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江畔独步寻花·其四》杜甫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赏析

远景描绘,渲染繁花如烟的氛围:“东望少城花满烟”,诗人开篇向东眺望少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花盛开、如烟如雾的景象。“花满烟”生动地描绘出花朵繁茂,远远望去,如同笼罩在一层朦胧的烟雾之中,营造出一种迷离、梦幻般的氛围,展现出少城春日繁花似锦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为整首诗奠定了优美、绚烂的基调。

聚焦高楼,强调景色的迷人:“百花高楼更可怜”,将目光聚焦在少城的百花高楼上。“百花高楼”点明了位置,“可怜”在这里是“可爱”之意,进一步强调了眼前景色的迷人。高楼在繁花簇拥之下,更显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为这美景所倾倒,表达出诗人对眼前美好春光的深深陶醉与赞美之情。

想象之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展开想象,希望能有人载着美酒,摆开华丽的酒杯,唤来佳人在锦绣的筵席上翩翩起舞。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欢乐、奢华的宴乐场景,通过这种想象,表达出诗人渴望尽情享受这美好春光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想象中的欢乐场景与现实或许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当下生活的某种无奈,使诗歌在欢快的氛围中蕴含着一丝淡淡的惆怅。整首诗通过对少城春日美景的描绘和想象中的宴乐场景,展现了杜甫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个人生活状态

草堂生活的安稳与审美情趣:此时杜甫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一段时间,生活相对稳定。远离了战乱的纷扰,他得以有心情和精力去欣赏周边的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致。成都的春日美景激发了他的审美情趣,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在这种安稳的生活状态下,他漫步江畔,眺望少城,被眼前繁花满烟的景象所吸引,从而有了创作此诗的灵感。

对生活的憧憬与精神需求:长期的漂泊生活让杜甫历经磨难,在草堂的安稳日子使他对生活有了更多憧憬。看到少城繁花簇拥的高楼美景,他渴望能以一种更加惬意、美好的方式去享受生活。诗中想象的载酒唤佳人共赏春光的场景,正是他这种对美好生活憧憬的体现,反映出他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对精神层面享受的追求。

社会环境因素

安史之乱的影响与内心矛盾:尽管杜甫在成都暂得安宁,但安史之乱仍在持续,国家动荡不安,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始终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从未改变。这种社会现实使他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是眼前成都的春日美景和相对安稳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国家的战乱和人民的苦难。这种矛盾的心境在诗中虽未直接表述,但或许影响了他对美好场景的想象与描绘,使诗中既有对美好春光的陶醉,又隐隐透露出一丝无法释怀的忧虑。

成都的城市风貌与文化氛围:成都在当时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即使在战乱时期,其城市的繁华与文化的底蕴依然有所保留。少城作为成都的一部分,繁花似锦的景象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与魅力。杜甫身处其中,受到这种城市文化氛围的感染,其诗歌创作也融入了对成都独特景致的描绘和对这种文化氛围的感受。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个人生活背景的影响

安稳生活下的愉悦与憧憬:在成都草堂相对安稳的生活,使杜甫能以较为轻松的心态欣赏春光。“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描绘出少城繁花如烟、高楼在花丛中更显可爱的美景,透露出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陶醉,这愉悦之情源于生活的安定。而“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展现出他对惬意美好生活的憧憬,长期漂泊后暂得安稳,让他渴望尽情享受美好时光,这种憧憬使诗歌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对过往苦难的反思与珍惜:经历长期漂泊磨难,杜甫深知安稳生活来之不易。眼前的美好春光与曾经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让他更加珍惜当下。这种珍惜融入对少城美景的描绘中,使诗歌情感更深沉。他对美好场景的想象,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过往苦难的一种精神补偿,表达出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当下的喜悦,也有对过去的感慨。

社会环境背景的影响

战乱阴影下的隐忧与无奈:安史之乱持续,国家动荡,百姓受苦,杜甫虽身处成都暂避战乱,但忧国忧民之心未减。诗中对美好春光的描绘与想象,与外部战乱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在陶醉于美景的同时,他内心或许因国家现状而忧虑无奈,这种情绪虽未直接表达,但在欢快的表象下暗自涌动,使诗歌在赞美春光与憧憬美好生活时,隐含着一丝沉重,丰富了情感层次。

文化氛围中的沉醉与共鸣:成都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城市风貌,让杜甫深受感染。少城繁花景象体现出成都的文化魅力,他融入其中,诗歌中对美景的赞美反映出对当地文化的沉醉。这种沉醉引发情感共鸣,使他的情感表达更具深度与广度,既包含个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也融入了对这座城市文化的认同与赞美,使诗歌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使《江畔独步寻花·其四》情感丰富多元,既有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愉悦、憧憬与珍惜,又有对社会现实的隐忧,还有对城市文化的沉醉,全方位展现了杜甫复杂的内心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