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七》李白

《古风·其七》李白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赏析

奇幻开篇,引入仙境

-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诗歌开篇展现出一幅奇幻的画面:五只仙鹤从西北方向翩翩飞来,振翅翱翔,直上天空。“太清”指天空,营造出高远、空灵的氛围,为仙人的出场做铺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在仙鹤之后,仙人现身于绿云之上,并自报家门,称自己是安期生。安期生是传说中的仙人,这一设定使诗歌充满神话色彩,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幻的仙境。

仙人奏乐,妙音缭绕

-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两位白玉般的仙童,相对吹奏着紫鸾笙。“白玉童”“紫鸾笙”这些意象,色彩鲜明且充满仙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营造出祥和、美妙的氛围。仙童吹奏的笙音仿佛在耳边回响,给人以听觉上的美妙感受,进一步渲染出仙境的神奇与美好。

-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仙人与仙童的身影忽然消失不见,只留下回旋的清风送来天空中缥缈的仙乐之声。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描写,更增添了仙境的神秘氛围,让人对那转瞬即逝的奇妙景象充满遐想。

诗人向往,追求长生

-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诗人渴望向仙人请教长生之道,然而仙人却如流星般迅速消逝,难以追寻。这一描写既表现出仙人的超凡脱俗,又流露出诗人求道心切却难以如愿的遗憾。

-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虽然未能如愿向仙人请教,但诗人并未放弃对长生的追求,他希望能寻得金光草食用,从而与天地同寿。“金光草”或许是诗人想象中的仙草,此句表达出诗人对长生不老、超凡成仙的强烈渴望,将诗歌的主题升华到对永恒生命和精神超脱的追求。

整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仙人出现与消逝的奇幻描写,以及诗人对长生的渴望,展现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仙境、长生的向往,体现了其诗歌飘逸洒脱、意境奇幻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但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他曾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然而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仅三年就弃官而去,继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下,李白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失望。《古风其七》通过对仙人安期生驾鹤遨游太空、仙童相伴吹笙等奇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仰慕以及对超脱现实的渴望。他借对仙境的想象,来逃避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自由。

同时,当时社会上神仙道教思想盛行,李白本人也深受其影响,这也促使他在诗歌中通过对神仙世界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怀才不遇的愤懑:李白渴望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却仕途坎坷。这种经历让他在诗中借“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描绘的超凡仙境,对比自己在现实中无法施展才华的困境,表达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

- 对现实的不满:现实中李白遭遇权贵排挤、政治理想破灭,所以诗中对仙境的美好描绘,如“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也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借仙境之纯美反衬现实之污浊。

- 追求自由与超脱:在现实中处处受限的李白,深受神仙道教思想影响,向往自由的生活。诗中“俯观禹九州,一尘集毫端。邀游逢赤松,婉娈生紫烟”等句,体现了他对仙境中自由超脱状态的向往,希望能摆脱现实束缚,获得心灵自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