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望天门山》 李白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望天门山》 李白

作者:墨灵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9:10:10 来源:小说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中断”写出了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的雄伟气势,“楚江开”则强调了长江水的巨大力量,仿佛是江水将天门山冲断。“碧水东流至此回”,生动地描绘了长江水在天门山处形成的回旋景象,展示了江水的汹涌与灵动。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相对出”,运用了动态描写,使静止的青山具有了动感,仿佛是青山在主动迎接诗人的到来。“孤帆一片日边来”,将孤帆与太阳相结合,给人以遥远、辽阔的感觉,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灵动与诗意。

艺术手法与特色

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天门中断楚江开”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凸显了长江水的磅礴力量。“两岸青山相对出”则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青山以动态和生命力。整首诗还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相衬的手法,前两句侧重于宏观的动态描写,后两句则聚焦于具体的静态刻画,使诗歌画面感十足,富有感染力

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一般认为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当时25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沿长江东下前往江东。他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壮志豪情,开启了游历四方、寻求机遇与发展的旅程,当行至天门山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 时代背景:开元年间是唐朝的繁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为文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广阔的游历空间。李白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充满了积极向上、豪迈奔放的情怀,这种时代氛围也融入到了他对天门山景色的描绘和诗歌的创作中。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初出茅庐的豪情壮志

李白初出巴蜀,正处于满怀理想抱负、渴望在广阔天地中一展身手的阶段。面对天门山的雄伟景色,诗人将自己的豪情壮志融入其中,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仿佛诗人以非凡的气魄和力量,要像江水冲破天门山一样,去冲破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阻碍,实现自己的理想。

游历途中的新奇喜悦

在游历途中,李白见到天门山独特的山水胜景,充满了新奇与喜悦。“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出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也流露出他在旅途中发现美好、享受美好的轻松愉快心情,对未知旅程充满期待。

时代赋予的自信昂扬

开元盛世的繁荣稳定,使李白有着强烈的时代自信。这种自信反映在诗中,让诗歌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情感基调。诗人眼中的天门山和长江水,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体现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追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