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宋词的来源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宋词的来源

作者:墨灵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9:10:10 来源:小说旗

从音乐角度

- 隋唐燕乐的兴起:隋唐时期,燕乐融合了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等,曲调丰富,为配合燕乐演唱,产生了长短句形式的歌词,是宋词的重要源头。

- 民间曲调的影响:民间流行的许多曲调,如《竹枝词》等,文人依调填词,后逐渐规范,成为词的一部分。

从文学角度

- 六朝乐府的传承:六朝乐府民歌的抒情风格、表现手法等为宋词奠定了基础,其在形式上的灵活多变也给宋词以启示。

- 唐诗的演变:部分诗人开始尝试依曲填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等。同时,唐诗的艺术手法、意象等也被宋词继承和发展,一些诗句被直接引入词中或化用。

从社会环境角度

- 城市经济的繁荣:宋代城市商业发达,市民阶层壮大,为满足市民文化娱乐需求,勾栏瓦肆等娱乐场所兴起,词作为一种能配乐演唱的文学形式,在这些场所广泛传播。

- 社会文化氛围: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文化氛围浓厚。文人之间以词唱和、宴饮娱乐,促进了词的创作和传播。朝廷也鼓励文化创作,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从艺术自身发展角度

- 词体的逐渐规范: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派,到北宋柳永、苏轼等词人,不断对词的格律、形式进行规范和创新,词牌增多,形式更加丰富。

-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风,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以李清照、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等多种风格,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古籍类

- 《隋书·音乐志》:由魏徵等编撰,是论述君王雅乐和庶民燕乐的综合性音乐文献,能帮助了解隋唐音乐体系对宋词起源的影响。

- 《旧唐书·音乐志》:后晋刘昫等撰,保留了大量唐代音乐制度、乐舞歌词等基本史料,为研究宋词的音乐源头提供依据。

- 《教坊记》:崔令钦所着,记载了燕乐曲名三百二十四调,大曲四十,有助于探究宋词与唐代燕乐及教坊的关系。

- 《碧鸡漫志》:王灼所撰,专门探讨词调的渊源、演变等,对研究宋词来源中词调的形成和发展极具价值。

现代研究着作类

- 《宋词研究》:胡云翼着,以宏观的视野探讨了词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北宋词的概况和演变等有详细阐述。

-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着,详细介绍了词的格律知识,通过对词律的分析,能帮助理解宋词在形式上的来源和发展。

- 《词学十讲》:夏承焘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其中有关于词的起源、发展等内容的论述。

- 《中国词史大纲》:胡云翼着,梳理了词从起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宋词来源及各阶段的特点有系统介绍。

学术论文类

- 《词的起源面面观》:刘尊明发表于《文史知识》1999年第3期,将词的起源问题归纳为“词起于何因”“词起于何时”“词起于何人”,认为词产生于隋唐之际,真正渊源在民间。

- 《宋人词体起源说检讨》:谢桃坊发表于《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考察了宋人关于词体起源的论述,为研究宋词起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