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172章 杨赐的提点二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172章 杨赐的提点二

作者:秋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23:17:32 来源:小说旗

而是说一个在雁门任职的官员想巴结一下他们,方便以后更进一步。

看来自己所谓的一些秘密,在杨赐等人眼却不再是秘密。

至于张让几人。

宦官能长期盘踞在朝中和一众大臣、外戚分庭抗礼,肯定是依附皇帝才能生存。

他们也拎得清,在皇帝好的时候他们可以趁机捞点好处。

在皇帝觉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伸手的。

会果断卖掉自己,朝着刘宏靠拢!

还是有些膨胀了,也有些小觑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家了。

现在自己在并州,离洛阳可不远呐!

一旦刘宏真对自己有动作,自己该怎么办呢?

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小心翼翼,现在已经变得粗心大意了。

“第三!你在雁门三郡大力发展教育,可你想好以后怎么治理地方了吗?

或者说你以后准备怎么收纳这些读书人?”

什么?

自己治下读书人多起来,自己可以选择的人才多了,选拔的必然也是拔尖人才。

毕竟从十个人里面选一个和一百个人里面选一个,后者怎么都要比前者厉害吧!

而且所有人都识字,在他那个年代也快差不多了。

他都有些习惯了。

各行各业的人识字了,好些事情才能发展得开。

他有些不理解的看向杨赐。

杨赐叹了口气:“哎!你可知为何我大汉历代帝王皆推崇和鼓励民间办学。

但为什么数百年来,读书人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多。

书籍和知识也依旧大多掌握在我们这些世家大族手中?”

这?

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杨赐没等他细思。

继续说道:“因为每个当政的皇帝都知道,这些知识如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将不利于他们对天下的统治。

但他们更知道,一但天下人都读书了,都明事理了。

那么他们恐怕不仅仅是不利于统治天下,其皇位也必然坐不稳。

两害取其轻,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人数最少,又不需要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回报的世家。

但他们也需要把控一个度!

历代皇帝,或者朝廷大肆鼓励办学之事。

明面上往往都只是一个口号,是喊给天下百姓听的。

让他们听到有这么一个希望罢了!

实际鼓励的也只是世家大族而已!

或者说是皇帝对某些当朝的世家不满。

要求他们让出一部分朝中的位置,给一些已经没落的寒门子弟一个入朝在崛起的机会。

但为什么各大世家明知道皇帝分化的是自己在朝堂的实力,却纷纷响应?

甚至有人甘之若饴的大力付出呢?

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一来可以响应皇帝的号召,体现自己忠诚的一面。

二来可以在教化万民之际,趁机收下一些聪慧之人归于门下,博得名声。

等世家大族所培养的这些人学有所成,并被举荐为官进入朝中,那么这些人会感激谁呢?

所以这才有了我杨家和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之象!

但有些世家却看不到这点,和皇帝作对。

当然下场也可想而知,他们都消亡了。

有的帝王强势,世家大族就要让步。

有的帝王稍弱,世家大族就可以趁机在朝堂上多占几个位置。

这也是我大汉世家和刘氏帝王之间的一种政治默契。

也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明白了!

封建社会的教育万民,原来是教育是这么个教育法?

这里面居然还有各种政治拉扯。

而且!

这天下最大的世家,就是他老刘家啊!

完全就是由老刘家主持来分大汉这个权利的大饼。

刘家人强势,其他人就退一步。

刘家人弱势,其他人就进一步。

如果有人硬扛,不懂的进退。

这些人必然会成为所有人的公敌。

看着陷入沉思的杨升,杨赐也停了下来。

过了许久。

杨赐继续说道:“虽然此事历来都有些不尽人意!

我大汉近四百多年以来,靠的就是集识于士大夫,愚民以治天下!

子平现在以全民教育,未来打算以何治天下?

这个问题,你现在不必回答!

老夫只是给你提个醒罢了!”

这?

集识于士大夫,愚民以治天下?

好像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知识自始至终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特别是清朝,闭关锁国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更是将愚民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有科举制,识字的从汉朝开始的百分之二十到了清朝就剩下百分之五了。

还有就是。

这个问题现在不必回答?

如果以后自己真的夺取了天下,全民都读书了,自己要怎么治理天下?

还能愚民以治吗?

杨升深吸了口气,看着杨赐。

起身躬身道:“还请叔父教我!”

杨赐抚着长须,点了点头。

说道:“前一个问题很简单!

骄、奢、淫、逸和养寇自重并行!可解眼前危急!

至于全民教育,明事理!

恕老夫,无以可教!

这是一条全新的治世之道,老夫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但这事要好几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果。

你可以仔细斟酌斟酌。”

杨升不由的有些懵!

养寇自重这个他理解。

毕竟北方的鲜卑、和西北的羌人一天没有解决。

那么刘宏和朝中的大臣不会轻易动他。

但骄、奢、淫、逸,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杨赐沉思了一会,继续说道:“当年高祖击败项羽,分封诸位功臣!

推酂侯萧何为首功,淮阴侯韩信、留侯张良、淮南王英布众人皆显赫一时。

但为什么独有留侯张良一人得以善终?

酂侯萧何虽为首功,但也因自诬其行,才得以善终?”

嗯!?

萧何是因为贪污,自黑了名声。

张良则是在刘邦大肆封赏众人的时候,让他自己选择一块地盘,封邑三万户。

但张良婉拒了刘邦,选择急流勇退的求仙问道去了!

最后得以善终。

额!

要自己自诬名声?

还是急流勇退?

杨赐要传达的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吧?

还是他想错了!

看来要自己参悟了。

杨赐接着说道:“所以我给你的建议就骄、奢、淫、逸和养寇自重!

适当的自诬,可以让人放心!

当然!

这么一来,并不是让你真的沉迷其中!

至于养寇自重吗?

这些就要看你的把握!”

嗯!

杨升重重点了点头。

其实对于杨赐的第二个问题,怎么治世。

他已经有了腹案,那就是科举制。

这制度可完美把所有读书人都归拢到了科举这一制度的下面。

以后读书人多了。

第一出路必然是做官。

而坐了官的人必然是经过千难万难,所以也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官位。

没做官的人,必然勤奋读书争取考上官位。

到时候只需要辅以一些科举的律法,这些人必然...。

嘶!

科举!

他想到了一句话。

牢笼治世。

科举制原来是后代历朝历代皇家治世的一种办法?

把所以然都归在了科举的牢笼之下!

唯一出牢笼的方法就是科举做官。

但让谁做官就是他当权者一句话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