粮食交给文知县,由他统筹济南赈灾,此事若办得漂亮,齐鲁交通局会给德仁留些股份……”

孔德仁一听,喜不自胜,大声道:“国师,您就瞧着,孔某定不负国师厚望……”

刘桂生摆摆手,又对文泰道:“持我的名帖,去把齐鲁节度使于继盛叫来。”

文泰连忙领命前往。

刘桂生对孔德仁道:“你筹粮赈灾,少不得节度使斡旋核查,本座帮你交代一番。”

孔德仁俯首称谢。

两人又聊了一番齐鲁铁路规划。

刘桂生打算大体沿京杭大运河修建干线,养济院控股,齐鲁可修支线,从临清至济南,支线由鲁商控股,但管理权仍归养济院。

规划铁路线同时购入沿线土地,届时沿线土地拍卖便可能收回成本,铁路车厢、车站均可进行店铺和广告牌招商……。

这一套一套说出来,孔德仁听得瞠目结舌,实在想不到挣钱道道如此之多,他之前只想到挣运费,在他看来,运费已是大利,岂知不过冰山一角。

想到此处更觉得抱大腿抱对了,此次赈灾更要办得漂亮。

说话间于继盛已到访,他不敢相信国师已悄无声息来到济南,待文泰给他看了印信堪合,又见本地郡望毕恭毕敬侍立左右,慌忙跪下见礼。

“鲁地大水,黎民受难,地方牧守赈灾迟缓,粥棚寥寥无几,以致流民四起,于节度可还记得君恩臣节?”刘桂生冷冷望着于继盛,全身气场外放,形成巨大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