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清平调三首》李白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清平调三首》李白

作者:墨灵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9:10:10 来源:小说旗

《清平调三首·其一》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赏析

- 云想衣裳花想容:此句运用了联想和比喻的手法,见云之灿烂便联想到贵妃衣裳之华丽,见花之艳丽便联想到贵妃容貌之娇美,将云、花与贵妃的形象巧妙融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凸显出贵妃的雍容华贵与美丽动人。

-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拂槛”描绘出一种轻柔、和缓的氛围,暗示着贵妃所处环境的优雅。“露华浓”则写出花朵上露珠的圆润、晶莹,衬托出花朵的娇艳欲滴,以此来比喻贵妃在春风的吹拂下,容颜更加光彩照人,娇艳无比。

- 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山”是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是仙境所在。此句意思是,这样美丽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上能见到,那会在哪里呢?通过这种假设,将贵妃比作了居住在仙境中的仙女,进一步强调了她的超凡脱俗。

- 会向瑶台月下逢:“瑶台”也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与“群玉山”相呼应。这句诗说的是,要不然就是在瑶台的月光下才能遇到这样的美人。再次强化了贵妃的美丽如同仙女一般,只应存在于仙境之中,给人一种缥缈、梦幻的感觉。

诗歌风格

全诗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意境空灵。李白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将现实中的贵妃形象与神话传说中的仙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超凡脱俗、如梦似幻的艺术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清平调三首·其二》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赏析

- 一枝红艳露凝香:承接第一首以花喻人的手法,直接将杨贵妃比作一支带着露珠、散发着香气的红艳牡丹,生动地描绘出贵妃的艳丽动人与楚楚可怜之态。

- **巫山枉断肠:运用了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的典故。传说楚王与神女欢会,此处说神女的故事不过是枉然断肠,意在强调杨贵妃的美远超巫山神女,连神女都会自愧不如。

- 借问汉宫谁得似:以问句形式引出对比,将杨贵妃与汉代宫廷中的美女相比,引发读者思考,也为下句做铺垫。

- 可怜飞燕倚新妆:“飞燕”指赵飞燕,此句意思是就算赵飞燕化上精致妆容,也只能让人觉得可怜,比不上杨贵妃的天生丽质,通过对比突出了杨贵妃的绝美姿容。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巫山神女和赵飞燕的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中蕴含了更多的意义,也为诗歌增添了浪漫奇幻的色彩。

- 对比鲜明:将杨贵妃与巫山神女、赵飞燕进行对比,通过“枉断肠”“可怜”等词,鲜明地表现出杨贵妃的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烘托手法:以红艳的牡丹烘托杨贵妃的美貌,以神女和赵飞燕的美来衬托杨贵妃的绝世容颜,使杨贵妃的形象更加突出,诗歌的意境更加丰满。

《清平调三首·其三》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

- 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花”指牡丹,“倾国”指杨贵妃,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描绘出美人与名花交相辉映的美好场景,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 长得君王带笑看:写出唐玄宗对杨贵妃和牡丹的喜爱,因为有美人与名花相伴,所以君王总是带着笑意观赏,侧面表现出杨贵妃的魅力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恩爱情景。

- 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在此可理解为唐玄宗,意思是贵妃和牡丹能消解唐玄宗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愁恨,赋予了贵妃和牡丹一种特殊的意义,强调了她们给唐玄宗带来的愉悦和慰藉。

- 沉香亭北倚阑干:描绘出贵妃与牡丹在沉香亭北倚靠着栏杆的画面,以景结情,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美感,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幅美人倚栏赏花、君王含笑相伴的宫廷画卷。

整体主旨

这首诗以花、人、君为核心元素,通过对名花与美人的赞美,以及对君王愉悦状态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也表达了对杨贵妃美貌和魅力的赞赏,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以及他们在宫廷中的优渥生活。整首诗辞藻华丽,意境优美,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待诏。在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但唐玄宗觉得旧歌词不足以配此美景佳人,于是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当时李白或许还带着昨晚醉酒后的余韵,但接到诏令后即文不加点,在金花笺上一挥而就,创作出了《清平调》三首,《清平调·其一》就是其中之一。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皇家富贵氛围的渲染

创作于宫廷中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情境下,决定了诗歌整体华丽富贵的基调。诗中描绘杨贵妃的美貌与气质,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将其与绚丽的云彩、娇艳的花朵相联系,“春风拂槛露华浓”以春风中的牡丹映衬贵妃的娇艳,都营造出一种宫廷特有的雍容华贵、绚烂美好的意境。

浪漫情感氛围的烘托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为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李白应景创作,以花喻人赞美杨贵妃,借“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把贵妃比作群玉山、瑶台的仙子,将现实的帝妃赏花与神话仙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浪漫、梦幻、唯美的意境,既契合帝妃间的浪漫爱情,又给人以空灵之感。

宫廷文化审美意境的塑造

在宫廷文化背景下,诗歌要符合皇家审美,需典雅、庄重、优美。李白此诗语言优美华丽,意象选择如“云”“花”“春风”“露”“群玉山”“瑶台”“月”等,都具有高雅、美好的特点,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典雅、超凡脱俗的意境,符合宫廷文化对诗歌艺术水准的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