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正在绑定超级系统……绑定失败。”迷糊间,赵德柱听到这么一串提示音,满心疑惑起来。
他心里犯起了嘀咕:我不是已经死了吗?明明是大张子亲手给我拔的管啊!
随着意识逐渐清晰,赵德柱先是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紧接着,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气味钻进了他的鼻腔。
随后,他的听力也慢慢恢复,几个熟悉的声音传进了耳朵里。
“大嫂子,这么好的机会可不多见!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
“你家老三这次脑袋受伤可不轻,谁也说不准他还能不能醒过来!”
“就算醒了,万一落下什么后遗症,以后还能娶到媳妇吗?”
“砰”的一声巨响,赵德柱被吓得一哆嗦。
他想要睁开眼睛看看发生了什么,可眼皮却沉重得像是压了好几头大象,怎么使劲都睁不开。
“赵大哥,你可别嫌我说话直……德柱都昏迷一个月了,到底能不能醒还是个未知数呢!”
“依我看,他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冲喜,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
“哪家条件好的姑娘,愿意嫁到这样的家里来呀?”
“张晓茹虽说带着个孩子,可她年轻漂亮,干活还特别勤快。
她都表态了,只要能让她们娘俩有口饭吃,就愿意踏踏实实地跟老三过日子。”
“哪怕老三一辈子醒不过来,她也愿意照顾他一辈子。”
“他婶子,那她嫁过来图啥呢?”
听到这个声音,赵德柱心里猛地一紧,鼻子也跟着发酸,委屈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娘!这是娘的声音!
娘,我好想你,真的好想好想你……我死的时候,娘你怎么没来啊?
赵德柱想把心里的话喊出来,可身体根本不听使唤。
“人家就提了一个要求,管她儿子吃喝,供孩子读书。只要你们答应,她明天就能搬过来照顾老三!”
“大嫂子,你和赵大哥都要上班,家里老大和老二也都有工作,总不能轮流请假照顾老三吧?这要照顾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你们能照顾他几年?等你们老了,又该怎么办?”
又是“砰”的一声响,紧接着,一个粗犷的声音传了出来。
“我们家人多,照顾老三没问题!他躺一年,我们就照顾一年;躺十年,我们就照顾十年!”
“就算我们不在了,还有他大哥二哥,他们的孩子也会照顾三叔的!”
爹!赵德柱心里又是一震,听出来这是父亲赵大山的声音。
“他婶子,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可要是等老三醒了,让他娶个寡妇,我这当爹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要是老三醒不过来,或者醒了脑子不清楚,让人家姑娘跟着他过苦日子,这种事我干不出来!”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先回去吧。”
听了老爹的这几句话,赵德柱算是回过神来了。
脑袋受伤?要娶寡妇?难道我这是重生了?
一些久远的记忆开始在他脑海中浮现。
1958年,那时他刚满 18岁。老爹四处托关系,把他送进了钢厂的运输队当学徒。
当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有一天,趁着师傅睡午觉,他偷偷把车开出了工厂,结果却出了严重的车祸。
他脑袋受了重伤,昏迷了三个多月。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那个小寡妇张晓茹成了他的护工。
张晓茹比他大四岁,还带着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虽说年龄比他大,但长得确实漂亮。
一米七的高挑身材,有着傲人的 c罩杯,一双大白腿又长又直,比他的命还长。
再加上那张倾国倾城,堪比女明星的脸蛋,赵德柱一下子就深陷其中,爱得不可自拔。
张晓茹毕竟有过男女之事的经验,虽说当时他俩没领证也没办婚礼,但她让赵德柱尝到了男女之间的甜蜜滋味。
她也算是赵德柱这方面的启蒙老师了,而且花样还不少,一下子就把赵德柱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迷得晕头转向,彻底沦陷了。
父母知道他俩的事情后,觉得赵德柱能醒过来,张晓茹出了不少力,也就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妇。
原本打算等过两年,等赵德柱满 20岁的时候,就让他们去领证,然后再补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可谁能想到,第二年全国遭遇大干旱,很多地方粮食绝收,全国大面积闹饥荒,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悲惨景象。
赵德柱的父母、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是钢厂职工,即便张晓茹和她儿子没有城市户口,领不到口粮,一家人省吃俭用,倒也还能勉强维持生活。
结果到了 1960年,旱情愈发严重,粮荒席卷全国,饿死的人更多了。
赵家每个月领到的口粮直接减半,日子变得越发艰难。
就在当年 7月份,张晓茹偷走了赵家所有的存款和票据,还找各种借口从邻居那里借了不少钱,然后拿着全家人的粮本去领了当月的口粮。
接着,她就带着孩子、粮食、钱和票据,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德柱对这些事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张晓茹的所作所为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当时,一家人靠着四处借钱借粮,再加上外公外婆和几个舅舅的帮忙,才艰难地熬过了那个月。
没了存粮和存款,一家人只能靠着每个月发的那点口粮过日子,根本就吃不饱。
那时候,黑市上的粮食价格疯涨,全家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买不了多少粮食,更何况还要还张晓茹借的钱。
父母舍不得吃,大哥大嫂也舍不得吃,总是把吃的留给赵德柱和二哥家的孩子。
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熬过两个月,父亲因为严重的低血糖,一头栽进了钢水里,连尸骨都没能留下。
母亲悲痛万分,在父亲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也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一个月,大哥和大嫂也因为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在车间里出了事故。
原本好好的一个家,还没熬到年底,就接连送走了四位至亲。这些事,赵德柱怎么可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