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22章 顺利到任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22章 顺利到任

作者:秋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23:17:32 来源:小说旗

“自熹平六年,我大汉北征大败后,鲜卑人、羌人连年越过参合口南下劫掠,云中、定襄先后失守。

武州城也就暴露在了鲜卑人的马蹄之下。

突然某天,武州城被鲜卑人攻破。

老夫一家只得出城逃亡,幸得当时太守大人及时搭救,老夫全家才得以迁进了雁门关内。

可我一家从我夫人到侍从全部死在了鲜卑人的手上,只剩下老夫和三个儿子,在阴馆城内安下了家。

老夫的三个儿子也颇有武艺,立志为国、为母报仇,老夫只能忍痛让他们兄弟入了军中。

之后老夫自己也在太守府内谋了个差事,有幸得上任雁门太守提拔做了仓曹从事。

然而,没多久鲜卑人就举兵南下,兵锋直逼雁门关。

太守大人急忙组织士卒和民夫开赴雁门进行抵御。

虽然得了刺史大人的及时支援,但雁门守军却不足两万,而且其中只有五千多士卒,还大多是新兵,其余一万多人都临时征招的。

鲜卑人强行攻城,这一战足足打了三个多月。

太守、郡丞、郡尉大人、老夫次子王杰先后都在雁门关上为国捐躯了。

随太守大人北上雁门关的诸多同僚也几乎战死。

甚至最后连刺史大人都亲自提刀上阵了,然而就在雁门关即将失守的时候,鲜卑人却自己退了。

而我剩下的两个儿子在守城之战中杀敌数十,负伤十几处,被刺史大人擢升为校尉一职。

长子随当时的雁门关守将驻守雁门关,三子则留在了广武。

战事是平息了,但两万守军活下来的不足四千人,刺史大人带人的三千士卒也几乎战死。

完整的军队也只剩下之前招募的一千辅兵,但此时也已经不足八百。

不少人都知道,照这个情况,雁门关被鲜卑人攻破是早晚的事。

后来,不少同僚在任期满了以后纷纷辞官或者调任他处。

两年多来虽然鲜卑人没有在南下。

但朝廷也数次委派太守和郡丞等职位,也都无人敢来赴任。

随着同僚越走越多,老夫和两个儿子居然成了雁门郡内主事的人。

哎!老夫和犬子这几年难啊!

我们父子也只是想为我大汉...”

杨升看着有些老泪纵横的王毓和旁边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王旭,知道自己这是误会人家了。

要是王家父子有异心早就霸占了雁门郡了。

退一步说,就算霸占不了雁门郡,只要把雁门关献给鲜卑人,那得到的好处绝对不少。

想到这里他急忙起身扶起王毓,道:“是本官多心,在这里给郡丞大人赔罪了!”

说着对着王家父子躬身一礼,两人也急忙回了一礼,表示自己不敢当太守大人的礼。

一旁的关羽也在这时出声道:“王大人一门忠烈,实在让人可敬可佩!”

杨升很快就安抚好了王家父子。

随后对着王毓道:“好了!郡丞大人,雁门的情况本官已经知悉。

目前我从晋阳招募了数百工匠和他们的家眷,不知城内可有空余的房屋安置他们?”

王毓也很快调整了一下情绪。

随后回道:“城西倒是有不少房屋空置,只要不超过一千人,还是可以居住进去的。”

杨升点了点头道:“那就有劳郡丞大人找人先清扫一下这些房屋,明日安排他们进入城内居住!”

王毓拱手道:“诺!”

随后看向了关羽道:“云长,从即日起,你先接管广武城防务。

另外雁门现在守军不过两千多人,就算我们从晋阳带来的士卒也不过三千。

所以我想让你尽快在广武城北建造一座大营,然后先招募五千士卒。”

虽然成功上任了,但什么都比不上自己军权在握。

最起码先把广武掌控在自己手里面。

关羽点了点,确实现在看来雁门守军太少了,如果鲜卑人南下就凭这三千人怎么抵挡?

而且其中还有近一千人都驻扎的其他几个县城内,也不可能完全抽调出来。

一个县城一百多驻军,怎么看都感觉寒酸。

随后又转头看向了旁边的王家父子。

说道:“王郡丞负责起草太守府征兵诏令,王司马协助关郡尉准备建造大营。”

王旭起身应道:“诺!”

只是王毓没有回答。

而是思考了一会才开口道:“太守大人,一次招募五千士卒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我们雁门的粮草储备不多,虽然兵器和铠甲也还算充足,但招募五千士卒是不是还需...”

杨升看出了他的担忧,直接说道:“粮草方面无碍的!我已经购买了一些,估计这两天就可以运抵了。”

王毓闻言叹了口气,应道:“诺!”

之后好像想起了什么,又问道:“对了王郡丞,广武城内有多少居民?”

王毓回道:“广武城内现有三千多户,一万两千多人!治下十一个镇也有三万多人。”

杨升闻言点了点头。

来到广武的时候他看了一下广武城,一个正方形的城池,估计长宽都也就在一公里左右。

虽然有着护城河,但水浅不说河面还不宽。

考虑到广武之后的几年都是自己的老巢了,怎么也要扩建和修缮一下。

要知道广武城处在忻州盆地正中间,北边是衡山,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东南面是五台山,往南而下就是太原盆地。

忻州盆地周围的水系发达土壤肥沃,可人口密度就差多了,整个雁门郡才三十六万多人。

而且还有近十几万人是从雁门关外迁徙进来的。

嗯?

好像又忘记了什么。

对了,雁门关是不是也要修缮一番?

毕竟去年鲜卑人没有南下,不代表他们今年不会南下。

要干的事情太多了啊!

而且最主要的是,没人。

别看雁门治下三十多万人口,但七个县一分,一个县也就四万多人。

现在的雁门占据了几乎整个忻州盆地,面积远超一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实在太少了。

在未来,人口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战争资源。

粮食、兵源这些都需要人口来支撑。

加之雁门现在没有什么世家大族,完全是养民养兵发展根据地的好地方。

同时雁门关外的大同盆地他还想找机会收回来。

这些土地都需要有人去耕种和守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