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是天生的将军,都需要不断的学习。
这天杨升刚从大营回到太守府,和王毓商议了一下。
他决定继续抽调那三千多民夫在城西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工匠坊。
为什么要建在城西?
第一,城西之前就有开采过铁矿场和煤矿的矿场。离得近也能省下运输的成本。
而且两种矿都是露天开采也安全的多。
第二就是周围人烟稀少,便于保密以后的各种研发。
这也是他这几天抽空在周围转悠一圈之后的结果。
同时他也确定了以后广武城的扩建方案。
几天后,一片巨大的院落拔地而起。
第一个开始进驻到工匠坊的就是腊肉工坊。
数百车猪肉和食盐接连的被送了进去,然后被制作成腊肉。
之后的每天都有十几车猪肉被送进去。
第二个是铁匠坊。
当杨升看见铁匠开始烧煤来锻造环首刀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时代已经在用煤来提高炉子温度了。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时候的已经有了流水线作业了。
一个铁匠师傅带领一到两个徒弟负责锻打刀胚,在完成淬火后交由另外一个人负责研磨刀刃。
到后面的人完成刀柄组装,如果专门的人刷上一层保护油,把刀插入刀鞘。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流水线。
这一幕看得杨升一愣一愣的。
他抽取了一些环首刀看了看。
长度的误差基本都在一公分以内,宽度误差就两三毫米。
经过研磨之后刀锋上更是寒光闪闪。
他发现有些小看古人了。
之后他把之前太守府武库有存铁和存煤,全部利用了起来。
把空出来的集装箱也全部送了进去。
一个集装箱差不多两吨,而一把环首刀不过两公斤,差不多够打造一千柄环首刀了。
而他已经积攒了好几十个了。
同时打造的还有汉代特有的另一种刀——卷云刀。
当杨升把自己抽到的那副明光甲拿了出来。
当时就震住了所有人。
毕竟这铠甲太华丽了,看着就极为不凡。
他从晋阳带来的铁匠有三十多人,再加上太守府下属的工匠和新招募的一批。
现在的铁匠坊已经有了近百名铁匠,旁边还有负责烧火和打杂的工人、学徒近五百人。
由两个资深的老铁匠负责整个铁匠坊的运作。
张姓老铁匠,负责打造刀、枪头和箭矢之类。
另一人姓孙,专门负责铠甲问题。
而杨升下的第一个令就是先按照自己提供的那套明光甲,先打造十套出来。
至于士卒甲胄的问题,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全部按新设计好的样式打造。
这里他舍弃了皮甲,准备全部使用铁甲。
至于铠甲的样式,他照搬了唐朝时期的甲胄。
士卒的铠甲由一体式身甲和一体式披膊两部分组成。
身甲用的是两当甲,和下面的裙甲是一体编制而成,裙甲从中间开叉直接护到了大腿的位置。
再肩上再带上披膊,腰间系上皮带,这样一套士卒铠甲就穿戴完成了。
头盔也是直接使用兜鍪,上面的顿项拉下来直接就护到脖颈的位置,只露出眼睛这块。
平时不用的时候,顿项拉上去可以直接盘在铁胄上。
同时还配备了一对护臂和护腿。
整套铠甲不仅美观,还丝毫不影响灵活性。
随着护住的部位多了,整副铠甲重量也来到了近二十公斤。
这是他综合历朝历代来比较,性价比最高的士卒甲胄了。
甲胄防护能力比之前的那个简陋的皮甲,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每天开足马力,但产量只十几套,之后的每天都会比前一天多上一两套。
铠甲最大的难点就是甲片的打造。
打造出来的甲片还要经过去锋、抛光、细磨、淬火、回火,然后才能开始编织成铠甲。
但这也是急不来的。
实在不行只能先把这些铠甲优先提供给队率以上的职位。
在武器方面,杨升直接舍弃了卜字戟、戈、钩襄这些传统的兵器。
无他,这些兵器面对铁甲破甲能力不足,已经有些落伍了,戟和戈没有长枪长,使用起来也没有长枪便利。
而且打造难度大,日常维修也很麻烦,折损了也基本没有修的价值。
以后的时代长枪、环首刀、卷云刀、朔、矛,这些才是主流的装备。
步兵枪一般在两米五以上,太长或太短步战时可能会不太好用。
当然枪型质也不大相同,有带弯月的钩镰枪、拐突枪、锥枪等等。
骑兵枪基本都是三米五多,极限的接近了四米。
枪刃长达六七十公分,样子已经很接近朔了。
现在铁匠坊每天都能打造三百多柄环首刀、卷云刀,五百多柄长枪和上千枚箭头。
看着这套成熟的锻造流程,他把之前抽到的《兵器锻造大全》给了出去,让他们研究研究。
能再有突破那就更好了。
之后又从商城兑换了两百多斤的镔铁,由张姓老铁匠带着三个工艺精湛的人负责打造兵器。
第一天打造的自然是杨升的兵器。
在他的要求下整柄长枪长度超过了三米五六,光枪头就有五十多公分长,两侧是波浪形的枪刃中间还有两道血槽。
绝对是一柄杀伤力十足的神兵。
当然,在打造的时候还特意掺了一些自己之前抽到吸血石。
因为材料不同,又是多次折叠锻打的缘故,枪尖上有着一抹奇异的花纹。
长枪重量达到了二十公斤。
按汉代的重量计算,已经达到了八十斤了。
握住这柄通体乌黑的长枪,杨升舞了舞。
感觉很合适自己。
第二天就他带着关羽来到了铁匠坊。
青龙偃月刀诞生了。
重达二十二公斤。
远超他历史上的标准汉斤八十二斤。
第三天是张合。
他也是打造了一把长刀,算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样式,眉间刀和春秋大刀的结合体。
重十六公斤。
第四天是张泛。
让他意外的是,张泛居然打造了一把钩镰刀。
最后是王旭,在他的要求下,一共打造了两柄长枪,他想着有朝一日,也给他哥王启换上一把好枪。
杨升也表示赞同,而且张泛从雁门关回来以后就和自己说过。
这个王启当年和他一起在雁门关上死战,武艺不在他之下。