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26章 初次执政一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26章 初次执政一

作者:秋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23:17:32 来源:小说旗

马夫急忙应道:“小的醒的!”

这时从另一侧的偏房里传来了声音。

张合和关羽两人走了出来。

这时他才发现,昨天自己放完粮食就回来睡觉了。

张泛驻在城外,王家父子在城内也有房子。

倒是自己忘记给张合和关羽安排了,导致两人在太守府的偏房里面对付了一宿。

眼看两人过来,杨升顿时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刚要开口说话。

却发现两人的目光直接看向了马棚里的几匹战马。

这下他连抱歉的心思都没了。

走到了两人面前直接说道:“怎么了云长、儁义看上哪匹了?”

两人闻言都只是点了点头,但目光自始至终都在战马身上打转。

杨升也不着急,反正除了照夜玉狮子他留下了,其他的马本来就是要送出去的。

任由两人看了一会,他实在有些忍不住了。

直接开口道:“云长,那匹胭脂绝地给你怎么样?”

关羽这时才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主公的爱马,关某怎敢染指...”

杨升摆了摆手道:“好吧!既然云长不要,那匹乌云踏雪归儁义!”

张合闻言直接大喜道:“真的?多谢大哥。”

关羽这时却急了,自己只是客气一下而已。

好马对于武将的吸引力绝对不小,自己早就想要一匹了。

但想到这等好马,世间绝对难得一见,更别说一口气出现七匹。

而且他想到,这些马可能是杨升在仙界圈养的战马,或者是弄来的。

这下让他有些想要,但又有点不好意思要。

看着脸色越发红的关羽。

杨升轻笑道:“好了!云长,正所谓好马配猛将,这匹胭脂绝云长你就勉强收下吧!”

这下轮到关羽错愕了,在看张合也是一脸的憋笑,感情刚刚自己表现的是不是有些急躁了。

杨升看着错愕的关羽问道:“怎么?云长不喜欢这匹?那就换边上那匹枣红色的?或者其他的你自己选一匹?”

关羽闻言摇了摇头,道:“末将就要这匹了,那匹枣红马末将虽然喜欢,但总感觉那是别人的东西,关某不想夺人所好!”

嗯?

这下有些惊到他了。

这玄乎的吗?

这时外面有一个侍从来报,说是郡丞王毓和司马张泛、王旭现在正在太守府前厅求见自己。

杨升不再犹豫,带着关羽两人朝前厅走去。

看着已经在整理着一堆竹简、绢布的王毓,和旁边端坐着的张泛两人,三人直接走了进去。

而王毓几人看见杨升进来,直接上来见礼。

杨升摆了摆手示意三人免礼,先坐下说话。

只是王毓先开口道:“太守大人,城外的工匠和家眷已经安顿完毕,只等太守大人下令他们即可开始上工!”

一旁的张泛也附和着点了点头。

嗯!

杨升也回了一下。

昨天晚上他让张泛派人到周围地方上去,暗地里打探一下王家父子的情况。

现在看来一切良好啊!

而且他也没想到王毓和张泛的动作居然这么快,把人都安顿好了。

当然!

他也知道这是王毓给出的一个示好的信号。

于是说道:“嗯!你们两个辛苦了!”两人拱了拱手回道:“都是下官(末将)职责所在。”

杨升想了想,说道:“王郡丞,不知道太守府衙属可有工匠?”

王毓点了点头回道:“有!之前武库里面存的七万余斤铁就是工匠们冶炼出来的。

我太守府衙属工匠一百五十余,其中有铁匠四十余人,木匠二十余人,砖瓦匠二十余人,其余工匠还有四五十人!

只是现在这些工匠都因为没有事做,闲在家中。”

杨升满意的点了点头,毕竟接下来就要开始搞大动作了。

说道:“你明天把他们召集起来,然后和我带来的工匠一起整合一下。”

王毓虽然有些好奇为什么会大量召集工匠,但却没有问出声。

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特别是年轻人上任总想做一些功绩出来,这他完全理解。

只是点了点头。

接着拿起面前绢布递给了杨升,说道:“这是下官起草的征兵诏令和流民招抚令,还请太守大人批示!”

说着把两卷绢布递给了上座的杨升。

眼看杨升接过,王毓拿起一卷竹简继续说道:“还有就是,雁门关的粮草后日便到期了,需要调拨押运,这是文书。

昨天得太守大人令,下官已经筛选了七人打算赴任各县,这是这几人的籍贯和名字,还请太守大人批示。

这是城北大营建造需要花费的人力和钱财粮草等,下官已经核算好了,需要从府库调取,还请太守大人批示。

这是...”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全是王毓在边说边给他递送竹简和绢布。

看着面前桌案上逐渐堆起来的竹简和绢布,杨升顿时感觉一阵头大。

政务啊!

自己的第一次接触这东西,不太会弄啊!

可自己也是第一天上任,这堆政务好多也确实是需要自己决定。

只能自己来了!

于是拿起了第一份征兵诏令。

只见上面写着。

“雁门太守杨升布告四方百姓。”

“今太守新任,恐鲜卑南下袭我汉地,为防州府守备不足,今招募四方精壮之士五千众,从军守土,保境安民!”

嗯?

自己看着都有些费力,就别说那些平头百姓了,而且里面丝毫没有说当兵的好处。

让人家流血,还要把泪也流干?

想到这里,他直接提笔在一旁空白的绢布上写道。

“雁门太守杨升布告四方百姓,今募勇猛之士五千众,年岁十六至三十均可参军。”

“士卒月俸一百五十钱,伍长两百钱,什长两百五十钱,队率四百钱,军侯八百钱,校尉一千钱、司马两千钱。”

“另外!军中提供一日三餐,管饱!”

“凡阵亡者抚恤可按职领二十年官俸,十年发放完毕。”

“伤残者,太守府会酌情考虑任职地方守军或调任其他职位。”

嗯!

杨升快速写完,看着自己的大作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样一算下来,一个普通士卒一年有一千八百多钱。

按现在的粮食价格,一石栗米在并州地区卖一百五十多钱。

一年可以买十石栗米,大约也就三百多公斤粮食。

这样看下来还是有些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