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
摇落:草木凋零。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借此点明对宋玉悲伤的深切理解。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风流,指宋玉的才华风采;儒雅,指其学识渊博,温文尔雅。
怅望:惆怅地眺望或想望。
萧条:寂寞,冷落,这里指自己所处时代的凋零与宋玉当时相似。
故宅:宋玉的故居,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和江陵(今湖北江陵)都有宋玉故宅。
空文藻:宋玉故宅只剩下华美的文章。空,徒然,只留下。文藻,指宋玉的作品,如《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等,文辞华丽。
**荒台: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描写楚王与巫山神女在高唐观梦中欢会之事,后人附会在巫山上修建了神女庙,庙侧有高台,即所谓“**荒台”。
岂梦思:难道只是说梦。意思是宋玉作赋不只是为了描写梦境,而是有所寄托。
楚宫:楚国的宫殿。
泯灭:消灭,消失。
赏析
跨越时空的共情:诗的开篇“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借宋玉《九辩》中草木摇落的悲秋意象,直抒对宋玉悲伤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跨越千年的共情。“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虽与宋玉时代不同,但杜甫感受到同样的落寞萧条,为其命运哀伤落泪,使诗歌情感深沉而真挚。
对宋玉才华的推崇:“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毫不掩饰对宋玉才华与学问的敬仰,将其视为老师。宋玉作品文辞华美,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杜甫肯定了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种推崇之情贯穿全诗。
对宋玉作品的解读:“江山故宅空文藻,**荒台岂梦思”,杜甫看到宋玉故宅仅存,唯余华丽文章,认为宋玉描写楚王与神女之事并非只是写梦,而是另有深意,表达对宋玉作品深层寓意的独到见解,也蕴含对其怀才不遇的同情。
历史与现实的感慨:“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楚国宫殿早已消失,而舟人仍对传说指指点点。借楚国兴衰,感慨历史变迁,同时暗示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以古鉴今,增添诗歌的沧桑感与历史厚重感。
主旨
此诗通过对宋玉的追怀,表达杜甫对其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同情,借宋玉自况,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借楚国兴衰,寄寓对唐朝命运的忧虑,展现出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时,其自身境遇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互交织,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的触动
- 漂泊夔州的落寞: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此时的他已步入暮年,长期的漂泊生活让他身心俱疲。夔州虽是偏远之地,却留存着不少历史遗迹,这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和江陵(今湖北江陵),距离夔州不算遥远,杜甫身处夔州,或许听闻了更多关于宋玉的传说与故事,进而引发对宋玉的深切追怀与共鸣。
- 怀才不遇的共鸣:杜甫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以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但始终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宋玉才华横溢,同样未得重用,一生抑郁。杜甫在宋玉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宋玉的“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相契合,促使杜甫借宋玉之事,抒发自己内心的郁闷与无奈。
社会背景的影响
- 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重创,目睹了唐朝社会的急剧变化。曾经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此时陷入内忧外患,政治**、藩镇割据、民不聊生。这种社会的沧桑巨变与楚国由盛而衰的历史相似,让杜甫借楚国的兴衰,以古喻今,表达对唐朝命运的担忧。他通过描写“楚宫俱泯灭”,感慨曾经辉煌的楚国宫殿已消逝不见,暗示唐朝昔日的辉煌也可能一去不返,抒发对时代变迁的深沉喟叹。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的创作背景,深刻影响了诗歌情感表达,使其情感丰富且层次分明:
深化对宋玉的同情与共鸣
- 相似的漂泊与失意:杜甫暮年漂泊夔州,仕途不顺,而宋玉一生也郁郁不得志。这种相似的经历,使杜甫对宋玉的悲伤感同身受。“摇落深知宋玉悲”,借宋玉悲秋自伤,表达自己漂泊中的落寞。“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虽与宋玉时代相隔久远,但都处困境,他为宋玉命运落泪,更是为自己的遭遇哀伤,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加深了同情与共鸣的情感深度。
强化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
- 抱负难展的苦闷:杜甫胸怀大志,却因时代动荡难以实现。宋玉才华出众,也未得重用。创作背景中杜甫的坎坷经历,让他在写宋玉时融入自身情感。“江山故宅空文藻”,感慨宋玉空有才华,仅留文章于世,也是杜甫对自己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借对宋玉的追怀,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年华虚度的无奈与愤懑。
增添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 唐朝由盛转衰的触动:杜甫经历安史之乱,目睹唐朝由盛转衰。诗中“最是楚宫俱泯灭”,借楚国宫殿的消逝,联想到唐朝昔日辉煌的渐去。楚国兴衰与唐朝现状相似,使杜甫在追怀宋玉时,融入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这种感慨不仅是对过去朝代的惋惜,更是对唐朝命运的忧虑,让诗歌情感更具历史厚重感与深沉性。
凸显对文学传承的珍视
- 文学成就的敬仰与传承:在漂泊夔州的创作背景下,杜甫接触到与宋玉相关的文化遗迹。宋玉“风流儒雅”,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视其为“吾师”。在自身文学创作道路上,杜甫从宋玉作品汲取养分。诗中对宋玉的推崇,不仅是对其个人才华的认可,更体现杜甫对文学传承的重视,表达在困境中坚守文学理想,传承文学精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