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六十》李白

《古风·其六十》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

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

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

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赏析

描绘超凡的奇幻旅程

-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诗人开篇展现出一幅奇幻的画面,早晨在紫泥海上嬉戏,傍晚身披绚丽的丹霞衣裳。“紫泥海”“丹霞裳”营造出神秘而瑰丽的氛围,诗人如同仙人般在奇幻的世界中自由穿梭,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逍遥自在,表达了对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奇幻生活的向往。

- “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诗人潇洒地挥手折断若木,轻轻拂动西沉的日光。“若木”是神话中太阳栖息的神树,这一夸张的描写,凸显了诗人超越凡人的能力,仿佛能够掌控时间与自然,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展现出诗人想象中的超凡力量和自由不羁的精神。

表达逍遥的神仙境界

-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诗人卧于云端,畅游八方极远之地,容颜历经千年依旧不老。此句描绘出一种逍遥自在、长生不老的神仙境界,“云卧”体现悠然闲适,“游八极”展现广阔的活动空间,“玉颜已千霜”突出了超越时间的束缚,表达出诗人对永恒生命和无限自由的追求。

- “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诗人飘飘然进入无边无际的境界,虔诚地向天帝行礼致敬。“无倪”强调空间的无限,“稽首祈上皇”表现出对更高神灵的敬畏与尊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追求超凡境界过程中对神圣力量的依托和向往。

叙述与神的交流及永恒追求

-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天帝呼唤诗人同游宇宙初始的太素境界,并赐以玉杯盛着的琼浆。这一场景描绘了诗人与神灵的亲密交流,“太素”代表宇宙的本原,“琼浆”象征着超凡的恩赐,体现出诗人在超凡境界中获得的神圣认可与滋养。

- “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诗人饮下琼浆后,仿佛一餐之间就历经了万年,不再留恋故乡,决心永远随着长风,在天外自由自在地飘荡。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永恒自由的坚定追求,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沉浸在超凡脱俗的永恒境界之中,展现出一种对世俗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仙界的全身心投入。

整首诗通过丰富奇幻的想象,描绘了诗人从超凡的奇幻旅程,到逍遥的神仙境界,再到与神交流并追求永恒自由的过程,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想象奇特的风格,表达了他对自由、永恒的渴望,以及对超脱尘世境界的热烈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时。他一生渴望入仕,实现政治抱负,却历经坎坷。诗中以幽泉之荷自比,虽有绝世秀色和馨香,却无人赏识,最终在飞霜中凋零,感慨自己虽有才华,却因未遇明主,未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就像碧荷“结根未得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伤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不过,由于李白的《古风》组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具体到某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很难有确凿定论,以上只是基于李白生平经历和诗歌内容的一种推测。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怀才不遇的愤懑

在怀才不遇的背景下,诗中“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以碧荷的绝世秀色和馨香无人赏识,来抒发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问津、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

时光易逝的感慨

李白一生渴望有所作为,却在坎坷中蹉跎岁月。诗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借荷花生于幽泉,却在秋霜中凋零,感慨自己如碧荷般,美好年华在等待与无奈中消逝,蕴含着对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的叹惋。

对理想的执着

尽管处于困境,李白依然心怀理想。正如诗中碧荷“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即便生长环境不佳,仍希望能扎根在美好的华池边,李白也在困境中执着地向往着能有明主赏识,让自己有机会实现理想,展现了其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不移。

身世飘零的感伤

李白一生漂泊,历经磨难。诗中碧荷生长在幽泉,孤独寂寞,“结根未得所”的处境,也映照出李白自身身世飘零,没有稳定的归宿与依靠,从而在诗中流露出一种身世的感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