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145章 洛阳之行二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145章 洛阳之行二

作者:秋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23:17:32 来源:小说旗

整个院落打扫的很干净,里面除了养殖了一些低矮的花花草草了,连棵树都没有。

让杨升感觉这院子和杨赐的身份很不相称。

后来他才知道,为什么这些达官显贵的府邸里面不养高大的草木和大树。

就是怕有刺客什么的藏身在里面。

很快侍从就引着杨升和张辽两人来到了正厅。

侍从引两人落座后说道:“公子稍等!小的这就去请老爷!”

嗯!

杨升点头。

侍从告罪一身走了。

看着面前的桌椅,张辽轻笑道:“哎!没想到这桌椅已经传到了洛阳,更没想到连杨司徒家里面也来了这么一套。

还有就是杨司徒家感觉很简洁,不愧是主公的伯父。”

杨升听到张辽这最后一声拍马屁的行为,哑然一笑。

笑着说道:“你呀!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

到了伯父这个位置,功名利禄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估计只有青史留名能让他心动一下。

而且,家具这种东西属于一看就会。

不过桌椅的推广能很大程度改变之前不舒服的坐姿,这是利民的事。”

张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随口说道:“就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穿裤子!”

额!

杨升顿时一脸无语起来。

就在这时,门口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我侄子平何在?”

随着话音落地。

一个身穿高大头戴爵弁身穿褐色衣袍,头发和胡须皆白的老者出现在了门口。

看见杨升,他快步走了进来,腰间一大串名贵的玉佩丁零当啷发出一阵悦耳的声音。

杨升眼睛朝来人一扫。

杨赐字伯献:武力29,智力94,统帅64,政治99,魅力80。

这数值!

啧啧!

不愧是能常年在三公位置几上几下的常青树。

杨升急忙迎了上去,说道:“小侄,杨升杨子平,叩见伯父大人!”

说着双膝跪地,对着来人恭恭敬敬的行起了大礼。

没办法。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孝为先啊!

还没等他拜下去,老者快步上前扶起了他。

老者拉着他的手盯着他,不停的说道:“好啊!好啊!子平果然仪表不凡啊!”

哈哈哈!

很快三人坐定,杨赐率先开口道:“子平!在颍川见过你文先兄长了吗?”

杨升点了点头。

随后和杨赐交谈了起来,大部分都是杨赐在说杨升在听。

很快天色来到傍晚。

杨赐设宴招待了两人。

晚宴过后,杨赐示意杨升跟他来。

杨升会意,随即对着张辽说道:“你去偏院看看弟兄们。”

“诺!”

很快。

杨赐的书房内,两人坐定。

这时杨赐对着外面喝道:“来人!”

一个侍从应声而入,说道:“老爷!请吩咐!”

“带人守在书房,十丈内任何人敢靠近一概格杀!”

“诺!”

嗯?

杨升看着突然从这个和蔼的老者身上冒出的杀气。

杨升心中一紧。

果然!

能在三公这个位置几上几下的人,没点能力是不行的。

很快外面响起了一阵嘈杂声,随后又很快安静下来。

杨赐拨暗了油灯,瞬间整个房间内就两人面前还有些许光亮,其他地方一片漆黑。

杨赐这才说道:“子平呐!其实早在二十三年前我刚接任家主的位置,就想派人去杨氏县接回你们一家的。

但你父当时以你母刚有身孕,不便远行为由拒绝了。

之后的几年老夫几次去信,但不知道为什么你父都拒绝了。

最后此事便不了了之。”

嗯?

二十三年前?

自己母亲怀有身孕?

可自己今年才二十岁啊?

他好奇的问道:“那不知祖父当年为何会迁到杨氏县?”

杨赐叹了口气,说道:“当时家族出于需要,要你祖父和琅琊的王氏联姻。

谁知他一气之下辞去了官职,娶了一个平民女子为妻,接着就迁到了杨氏县。

还给祖父杨震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气得祖父大呼其逆子。”

额?

自家祖父当年这么轴吗?

估计其中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一些事吧!

不过应该很狗血!

杨赐继续说道:“你不知道,你其实还有一个哥哥,叫杨平。

当时你父亲来信要我将他录入族谱,但没成想你哥哥两岁时意外早夭了。”

额?

难怪呢。

自己是独子,但取表字直接从子开始。

一般这个时代的人取字,如果是独子一般会取徳、义、公什么的。

如果家里面有兄弟的一般会按伯、仲、叔、季、子等来排。

子在表字里面是最小的意思。

他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随后杨赐看了一眼他,严肃的说道:“原本这个秘密我是想带到棺材里面去的。

原因很简单,我杨家这一辈除了一个杨彪,其他的可以说都是些平庸之辈!

直到张懿来信提及你的出现,从那时起我才关注到你,你的表现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出色!

才让我有了这个决定,告诉你这个秘密。”

额!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还以为他只是和自己拉拉家常,说说杨家的辉煌让自认祖归宗什么。

现在要告诉自己秘密?

杨赐接着说道:“事情要从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说起。

此时第二次党锢之祸刚过,但因为这两次党锢之祸,整个大汉朝廷的清流几乎被赶出了朝堂。

当时不少人对年幼的陛下是十分抱有希望的。

毕竟当时第二次党锢之祸时,陛下还年幼只是被人蒙蔽了而已。

只要等陛下年岁渐长,必然会解除党锢。

但随着陛下日渐长大,越发的亲信宦官。

朝中不少人上书劝谏解除党禁、铲除宦官、禁止宦官干政,却都被不断打压。

于是就有人得出结论,有陛下在想要正面彻底铲除宦官就不可能。

当时就有人提议,可以从外部给予压力,逼让陛下退一步。

有人大胆提议废当今天子,另立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刘虞为帝。

甚至有人提议让南匈奴、或者其他异族来做这股外力。

但被否决了!

大家闹的不可开交。

但最后还是决定先采用外部施压的办法。

所以当时以袁家和我杨家为首,聚齐了十数家当朝门阀众人都在积极的寻找外部力量。

就在这一年,当时的司徒袁逢袁周阳在冀州带天巡牧,他遇到到了一个在四处传道的道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