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送友人》李白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送友人》李白

作者:墨灵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9:10:10 来源:小说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诗人运用工整的对仗,描绘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出白水的动态。山静水动,相映成趣,为友人的离去渲染出一种不即不离的氛围。

-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孤蓬”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常用来比喻漂泊无定的游子。此联从眼前的实景过渡到惜别的深情,将友人比作孤蓬,从此就要踏上万里漂泊的征途,表达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牵挂。

-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随风飘浮的白云,恰似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而那逐渐西沉的落日,缓慢而沉稳,如同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情景交融,生动贴切地传达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临别时不禁萧萧长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不直接写人之情,却借马鸣声衬托出离别时的黯然伤神,以景结情,余音袅袅,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整首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是李白送别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 蜀中送别范崇凯:有说法认为,此诗是李白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之作。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萼楼赋》,为天下第一。李白在蜀中十年,与范崇凯交往甚厚,且诗中前两句描写与内江县城地貌相似。

- 兖州尧祠送别:还有人认为,李白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诗中的景色描写与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的景色相符,北望可见九仙山嶂列,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正合“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描述。

此外,安旗在《李白全诗编年注释》中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则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但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以及送别的对象,至今仍存在争议,尚无定论。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借景营造氛围

兖州城东的尧祠一带,青山白水环绕。诗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正是眼前景色的写照,创作背景中的实景被诗人写入诗中,为送别营造出清新而略带惆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体现真挚情谊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友人一旦离别,相见便遥遥无期。在尧祠这样的交通要冲送别,更凸显离别的无奈。诗人深知这一点,因此诗中“孤蓬万里征”“落日故人情”等句,借孤蓬、落日表达对友人漂泊远方的担忧和牵挂,体现出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

增添洒脱气质

兖州是文化底蕴深厚之地,李白在此处生活游历,受当地风气及自身性格影响,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气质。尽管是送别,诗中虽有不舍,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却在不舍中透着一股豪迈,没有过度的哀伤,展现出诗人独特的送别情怀,这与他在兖州的生活经历和自身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如果是其他创作背景,如蜀中送别范崇凯,可能会因与友人少年时的深厚情谊,而在诗中更多地流露出纯真的不舍之情;若是在金陵等地送别,可能又会结合当地的景色和诗人当时的心境,融入更多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等。不同的创作背景会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在细节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送别这一主题,表达出不舍、牵挂等情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