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作者:墨灵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9:10:10 来源:小说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以及西湖早春湖水初涨、白云低垂的景象,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早莺”“新燕”等意象,描绘出莺燕争春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写出了春花初放、春草刚长的景象,“渐欲”“才能”则表现出春天逐渐浓郁的氛围。

-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白沙堤景色的喜爱和流连忘返的心情。

艺术特色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白居易此前曾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受创,思想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为避朝内党争之祸,他主动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离开京师后,他的心情相对恬静。

- 任职环境:杭州有着闻名遐迩的西湖等美景,白居易少年时就对其心驰神往。到杭州上任后,他得以近距离欣赏西湖风光。

- 季节因素: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西湖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白居易漫步西湖湖堤,被眼前的美景所感染,诗兴大发,于是创作了《钱塘湖春行》这首诗。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个人经历

- 心境转变:从朝中被贬到主动外任,白居易心境由愤懑转为相对平和恬静。在杭州,远离政治纷争,能专注于自然美景,诗中没有了以往对官场的愤懑与不满,而是充满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享受生活的轻松愉悦,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就直接表达了这种惬意。

- 个人志趣:白居易一直有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外任杭州让他有机会亲近自然,实现“独善其身”的生活志趣,所以诗中通过对西湖春景细致入微的描写,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展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寄托了自己的生活情趣。

任职环境

- 赞美之情:杭州西湖的优美环境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素材。西湖独特的自然风光让白居易陶醉,激发了他的赞美之情,诗中全方位描绘西湖早春景色,从水面、云脚到莺燕、花草,无不是对西湖的由衷赞美。

- 自豪之感:作为杭州刺史,白居易对治理和守护这片美景有一定责任与情感。欣赏西湖春景时,内心可能有对自己能在此任职、守护美景的自豪,也有要为当地百姓营造美好环境的使命感,使诗歌情感更丰富。

季节因素

- 喜悦之感: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西湖的早春生机勃勃。白居易看到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浅草等景象,自然生发喜悦,这种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贯穿全诗。

- 珍惜之情:春天短暂,美景易逝,诗人在欣赏西湖春景时,或许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行不足”体现出他对西湖春景的流连忘返,想尽情享受和留住美好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