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二十七》李白

《古风·其二十七》李白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赏析

描绘佳人之美

-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诗的开篇点明燕赵之地有一位容貌秀丽的佳人,她居住的绮楼高耸,仿佛与青云相接。这里先以地域和居住环境烘托佳人的不凡,“燕赵”自古多美人,而“绮楼青云端”则暗示佳人身份高贵。

-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进一步刻画佳人的美貌,她的眉眼比皎洁的明月还要艳丽,微微一笑便能让全城人都为之倾倒。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佳人倾国倾城的容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抒发佳人迟暮之愁

-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佳人常常担忧如碧草般美好的青春年华逝去,独坐秋风中暗自哭泣,感受着秋寒的侵袭。这里以“碧草晚”比喻青春易逝,“秋风寒”渲染出悲凉的氛围,细腻地描绘出佳人对时光流逝、容颜老去的恐惧与哀愁。

-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佳人纤细的手在玉琴上弹奏出哀怨的曲调,清晨起来便发出长长的叹息。通过“怨玉琴”和“起长叹”这两个细节动作,进一步强化了佳人内心的愁苦,将她内心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达佳人对爱情的渴望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佳人不禁发出感慨,怎样才能遇到一位心仪的君子,与他一起乘坐双飞的鸾鸟,比翼双飞呢?此句直接表达了佳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共同谱写浪漫的人生篇章,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柔与憧憬的色彩。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佳人的美貌、迟暮之愁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借佳人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李白诗歌善于刻画人物情感、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方面

- 急于求仕: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白29岁时,当时他功名未就,虽有济世之才却无人赏识。在那个时代,文人渴望通过入仕来实现人生价值,李白也不例外,他迫切希望能遇到明主,得以施展才华,进入朝廷为官。

- 游历四方:李白青壮年时期游历四方,在这过程中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接触到了不同的人和事,看到了世间的种种现象,这些经历和感悟都融入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文学传承方面

- 受《楚辞》影响:《楚辞》常以美人、芳草自比来表达对理想、君王的追求等,李白在这首诗中以燕赵美女自比,抒发渴望得遇明主的心情,明显受到了《楚辞》的影响。

- 继承《古诗十九首》:从艺术构思上,这首诗是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中后半部分演化而来,不过李白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感年岁迟暮、怀才不遇的感情,推陈出新。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个人经历影响

- 求仕心切的渴望:李白急于求仕却无人赏识,所以诗中“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表面写燕赵美女,实则以美女自比,借美女期待佳偶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华的急切心情。

- 壮志未酬的苦闷:他游历四方却功名未就,使得诗中蕴含着深深的苦闷与无奈。如“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借牛郎织女不得相见,暗示自己与理想仕途之间的阻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闷。

文学传承影响

- 香草美人的隐喻:受《楚辞》影响,诗中以美人自比的手法,不仅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更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诗人借此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明主的期盼,与美人对爱情的向往相融合,使情感表达更委婉、深沉。

- 古诗传统的继承: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与创新,让李白在诗中借古意抒己怀,借古人的感慨融入自己感年岁迟暮、怀才不遇的感情,使诗歌既有对传统的传承,又有个人独特情感的抒发,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